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僧与悟空关系看团队磨合
2013-12-29曾双喜
小时候看《西游记》,特别讨厌唐僧,搞不懂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固执,不听悟空的建议,还总把悟空赶走,结果自己却被妖怪捉去。但是,当我成为一名管理者后,我开始理解唐僧的苦衷了。
在西天取经团队中,唐僧与悟空的关系恰似企业里面的团队关系,尤其像团队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的关系。两人从最初的理念不合、互不信任,到争执不下、关系闹僵,再到相互理解然后又再次关系破裂……直至最终相互协作,这其中经历了数次分分合合。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磨合,使唐僧与悟空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并促进了整个团队的和谐。随着这种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取经大业终于圆满完成。这为我们当今企业的团队关系发展带来深刻的启示。
悟空的建议为何不被采纳
唐僧不听悟空的建议,细细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技术能力问题。虽然悟空凭火眼金睛能看出妖怪的变化,但它却看不出妖怪的原形,不能识别到底是什么妖怪,因此无法有力地说服唐僧及二位师弟。纵观整部《西游记》,悟空能见到原形的只有白骨精,其他如青狮怪、灵感大王等幻化成的猪八戒,玉兔精变成的假公主等,他都没有识别出来。可见,悟空的火眼金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他识别妖怪可能更多的还是源于直觉与经验。而唐僧是肉眼凡胎,没有辨别妖怪的“技术”,而且作为出家人,他更相信人性本善,所以唐僧刚开始并不太信任悟空。
思维角度问题。唐僧作为出家人和取经团队负责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劝人为善是他的职责与职业操守所在。而悟空不sCzNoIiV2PDcgaXwhh9sLg==同,他的职责是护送唐僧到达西天,只有唐僧平安到达目的地,他的任务才算完成。悟空关注的是怎样护送唐僧快点到达西天,因此,他对于企图掳走唐僧、阻断去路的妖怪往往见了就打。
领导权威问题。对唐僧而言,在团队中有悟空这样一个技术能力强却又不太听话的下属,对他的权威造成极大的挑战。悟空神通广大,一开始他确实瞧不起肉眼凡胎的唐僧。而唐僧呢,对野性难驯的悟空也颇为忌惮。他之所以固执己见,无非是要树立自己“为师”的权威和他在团队中的威信。
沟通方式问题。悟空的沟通方式非常直截了当,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顾及唐僧的感受。比如,每每见到以幻象惑人的妖怪,唐僧心慈面软想施援手,悟空就毫不留情地说“要救你自己去救”,“师父你忘记了曾被妖精捉住的滋味吗”等等,这显然强烈刺激了唐僧,引起唐僧的不悦。
人际关系问题。悟空刚开始时目空一切,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仅唐僧不喜欢他,连八戒和沙僧对他也是羡慕嫉妒恨,所以悟空在团队中人缘颇差。每当遇到意见不合时,除非事实十分清楚,八戒和沙僧总会站在唐僧这一边,这就使得唐僧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无误的。
为何非把悟空赶走
在《西游记》中,悟空共离开唐僧四次:第一次因悟空杀了几个山贼,唐僧批评了他,悟空于是负气出走,跑到海底龙宫玩耍;第二次是因唐僧中了白骨精的“离间计”,盛怒之下赶走悟空;第三次是悟空杀死二三十个强盗,唐僧怪他滥杀无辜,念紧箍咒将他赶走;第四次是六耳弥猴冒充悟空袭击了唐僧,唐
僧因此将悟空赶走。四次之中,只有一次是悟空主动离开,其余三次都是唐僧执意赶走悟空,特别是悟空杀死强盗那一次,虽然那些蟊贼“专生恶念,不务本等,专好打家截道,杀人放火”,可以说是无恶不作、死有余辜,但唐僧还是执意要把悟空赶走。表面上看,唐僧是为悟空滥杀无辜而恼怒,其实,笔者认为其中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唐僧想摆脱对悟空的依赖。唐僧是取经团队的领导者,而悟空是团队中的得力干将,二者的关系非常微妙。一方面,唐僧的取经大业离不开悟空的鼎力支持;另一方面,唐僧又在内心抵制自己对悟空的信任和依赖,所以唐僧总会在悟空打了一次漂亮仗之后、两人的关系貌似最和谐之时,借故对他进行批评教育、紧箍咒惩罚或将他驱逐出团队。其实在唐僧驱逐悟空的时候,往往就是他发觉自己越发对悟空有了依赖的时候,唐僧试图通过“驱赶”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强调自己的绝对权威。
悟空破坏了组织的制度。从唐僧的角度来说,悟空不知天高地厚,有组织无纪律,藐视领导、冒犯上级,既暴力又血腥,杀人不眨眼,跟“妖怪”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因此,即便悟空能力再强,从团队的整体利益出发,像悟空这种人是断不能留的。此外,唐僧的管理能力有限,无法从容驾驭悟空,即使有紧箍咒的牵制,悟空也不甘心完全受制于人,时不时地对顶头上司唐僧的话阳奉阴违。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把悟空这种刺儿头员工留在组织中,不但产生不了高业绩,还会破坏整个组织的制度体系,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团队分崩离析。
从这里可以看出,企业在用人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能力,其组织纪律性、是否具有大局意识、对团队利益是否重视、对上级工作安排是否服从等,有时甚至比个人能力更为重要。
打不散的师徒关系
唐僧、悟空师徒关系微妙,妙就妙在唐僧并非一直不听悟空的建议,悟空也并非始终顶撞唐僧。随着取经之路越来越艰险,唐僧也越发信赖悟空,渐渐不再有驱逐悟空的事情发生,二人的关系变得十分融洽。这又是为什么呢?
悟空的不离不弃。虽然悟空多次被唐僧开除出团队,但他每次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心系唐僧的安危,正如电视剧《西游记》中悟空被唐僧逐回花果山时所言:“悟空我身在花果山,心随取经人!”这里的“心”放在现代企业员工身上,就是员工对企业深怀感情,只有这样,他才能一“心”相随。也正因此,当唐僧遇到危难时,悟空总是能不计前嫌、抛开过往地全力营救。
唐僧的主动认错。有很多的管理者,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拒不认错,甚至文过饰非,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但是唐僧不同,他每次发现自己错怪了悟空之后,都会主动认错:“悟空,为师错怪你了。”作为一位领导者,敢于承认错误非常难得。唐僧的主动认错对化解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增进革命友谊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
相互间的信任累加。在整个取经过程中,悟空披荆斩棘、降妖除魔,充分发挥了自己在能力上的优势,为西天取经做出了突出贡献。当现实告诉唐僧,悟空不仅是对的,而且还具备极强的工作能力时,唐僧开始慢慢转变自己的态度,对悟空也更加信任。同样,历经重重磨难后,悟空也渐渐看出,这个曾被自己嗤笑为“肉眼凡胎”的和尚对“求取真经”抱着极其坚定的信念,是整个取经团队的“思想核心”。当悟空认识到这一点,他对唐僧渐渐由藐视变为敬重。所以,到了取经后期,唐僧对悟空几乎言听计从,而悟空对唐僧也是尊敬有加,再没有说出任何不敬之语,两人生出了深厚的师徒之情。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过多次从矛盾到和解、从误会到冰释的磨合,终于成为一支和谐的队伍,最终取回真经。在现实的职场中,打造一支和谐进取的团队同样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之间可能由于背景、经历、个性、价值观等存在差异,无法避免地产生一些误解,要知道,这不仅仅是某一方的责任和问题,要使团队关系朝着融洽的方向发展,需要上级、下属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只要大家能像唐僧和悟空那样换位思考、适当妥协,相信一定能有效地化解矛盾和冲突,更快地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团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