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鲁班”是这样炼成的

2013-12-29王奇

人力资源 2013年11期

鲁班,在其诞生至今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早已演化成一个技能超群者的象征。当今,越来越多与鲁班有着同样出身,时刻与尖端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样步伐的“现代鲁班”涌现在生产的最前线。今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总工会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建设高技术工人队伍对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而这些手艺精湛的“现代鲁班”,正是走在这条新型道路上的开拓者。

“现代鲁班”的三重身份

学习钻研者

“性痴,则其志凝: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意思是人一旦爱好某样东西,或者痴迷于某种行业,那么在那一行必然比较钻研,也比较专业。学习,是贯穿人一生的活动;钻研,是流淌在技能工作者职业生涯的血液。

1982年,周建民从长治技工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的一次偶然经历,使周建民对学习有了深刻的理解。一次,他的师傅有事请假,把一件稍有难度的量具交给他使用,他按照师傅口述的方法琢磨了好多天也没弄明白。这次经历对周建民的触动很大,从此,他一头扎进了量具制造中。白天,他抓住一切机会向师傅学习技艺,碰到加工关键产品项目时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师傅的做法。晚上,周建民经常挑灯夜战,抱着技术书籍“充电”。在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周建民坚持不懈地改进和创新,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多套方法:冷热配合法填补了大型量具生产制造技术的空白,一次装配法使量具装配合格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100%,这些方法甚至直接被命名为“周建民专用量规高效加工检测法”。参加工作30年来,平均十天左右就有一项创新成果从周建民手中产生,创造价值累计达到3000多万元。面对国家和企业颁发的荣誉,周建民说:“当看到一道道难题被破解,当看到一道道难关被攻克,我感到无比喜悦,无比快乐,我无怨无悔。”

变革创新者

在人类工业历史中,福特发明的现代工业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流水装配线,奠定了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实践中,革新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意味着颠覆。对于技术工作来说,一个小小的创新,引发的可能就是一场企业内部甚至整个行业生产效率和成本的全盘更新。

1994年,只有高中文化的庞茂英来到南京一家微波耗材品研究所当一名车间工人。“刚来南京的时候,我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在别人眼中枯燥、单调的车间,对庞茂英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场所。在学习过程中庞茂英逐渐迷上了微波刀的技术。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就向单位的专家请教,在书本里寻找答案,还考取了电子技术专业本科文凭,由普通工人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名工程师。此时,庞茂英决定加入福中医疗公司,成为一名研发人员,专攻冷循环微波刀。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后,她终于成功发明了能将肝癌手术变成8分钟微创手术的微波刀。如今,庞茂英成功研发具有冷循环的静脉曲张治疗装置和微波穿刺针,相继获得了国家专利。面对荣誉,庞茂英淡淡地说:“让我欣慰的是,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的病患者减轻痛苦。”

技能传递者

现代的技能人才,拥有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日臻成熟和勇于创新的胆量,为他人做嫁衣,将技艺的精髓传承给新一代技能工人,让“师带徒”的传统文化和变革创新的火种不断延续下去,已经不再是老一辈“手艺人”的专利。“现代鲁班”自身不仅要做标杆榜样,更要有为后来者做跳板和阶梯的胸襟和气度。

2012年3月初,中国振华集团华联无线电器材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评选结果揭晓。在开关装配车间推荐的人选中,曾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的慕诚意外落选,让同事们大吃一惊。慕诚却感到无比欣慰,因为成为标兵的就是她亲手带出来的徒弟。“我努力的方向,是让徒弟们都能当上劳模!”慕诚朴实地说。

1989年,慕诚从技校毕业后,二十多年来始终扎根一线。近年来,电子元器件研发的知识和装配工艺都在不断更新,公司也引进了不少新人。慕诚无私地把自己掌握的产品装配要领、技巧、方法等传授给班组的每位员工,带领徒弟们积极进行工艺攻关,提出改进装配工艺工序、改进装配夹具等具体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装配效率,保证产品一致性、可靠性等。她带领徒弟们对每一件产品都认真进行装配,把所装配产品每一个指标都弄得清清楚楚,使产品总装合格率高达96%以上。

环境塑造“现代鲁班”

在“现代鲁班”的成长过程中,个人天赋和后天努力固然重要,但环境的培养和塑造同样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认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企业自身首先要发挥其行业主体作用。

首先,企业应建立完善职工培训制度,积极推行名师带徒制度、技师研修制度和技能带头人聘任制度,加强职工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如在大庆油田,新入职员工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很多都是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转岗工人。对于刚参加工作或刚转岗的员工来说,想大展拳脚,又一时无法将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油田为每一名新员工配备德才兼备的好师傅,从生活到工作,从思想到技术,处处体现出了榜样的力量。同时,新的师徒关系打破了以往硬性分配的方式,徒弟可以择名师,师傅也有权选择徒弟。“名师市场”的紧俏让更多的徒弟有了紧迫感,想拜名师只有用心学习、努力表现,才能让“名师”相中,有效提高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近年来,大庆油田重点在海外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市场开发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我们已开始在各大石油专业院校‘订单式’培养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大庆油田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部主任庞铁力说。大庆油田先后组织外语、商务管理等各类培训班130多期,有2300多人通过外语考试,130多人到美国、加拿大等国际知名教学机构深造,128人被输送到中石油其他海外项目,这些人现在已成为大庆油田国际市场开发的中坚力量。

其次,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职工凭技能得到使用、凭贡献获得报酬的激励机制,使职工的技能水平得到承认,奖励和待遇得到落实,工作价值得以体现,进而激发广大职工学习技能、提高技能的积极性。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职工技术创新专项基金和100万元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资金,

表彰奖励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职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也让金川的技术创新活动得到持续开展。至今,金川集团已成功举办6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览,对700多项成果进行了奖励,90%以上的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职工的创新成果创造的经济效益累计达到10亿元以上。

第三,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同业交流和观摩演示等活动,组织高技能人才参与技术攻关项目和技术革新,从而推动高技能人才不断成长和提高。自1997 年起,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坚持在每年10月份举办“技能月”活动,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练兵模式,逐步将岗位练兵的范围拓展到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中,每年均有6000余名职工分别参加车间、厂矿和分公司组织的岗位练兵活动,活动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经过搭建平台、岗位练兵和激励机制等杠杆作用,职工在确保生产经营稳定、安全运行中,在技能上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先后成就了一大批职工岗位成材和岗位建功。

内外兼修“炼”人才

从“自炼”到“共炼”。成功的职业教育即是把企业实践和学生自身具备的能力结合起来,共同“修炼”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当技能人才从“学习者”向“生产者”转变,并向高技能人才迈进时,只有保持一颗学习的心,配合政府和企业的各项措施实现“共炼”,才能使自己的技术水平始终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同步。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并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可以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近年来,德国又出现了第三种培训形式——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技能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在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是院长林靖东为了使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推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教学有效融合,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新型办学理念。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缩短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教学的距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目前,中国也在从这些职业教育实施得比较成功的国家引进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理念。我国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近千万,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通过院校的系统培养,并与市场需求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批量输送后备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在职职工的持续提高提供条件,逐步将培训重点向企业在职职工的高技能培训倾斜,根据企业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企业职工进行集中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真正成为职工提升技能的“加油站”。

长江后浪推前浪。从2010年开始,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艺场上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在这个技艺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摘得多枚奖牌的中国技能人才却异常年轻:参赛选手的年龄全部在22周岁以下。在媒体的闪光灯下,这些孩子的脸上露出他们独有的“舍我其谁”式的自信笑容。近年来,企业一线涌现出越来越多肯钻研、能担当的年轻人,他们立足现有资源,不断进步,并用崭新的面貌向高技能人才层次迈进。尤其是进入“90后入职元年”后,出现了被车间誉为“样板机台”、“生产状元”的武汉江南集团细纱丙班教练工骆艳玉,工作四年中有三个除夕夜都在井下度过的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新三矿采煤区青工孟浩等90后劳动模范,让“劳动最光荣”的荣誉和80后、90后年轻人的距离越来越近。

近五年来,为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选手就业率高达99.33%,专业对口率90%以上,高职选手平均月薪5000元以上,中职选手平均月薪3000元以上。

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上,刘延东副总理突出强调了年轻技工对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性,提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需大批技能型人才,国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前途光明”,并鼓励职业院校的学生们在社会、企业、政府的支持下,用知识照亮人生之路,用技能铸就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