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私人银行在学习中崛起
2013-12-29王源浩
近年来,中资行争相设立私人银行,资产规模和客户人数呈爆发式增长,但在金融类产品和服务上和外资私人银行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近日,外媒报道,法国兴业银行在出售亚洲的私人银行业务,新加波的星展银行、荷兰银行及瑞新已就竞购提交了最终出价,该业务估价为4亿美元。
据悉,这是五年来第三家寻求退出亚洲的全球性银行。
反观国内私人银行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10月底,招商银行在日内瓦的2013年全球私人银行奖项中,荣获了“中国区最佳私人银行”大奖。公开数据显示,招商银行私人银行连续第四年独揽此项殊荣。当然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也发展迅速,截止到9月份,招商银行已成立31家私人银行中心,私人银行客户突破2.3万户,管理客户总资产超过5300亿元。
国内银行纷纷挺进这块领域的并不少。11月中旬,平安银行宣布私人银行正式运营,在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实现资产的全球配置以及家业的平安传承领域中,为金融资产超过600万元的高净值人士提供专业服务。
到目前为止,国内开设私人银行业务的已有20多家银行。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诞生于2007年,尽管近年来业务不断增长,但现在仅有工行、招行、兴业银行三家宣布盈利,在本土优势之下究竟该向外资学习什么,推出什么样的服务才能抓住国内高速增长的高净值人士呢?
瞄准高净值
私人银行业务产生于16世纪的瑞士,专门面向富豪为富有阶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高质量和私密性极强的财产投资与管理。
据悉,外资行私人银行业务要求,客户至少要有100万美元以上的流动资产,客户存入uKGKEMuiEXHQem7jvpGvFw==的流动资金一般介于200万-500万美元。
资料显示,在欧洲高端客户的人数和资产占个人金融服务的1%和18%,但其利润占比却高达近30%。不过自全球金融危机后,瑞士发生了韦格林银行倒闭和私人银行业的“斯诺登”事件,无不显示西方先进私人银行模式的特色,西方私人银行业务“光环”渐褪。
外资行在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是2005年,美国国际集团旗下的瑞士友邦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私人银行代表处,成为境内第一家私人银行。2007年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推出了首家中资私人银行。
据了解,国内私人银行的门槛也在水涨船高,以前通常要求高净值客户500万元,今年各行都在提高标准,从研报看,中行、工行、民生银行的门槛是800万元。建设银行是600万元,光大、招商银行是100万元。此外,高净值客户资金量的多少和享受到的服务密切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在私人银行客户数量上,除交行和建行未公布相关数据外,工、农、中三家国有行私人银行客户总量突破10万户,各家平均管理资产4000亿元。
差距在理念
国内私人银行和外资行相比,形势上大同小异,但本质还是有差别。我们先来看国内私人银行的各种服务。
平安银行始推出私人银行,就在明确自己的优势和战略。平安银行行长邵平介绍,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将秉承“综合金融、全球配置、家族传承”三大价值主张,为高净值客户搭建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投融资一体化服务平台,协助客户完成家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双重传承。
“综合金融”指,平安集团凭借银行、寿险、产险、养老险、信托、证券等领域的资源和经验,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全球配置”是,甄选具备国内外专业经验的私人银行服务团队,捕捉全球全资产类别投资机遇,打造全球开放式产品平台,协同专业合作伙伴,在全球金融投资、税务规划、移居留学、不动产投资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专业投资解决方案,同时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高端医疗、全球旅行、品味生活等全方位增值服务体系,“家族传承”是,全面搭建以家族信托规划、保障传承规划为主体的金融服务和咨询平台,帮助家族企业实现物质财富的顺利传承。
与平安的高端大气不同,中国银行某私人银行部为客户推出了“内保外贷”特色服务。指的是个人外币汇兑和境内代理海外开户见证服务,即客户不需要亲赴海外银行开户,在境内就可以实现客户身份确认以及签署开户相关协议,开立资金账户或法规允许的其他账户。
此前,民生银行宣布成立民生私人银行艺术品投资与收藏俱乐部,以期为其客户提供专业的艺术品鉴赏、投资和收藏服务。
外资私人银行在客户服务上向来淡定有条不紊,和国内私人银行相比可谓低调奢华有内涵。瑞士宝盛私人银行银行高端服务的“卖点”,是为客户创造独一无二、意义非凡,在其他任何机构无法获得的服务体验。
此前,瑞士宝盛赞助了享负盛名的韦尔比耶音乐节室内乐团的中国巡演,为客户提供与音乐艺术家们近距离互动交流的机会,提供服务中时刻不忘“家庭”概念,包括私人晚宴、针对客户及其子女的“古典音乐大师班”以及音乐晚宴。
另外,赞助艺术作品也是瑞士宝盛一贯的传统。赞助多个重要的欧洲艺术展览,让客户有途径接触到具有投资价值的艺术作品,并拥有优先预览的机会。
金融服务更不能少。除了为VIP客户定制的尊贵体验,瑞士宝盛还通过一年一度的峰会,与客户共塑价值观和探讨投资机会,探索一些可能会对未来有深远影响的潜在发展趋势。
此外,比较新颖的是,瑞士宝盛将传统瑞士私人银行的咨询服务模式与美国私人银行的经纪——做市商模式相互融合。
“尽管近年来,中资行争相设立私人银行,资产规模和客户人数呈爆发式增长,但自身创新能力和对超高净值人群的定制服务能力不足,在金融类产品和服务上和外资私人银行还存在较大差距。”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指出。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的富裕人士增长率在2012年达到14.3%,仅次于澳大利亚的15.1%。就数量来看,中国的富裕人数数量在2012年有望达到全球第四。
费方域认为,国内行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上还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