能人不荒业不荒
2013-12-29王新滨
在企业平均寿命8.8年(全国工商联2012年发布的数据)的中国,一个创业型小企业却点亮了20岁生日的红蜡烛。创业初期,辽宁兴海制药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很简单:能人不荒业不荒;才是源,财是流;不怕“用工荒”,就怕“能人荒”。
一门心思请能人
兴海制药的前身是一家规模很小的化工企业,全部家底只有36名职工、9万元债务和几间破旧的厂房。在公司创始人张维新的带领下,兴海人用九年时间完成了企业转型,并开始大举进军制药领域。
“兴海制药能有今天,是我们这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发自内心地感谢团队的每一名成员,我们是一起创业的伙伴,你们的名字将永远被载入企业发展的史册。”张维新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宽厚、务实、有远见、肯吃苦、言出必行、礼贤下士,张维新具备这些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优秀品质。
药厂建立初期,一无资金,二无市场。而在张维新看来,资金和市场的问题都容易解决,最关键的还是人才,有了人才,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为此,他提出了一个“请进一批、培训一批、提高一批”的人才发展战略,并亲自远赴清华、北大、南开、浙大等多所高校请能人。
一次,为了请一位知名教授出山,张维新亲自找到教授任教的高校。为了不打扰教授做实验,他就站在走廊里等,从上班一直等到下班,连午饭也没吃,生怕与教授错过。还有一次,张维新去聘请一位制药专家,那天正赶上人家搬家,张维新二话没说就上去帮忙,他背着上百斤的东西爬到八楼,汗水湿透了衣服,直到干完活,那位专家才知道,敢情这个干活最卖力气的中年人竟然是位公司董事长,一时感动得不知说啥才好……
很多高端技术人才都是被张维新的真诚所感动,心甘情愿地跟他一起创业。“在那些年里,我在全国各地到处跑,为的就是请到能人。人家拒绝一次,我就再去一次,周而复始地去,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他们。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回顾往昔的岁月,张维新轻描淡写中透露着一份沉甸甸的记忆。
在从外面请能人的同时,张维新一方面投入三十多万元培养自己的大学生,另一方面提高现有员工的整体素质,建起了规范的培训基地,并制订了完整的岗位培训和教育计划,致力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张维新一直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生存的根本。要保证良好的品质,离不开先进的设施装备,为此公司投资上千万元,新建了两千多平米的生产车间,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线和制药设备遵循国内领先的设计标准,对公司所有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和维修。
这一系列举措很快见到成效,凭借优良的品质,兴海制药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青出于蓝的二代接班人
“多年的沉淀,为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主要
的是,父亲培养了一支靠得住的队伍。”
“企业接班人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父亲作为兴海的创始人,他有着更深的思虑。2006年,我正式成为公司接班人,那时我到兴海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回想起刚到兴海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既紧张又充实。我的首要任务是‘守业’,同时要获得那些跟父亲一起创业的长辈们的信任。这方面,当然离不开父辈的支持与理解。”张维新的女儿、公司现任董事长张秀敏如是说。
充分放权是任何企业经营者最难做到的事情,但张维新做到了。退居幕后的他,完全将公司交给了自己的女儿。而张秀敏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加入公司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公司现有的产品进行市场分析。接下来,她提议公司成立企划部,开始着手对公司形象进行全方位设计。大到厂容厂貌,小到一页便笺,都要体现兴海的文化内涵。通过统一企业标识、树立品牌形象,公司的内部环境和外部形象焕然一新。2003年12月,兴海活力源口服液成功问世。而小儿类药品新包装设计的成功,更是填补了兴海公司以往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几年间,张秀敏奔走于各个城市,找销路、选品种、购设备、增剂型。在她的努力下,兴海还创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搞自主研发,通过与医药学院校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新产品源源不断。一场旨在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革命”也悄然而至。
张秀敏指出,“管理上,我讲求‘任人唯才’。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会推动企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在父亲的支持下,张秀敏针对公司管理基础薄弱、以“人治”为主的管理现状,明确提出了改进要求,制定流程标准、强化管理目标,建立了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规范。从机关到车间,制定出一系列极具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了程序化、标准化和制度化。
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张秀敏还积极倡导管理者重视知识、尊重人才。她十分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对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给员工提供升职空间,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她主张“走出去”的策略,学百家之所长为己用,每年不定期组织中层以上人员到省内外制药企业参观学习,很快就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优者胜、劣者汰”的良好氛围。
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张秀敏很早就对网络营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她看来,通过网站了解产品或服务信息已经成为很多用户或代理商购买决策的辅助手段,网站提供的很多信息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客户产生影响。就这样,在合作伙伴的帮助下,兴海果断出击,踏上了“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之路。很快,兴海的网站就建好了,网站的建立不仅塑造了兴海公司良好的形象,同时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广告媒体: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推销业务,有效地宣传了企业产品的同时也随时建立起客户关系,维护老客户,挖掘新客户。
老老少少,有“家”才温暖
对于兴海制药的员工来说,公司就是个大家庭。在这里,到处可以感受到企业与个人的和谐创业氛围。张秀敏这位年轻的新任当家人,用她的一言一行赢得了大家的信赖。
二十年来,兴海制药从没拖欠过员工工资,张秀敏上任后更是做出了每年至少调整一次工资的决定。公司还不断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注重帮助员工提高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张秀敏说:“父亲常说,企业发展了,员工的待遇也要提高。要兼顾‘大家’和‘小家’的利益,时刻把‘要让企业发展好、要让员工生活好’放在首位。我对此也非常赞同,我们要让员工时刻感受兴海大家庭的温暖,要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2013年,在张秀敏的积极提议下,兴海制药开展了“感恩二十年老员工”活动。由张维新夫妇亲自带队,总经理等公司高层亲自开车送四十余位老员工到紫澜门温泉度假城游玩。
张秀敏告诉记者,“兴海的发展,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和员工上下齐心。父亲告诉我要怀揣感恩之心。那些在企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员工,把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兴海,他们虽然大都年过半百,但对于工作却仍然保持着建厂初期的激情,他们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今后,我们还要多搞一些类似的活动,将其作为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传统,一直保留下去。”
这几年,兴海制药的销售额不断增长。谈及未来发展,张秀敏说:“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把原料药市场做强、做大,不断推出中药制剂类品种,为振兴民族制药产业做贡献,要让兴海人提早过上‘幸福生活’。虽然这副担子很重,面临的任务繁多,但我们不会辜负父辈的期望,一定会将兴海‘提中药之精华,炼健康之精品’的企业理念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