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2013-12-29冯小峰,陆林,王仕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2期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真实、公允、中立”是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军队各级财务部门在财务活动中,会计信息活跃并贯穿其始终,只有在真实、准确、整体、快速地掌握会计信息的基础之上,财务管理的发展和变化才能驾驭并掌握,与此同时再进行深层次创造性的工作,假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虚假失真就不能为战略判断选择提供依据,这些错误的信息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甚至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这一问题已引起部队各级官兵的普遍关注,以下就对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军队会计信息失真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在在经济运转过程中,会计主体对于会计信息的核算及确认,未能全面完整地提供应反映的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信息,信息不清晰、不准确、不确定,错误盲目地显示导致财产不清、家底不实、数据不准、信息无用。

(一)会计信息凭证失真

1.会计凭证要素不全。经过调查归类,凭证信息管理的失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原始凭证内容不实。少数单位经济业务内容过于笼统,如购买物品时,品名和用途填写不清,用一些概括的名称“办公用品”,“日用品”,“文化用品”等来代替。二是记账凭证内容不全。一些财务人员只重视对原始凭证的审查,而轻视记账凭证的填制,凭证科目填写不规范,摘要不清楚,借贷方向相反,金额不准确。有的凭证附件不齐全,进行账目调整的,不注明所调整的业务内容。有的将不同性质的原始凭证汇总一张记账凭证或记账凭证,所记录的内容与所附原始凭证的内容不相符,造成经费支出归属不清,责任不明,给日后的查找,调用带来不便。

2.会计科目混淆偏差严重。科目使用不当,有的单位任意调整总部确定的科目核算内容,改变经费的归属关系;有的乱设专项资金,专用基金,隐匿家底经费。对会计科目的填列随意调整数额,在规定的开支内出现超支就在报账和记账时改为其他科目,胡乱使用事业经费弥补其他经费。在使用科目时不遵守科目开支范围的规定,或使用科目不当,扩大和缩小科目使用范围,使开支数与实际开支严重不符。如有的科目开支范围过大,造成超支。在对损益信息的反映过程中,特别是军队企业事业单位中,不按经济活动的实际发生额记录收入事项;不按规定结转成本,费用和其他支出,在盈利单位多转成本,多摊损失,利润挂账,在盈亏单位少转成本,少摊损失。

(二)会计账簿信息失真

其表现为直接负责人主观故意造假而形成失真。比如个别单位出纳员在现金收取时,故意不开发票,不做现金帐,而是直接将所得现金挪为私用;故意将原本可以收回的应收帐款列为呆帐,做转销处理,日后收加时则据为已有;随意涂改原始单据、故意虚报冒领,任意多列现金支出;甚至有的单位领导直接指使下属会计工作人员,在利诱威逼之下,会计人员主动编造、篡改,做假帐,破坏会计帐簿的真实性等。

会计工作中的无意识错误。会计工作比较繁琐,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足够的细心与耐心,大量细致的工作会耗费很多的精力,在计量、确认、录入、报告、整理、统计等方面难免会非主观无意识地出现小错误,但正是这些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错误,也会影响会计信息失真。比较典型的会计工作错误有:数据计算与书写错误;会计估计错误;事业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的错误,导致家底经费数据不实;漏记了已完成的交易业务;漏计对应计项目进行调整等。

(三)会计报表信息失真

在会计凭证或会计账簿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下,依据其所生成的会计报表也会失真,因为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来进行编制的,有些单位的会计人员人为的造成会计报表失真。比如会计凭证和会计核算正确,但为了表示本级已认真完成了任务或者为给上级主管单位留下好印象或者为了遮掩本单位暴露的问题,有些会计报表会出现人为的粉饰美化的痕迹:比如有些单位考虑自身利益,隐瞒家庭收入,虚报会务性费用支出,减少已开支的不合理经费数据等这样的“整”数据,“编”报表行为,有些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业务能力低,对编制报表不熟练等原因而导致报表失真。有些报表汇总单位对自身的岗位工作不负责任,常以时间紧,人少事多为由,报着只要把报表做平了的心态来做事而致使报表失真。

二、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综合主客观分析分析,会计信息存在的失真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会计主体在新会计规则要求下没与大环境接轨,核算处理过程中缺乏配套措施,单位监督力度不够以及财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有限,效率不高等方面。

(一)会计核算管理过程存在薄弱环节

1.会计核算方法不当导致失真。一是账户设置不当。一些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规则的理解掌握不够,不按全军统一的会计科目设置账户,随意增减,导致账户设置出现差错,直接影响了核算的准确性。二是账目登记程序不当。有的单位日记账不是根据收付款凭证逐笔登记,而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有的日记账不是每天结出余额,而是几天或是更长时间结出余额;甚至有的直接在会计账中抄余额,使会计出纳相互对账失去意义,造成资金收付结算中发生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三是针对于部分单位有意缩小“家底经费”,通过某些科目隐瞒“家底”或是将“家底”转移到其他银行账户中去,人为造成了信息核算上的失真。

2.会计账务处理不及时导致失真。一是记账不及时。按照会计规则要求,当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必须在当月处理,日记账必须当天登记,这就是所谓的日清月结,但有的单位不按规定来,经常是等工作积累到一定程度才突击完成,像日记账变成“周记账”、“月记账”,当月的业务到月底才登记等。致使出纳和会计对账时造成账实不符,既影响了账簿数据的准确,又给军队资金的管理带来不安全因素。二是结(对)账不及时。出纳账日清月结,会计账每月至少结出一次余额,与银行对账一次,这是会计工作的日常工作之一,同时也是确保会计、出纳人员相互制约的必要条件,不及时结账,不及时对账,就必然会造成会计出纳相互制约落空。三是账簿打印不及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推广普及,团以上单位基本都应用了计算机管理账务,随之而来的一个新问题就是不按时打印账簿,很长时间的账务全存在微机中,这严重违反了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给会计核算数据的安全留下了隐患。

3.会计分析粗糙导致失真。会计分析是揭示经费保障,资金运行规律,发现单位经费管理活动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充分运用会计核算,会计报表数据,为财务管理提供客观,详细依据的重要环节,对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常常在往年的基础上改一改,罗列几个分析指标,得出几个经常性的结论,不注重会计分析的实际效果,不能发挥会计分析对于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具体说来,会计分析过程的粗糙表现为两种现象:一是有的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分析仅仅是对各种资料、数据的分析,在办公室里和微机前就可完成,没有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二是在分析问题时,仅仅泛泛而谈,不具体、不深入,特别是在提出改进措施上,空话、套话连篇,没有太多可借鉴和参考的价值,致使分析失去意义。

(二)会计人员本身原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部分单位的财务人员,并未受过正规化专业的训练和系统学习,受业务水平的限制,对新改革的制度和规定不熟悉,处理账务业务时也只是凭个人意志,不能正确地记账、算账,造成核算资料的不准确。很多单位不考虑个人的业务能力及所学专业,只管听话,造成会计数据不准确、虚报、瞒报。许多单位的财务人员一身兼数项工作,业务工作量大,精力分散,造成记结账不及时,上报信息质量不高。另外有些资历较深的会计人员自恃资格老,不愿意去学习新的会计规则与会计制度,更不会虚心请教,而会计制度的改革日新月异,往往新制度已经颁布多时,他们还在坚持应用多年的旧制度,致使信息严重失真。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上有重要的影响,他们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在工作中,他们一方面需要对上级领导负责,另一方面对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他们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会计人员整天跟“钱”打交道,时间长久了,就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或存在侥幸心理,少数会计人员,为了谋取个人经济利益,不惜触犯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挪用公款等。还有的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默守陈规,按部旧班,不思进取,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不善于更新知识,不主动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没有学习的心态,对最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报着多年前老化落后的知识是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具体工作。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1.内部控制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具体执行方面问题。首先从内部控制机构设置来说,存在不够健全的问题,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构是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坚实的基础,但是,有的领导对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致使内部控制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合理、不完善。如在人员配备上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以免增加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二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随着社会经济形势日新异,外部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内部控制需要适应目前变化中的形势,需要在范围、难度以及程序上作出调整。目前正在使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跟不上外部形势的变化,在系统性、完善性、操作性上均不强,内控制度监督乏力,比如当前原则性的制度多,易操作的制度少;强调财务人员讲职业道德多,内部牵制监督措施少;强调自觉遵守制度的多,经常性制约制度少。三是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力。内部控制制度有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和回避制度。一些单位上在回避制度上做的还可以,但在稽核和牵制制度上做的差强人意,如会计和出纳互相勾结、财务人员集体造假等,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如同虚设。

2.审计监督力度不足。虽然从名义上来说审计监督在组织上、职权上、经济上都具有独立性,因而也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但由于审计部门仍处于后(联)勤部的代管之下,编制体制不能真正实现单独列出,因而在具体履行具体职责时受制于各种外部因素,在这种影响及压力之下,不能独立的行使其监管权力,因此效果大打折扣,效力低下,有些地方出现走过场形式主义,即使发现问题、找到问题也未按规定处理的现象。

三、防治军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军队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1.严把从业资格关。《军队会计规则》明确要求,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财务部门负责人或是会计人员的,必须具备专业技术资格,并具备较长时间的财务工作经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军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管理,规范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证书发放;对于没有经过专业会计训练的人员,必须经过补训、轮训才能够上岗。

2.加强业务培训。要通过在岗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会计人员能力素质。一是要加强政治素质,用“红管家”的精神激励会计人员,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二是要提高法律意识,熟悉理解国家、军队的财经制度。三是要提高机关业务素质,提升组织、协调、领导能力。

3.重点抓好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教育会计人员热爱本职,爱岗敬业,明礼诚信,坚持原则,把“不做假账”作为会计人员必须监守的道德底线,为党委决策和上级部门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要能够抵制歪风邪气,敢于同违反制度的行为作斗争,对于虚报冒领、报假发票等损害单位利益的行为要敢于制止,维护好单位的权益。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预算全程控制制度。在预算编制中,要能够利用会计信息,合理测算需求;对于标准经费要测得准,项目经费要算得实,防止报大预算行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能够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将经费花准、花好,及时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向党委首长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建立集体审批机制,严格控制无预算的经费开支。

2.完善“联审会签”制度。为使领导能够正确使用手中权力,加强民主监督,可考虑改变目前的“一支笔”审批制度,建立联审会签的工作机制。各级领导、事业部门和财务部门要依据本单位的年度经费预算计划,采取会议形式,对开支的经费项目、经费计划和报销单据,进行联合审查,按权限审批。克服“一人把关”的缺陷,为正确使用经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提供制度保证。

3.货币资金控制制度。严格落实资金控制的岗位牵制,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出纳人员除不得兼管会计工作外,也不应当分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工作。对于一些基层单位,财务人员较少,一人临时离开工作岗位时,也应由一位分管领导代管,不能一人兼任。财务人员要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不断增强综合业务素质,做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三)完善监督体系

1.加强外部监督力度。首先,要加强群众监督。加强军人委员会的作用,使得会计群众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其次,加强审计监督。应改变目前审计部门是后(联)勤一个部门的管理体制,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更有效地发挥审计外部监督的职能作用,确保军队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准确与完整。第三,加强信息公开。充分利用网络等手段,发布必要的会计信息,增强军队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2.强化会计内部监督。落实责任机制,单位负责人要对会计信息质量负责,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重要责任。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制度的执行者,要确实以对法律负责、对单位经济效益负责、对单位领导人负责的态度来做好会计工作,把好会计信息关。会计人员要分工合理,权责明确,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防止相互推诿、扯皮。

3.坚持制度管人。造假账、设置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制度早有明确,文件也三令五申,但仍有存在,主要的原因还是权力管人带来的后果。有些单位领导不了解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应加强请示汇报,使会计工作纳入到党委管事的重要议程。对一些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坚持原则,及时纠正,同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服务保障到位,又要严格财经纪律。

参考文献:

1.方正起,余家健等.军队会计学[M].海潮出版社,2005.

2.朱连清,方正起等.军队会计专题[M].海潮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73101部队财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