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3-12-29
中国摄协与丽水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2年12月14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丽水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摄协主席王瑶、副秘书长顾立群、丽水市委书记卢子跃、市委副书记王永康、市政协主席虞红鸣、市委宣传部长陈建波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丽水是中国摄协第一个命名的“中国摄影之乡“,有着丰富的摄影资源和扎实的群众基础。此次签约合作,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丽水市人民政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共同推动摄影强国建设达成的共识,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对丽水摄影强市建设的强势推进,必将进一步促进丽水和中国摄影文化繁荣发展。
克拉玛依举办专题摄影研讨会
2012年12月20日,“油城·环境·风光·旅游”专题摄影研讨会在克拉玛依开幕。同时,由克拉玛依区委、区政府联合新疆摄影家协会、克拉玛依市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油城·环境·风光·旅游”2012年克拉玛依专题摄影展也在克拉玛依文化展厅开展。
克拉玛依摄影家协会坚持连续20多年举办本土摄影展览,先后有多人在新疆、全国及国际展览上入选并获奖作品,在全国摄影刊物上发表作品和理论文章。新疆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克拉玛依摄影家协会主席居建新介绍,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新疆旅游风光摄影的发展与创作。研讨会上,来宾及会员们围绕克拉玛依石油工业、油田风光旅游摄影的创作与发展,旅游风光摄影创作的自我突破,城市人文休闲旅游和民俗旅游等题材摄影创作的发展,摄影对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和贡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英国版权法案修改引发摄影师抗议
2012年5月英国政府计划公布有关著作权许可的修订草案,其中有关“孤儿作品”的新规定在2012年12月招到来自美国、欧洲相关版权保护机构的抗议,其中来自摄影机构的抗议声尤为强烈。“孤儿作品”指享有版权,但很难、甚至不能找到其版权主体的作品,允许孤儿作品被使用的目的在于保护作品版权的同时,也让找不到作者的重要作品能够在社会中得到传播。但是孤儿作品的界定一直是个难题,英国此次以“减少版权使用中的官僚主义”为由头,把作品缺乏“原始数据”(metadata)作为界定孤儿作品的条件,大大扩展了孤儿作品的外延,并预期该类作品中目前许多不被许可使用的有价值的材料将被允许使用。
摄影师被认为是这一修改的最大受害者,照片在网络中被反复拷贝传播的时候,照片的原始信息往往被丢失。欧洲几家著名图片机构的负责人联合写给英国相关部门的抗议信中写道:“按照这一新法案,英国之外的个人和机构的大多数摄影作品、视觉作品和插图在英国都会被认定为孤儿作品。” 一个美国版权机构的代表说:“如果国外作品在英国被直接或间接地允许使用,那将会导致一场国际版权诉讼的风暴”,并警告说,英国的任何机构和个人如果按照这条规定使用国外的作品,一定会遭到起诉。
日本著名摄影家东松照明去世
日本著名摄影家东松照明(Shomei Tomatsu)于2012年12月14日病逝于冲绳那霸市医院。东松照明于1930年1月16日出生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他的少年时代是在二次大战期间度过的。东松照明被人称为“战后写真之巨人”,比任何同时代的摄影家,更适合代表战后的日本。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个人色彩,同时在纯粹的描述和个人化风格的语言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也在戏剧化的角度与时代的象征化的符号之间找到了突破口。他的作品充满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批判风格,其代表作《长崎,11:02》(1966)把原子弹爆炸对日本的土地以及精神所造成的冲击表达得淋漓尽致。
展览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
时间:2012.10.23—2013.3.24 地点:洛杉矶/盖蒂博物馆
“作为创造时髦风尚者和挑起争议事端者(tastemaker and provocateur),罗伯特·梅普尔索普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最重要的摄影师之一。其高度风格化的照片作品探索到性别、种族、性倾向等方面,成为这一时期的时尚特点,并对同时代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这是美国盖蒂博物馆 “焦点”摄影系列展《罗伯特·梅普尔索普》(In Focus: Robert Mapplethorpe)的策展定位。此展的特别处在于:在2011年保罗·盖蒂信托基金和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共同收购了与梅普尔索普相关的一批艺术作品和档案材料,绝大多数是梅普尔索普基金会慷慨捐赠的礼物,其余为用大卫格芬基金会和盖蒂信托基金提供的资金联合购买的藏品。展览分为早期作品、肖像、花卉、人体,共五个主题系列,涵盖了梅普尔索普一生的大多数重要作品。盖蒂博物馆的本次展览和洛杉矶艺术博物馆《罗伯特·梅普尔索普:XYZ》展览,是作为对这一里程碑式的艺术收藏的纪念。(王瑞)
华北农村1947-1948
时间:2012.12.20—2013.1.26 地点:北京/泰康空间
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 1910-2000) 是英国的马克思主义者。1947年,他和太太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1915—)来到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十里店村,以社会人类学的方式在这个村庄进行了约8个月的田野考察,整理创作了研究中国土地改革的著作《十里店》。柯鲁克围绕这个村庄所拍摄的约700张照片不但记录了土改和整党,而且通过训练有素的人类学观察,完整地再现了这个村庄的日常生活,节庆、祭祖、 婚礼、葬礼等仪式性活动,及其背后的传统华北乡村的经济结构与文化系统。
柯鲁克夫妇一直坚守在中国,几次放弃英国的工作邀请,甚至在“文革”中遭受不公正的牢狱之灾时,也坚持自己在中国的理想。他们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友人之一。
一年多以前,伊莎白开始在高初和王烁的帮助下,整理大卫·柯鲁克在十里店拍摄的照片,并录制了口述视频资料,梳理、回顾当年田野考察的过程。
这个展览包括两个展览,其一为“十里店:传统华北农村的生活与秩序”,其中展示了大卫·柯鲁克在十里店拍摄的照片、当时使用的相机、笔记,甚至泥土样本,同时放映伊莎白·柯鲁克在整理照片期间录制的口述材料。另一个展览为“土地改革:历史叙事与革命表达”,展示了中国摄影家吴群和高粮在1947、1948年间在农村拍摄的土地改革现状。 策展人希望把两组针对同一主题,拍摄背景与目的不尽相同的历史照片的作品放在一起,引发观者思考过去的历史是如何塑造并深刻地影响了我们今天的进程。
俄国仕女图——俄罗斯新锐摄影师联展
时间:2013.1.19—3.24 地点:香港/ The Salt Yard
“The Salt Yard”是一个香港本地新成立的独立摄影展览空间,这是其首个展览,展览的十多幅俄罗斯女性肖像由四位俄罗斯女摄影师Sasha Rudensky、Olga Chagaoutdinova、Anastasia Khoroshilova、Alla Esipovich拍摄。策展人Steve Bisson:“我想这个展览的主旨是美。甚么是美?当代的美又有么规范?自阅读艺术的历史得知,美的呈现随着时间、社会的品味及心境转变。这次展览透过比较一群新晋俄罗斯摄影师,从而对美这题目开展首次的地域探讨。”
“边疆情 边疆行”摄影展
时间:2012.12.15 地点:北京/中华世纪坛月
“边疆情 边境行”摄影创作活动,历时1年、贯穿18个省、区、行程51000公里,分5次以自助和民间的形式完成了一次社会考察与抒发情怀相结合的创作之旅。展览展出的80多幅摄影作品,是从10000多幅作品中遴选出来的,“边疆情 边境行”小分队把部分作品汇集于“边疆情 边疆行”摄影展览和《美丽中国》摄影作品集中。该展由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河南双汇集团、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协办。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双汇集团援建西藏学校捐赠仪式,中国摄协主席王瑶向拉萨市第四初级中学授予了“曙光摄影学校”牌匾。
杨晓宁生态摄影作品展
时间:2012.12.29 -2013.1.3 地点:北京/中国美术馆
作者运用多重曝光和慢门曝光的手法表现了白鹭、鸳鸯、天鹅这三种鸟类的生存状态,并运用独特的视角,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演绎出一个多彩的视觉空间。他用人性化的眼光去拍摄鸟,通过镜头让大家了解一个神奇的,充满生机勃勃的鸟类世界,唤起大家关爱生态,呵护地球精灵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