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味”“变”“实”“美”的课堂交响曲

2013-12-29张广茂

体育教学 2013年1期

于素梅老师在《体育教学》2010年第11期的文章《体育常态课与观摩课的连点》中谈了一种新的“好课”的评判视角。读后,感触颇深,就体育课的“好课”,特别是好的常态课,笔者一直有几点看法,现写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好课应有“味”

于素梅老师谈了一节好课的特点,作为一名教师,“主观感觉”应不“心虚”。我认为,想不存在任何“心虚”,不管是常态课亦或观摩课或评优课,首先展现出的应该是有“味”。所谓有“味”,犹如厨师做一道菜,值得人去看、去品,从而知道这道菜的好坏,反应出这个厨师的功底,掌握的火候,做出菜的“形、色、味”是否俱佳。一个好的厨师是不会“心虚”,不怕人去“品”的。而一节好的体育课更应如此。一节好课能品出的“味”,首先是教师本人展现的风采,表现为教师的基本功、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其次,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课堂学习能力及学生的情感表现如何;最后是技能的学习和运动量、运动强度等是否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以及健康的需要。

这些“味”最能体现在课堂的氛围上。好课的课堂氛围应该是宽松、民主、融洽、和谐,充满着人文关怀。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善于用心倾听和了解学生的想法,善待学生的不足,尽可能地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一节好课的“味”还体现在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好课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递。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表现,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意识、合作意识和人文素养,尽可能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使其获得全面发展。作为好课的执教者,教师会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诸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变化教学等,使学生能学到体育技能和锻炼的方法,让学生心情愉悦,愿意参与活动。

此外,教师会积极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重视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愉快合作,合理评价,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共享。这样,学生才会快乐,才会有成就感,才会有成功的体验。

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差异。好课的执教者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认同、欣赏各位学生,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兼顾不同体质、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好课应立足于促进学生长远发展,重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内容,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好课之“味”值得品。

二、好课应有“变”

“变则通”,“变”则有创新,“变”才有活力。变就是利用学生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心理去改变陈旧的体育教学。不管是常态课还是观摩课亦或评优课,其好课之源一定在于“变”。

许多的常态课怕别人去看,因为它是生搬硬套的。“集合、整队、慢跑热身、几节热身操,进入主要内容,放松、总结”,按部就班,学生感到乏味枯燥,缺乏新意,缺少变化。

其实体育课之内容,不外是田径、球类、体操、舞蹈以及传统体育项目,而之所以被举荐为“观摩课”或“优质课”,那一定是好课,一定有不同于一般课之处。而这靠的是“变”。前几年推崇的“让学生乐了、热了”就是在原先陈旧的体育教学上有了“变”,学生不再只是单纯的进行技能学习,而变成了轻松参与,快乐学习。

体育课之“变”是不是很难?结论是:不难!许多时候,我们想让学生投入,想让学生喜欢,想上“有效的课”,“变”又是那么简单。比如“耐久跑”课中的“定时跑”,学生讨厌,教师也不喜欢。特别是常态课,许多时候只有靠“打压”才能完成,原因无非是枯燥乏味,学生怕苦怕累,不积极。如果我们简单的变一下,比如上此课时,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报一下自己大概能跑多少米,且各准备一个小纸旗,然后插在自己的目的地。开始后,每个学生都会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同时又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后面的同学总是去努力达到前面同学的目标,达到了,又获得另一份成就感。这只是利用一面小纸旗收到的效果,其实,许多课的“变”真的很容易。也许,只是一句不生硬的激励,一次不一样的眼神,一次不一样的体态;也许,只需要一张小纸片,一个纸球。只要有心,常态课一定会成为一节理想的“好课”。脱离“放羊”,从而不怕人看,不怕人评,不怕人品。

三、好课应有“实”

于素梅老师探讨的是“常态课与观摩课之间的连点”,也就是让“观摩课”回归于“实”。“实”就是真实,也就是说“好课”无需华丽的包装,无需花里胡哨的刻意安排,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哪怕不完美,也就是我们想象的常态课。要的是不研究假问题,不搞假探究,而是以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行为,真实的生命去构筑真实的课堂,造就真实的人。而真实的课堂才会更加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才能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好课”必定是真实有效,甚至是高效的。它所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效果,而不是表面的热闹。热热闹闹的课堂往往充斥着些许浮躁和急功近利,其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离开了教学效果,一切课堂都将黯然失色。正如于老师所列举的辽宁的一节“仰卧推起成桥”课:“第一感觉很舒服,课很自然,能从中明显发觉亮点和启发性。”这时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小男生去拍了另一个同学的腹部而使其落下——这就是“真实”。那些通过反复演练,且师生配合的“默契”、“非常态”的观摩课,几乎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

好课应如何追求教学效果呢?第一,教学应突出项目特点。不管是田径、体操、球类以及传统体育项目,各个项目都有不同于其他项目的特点,我们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二,关注主要问题并重点解决。课堂上教师集中优势力量和主要精力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不是纠结于琐碎的、无关紧要的非本质问题,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第四,透明反馈、及时巩固。反馈一直被认为是有效学习的关键,透明反馈有利于学生对技能的把握,从而更有效地提高锻炼价值,提高身体素质。

四、好课应有“美”

一节好的体育课无时无刻都在给人传递一种体育学科特有的美感,它体现在语言、形体、示范、举止等方面。比如,教师饱满的精神状态,优雅的举止,抑扬顿挫的语言讲解,优美大方的形体示范,以及学生传递的积极参与和情感,这些无不带给课堂教学的所有参与者以美感,包括学生、听课者,当然也包括做课教师自己。

好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好课观”,去寻找好课之“味”“变”“真”“美”,并以此标准去备课、上课,何愁课堂教学不出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