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培对话之一

2013-12-29毛振明

体育教学 2013年1期

问: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体育课?(山东济宁谢芬英)

答:要知道如何上好体育课,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好的体育课?知道什么是好的体育课那么怎么上课也就自在其中了:

第一,要让学生“学懂”,也就是让学生明白体育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一些过去不知道的,但对他的身体保健、运动安全、体育锻炼、生活方式以及观赏体育都很重要的知识和原理。体育教师们应该参考各种体育的教材、体育课程标准以及各种体育类的书籍,从中找出这些知识和原理,在每节课上抽出几分钟灌输一些知识,讲解一下道理,每天说一点,积少成多,如果每堂课讲一个知识点,12年下来就是1260个知识点。相反如果我们上完一节体育课之后,学生什么知识也没有获得,什么新的原理也没有发现,甚至上完小学六年,上完初中三年,上完高中三年之后,学生从体育课上都没有获得基本的体育知识,那么这样的体育课怎么能算是好的体育课呢,甚至就不能算是课,因为凡是课,就必须要教给学生知识和原理。

第二,要教好教会学生运动技能,这些技能是现在学生爱玩的并将来也爱玩的运动项目的技能,好的体育课应该是学生在课上跟着体育老师边学边玩、乐此不疲。现在场地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技能教学的需要,那么好的体育课还必须能因陋就简,开发资源地进行教学。比如,农村地区很多学校教不了足球、羽毛球,但应该都可以教跳绳,网上可以学到的跳绳方法很多,数量和方式应有几百种,在人数、姿势和绳的长短上可以有丰富的变化,跳绳既可以展示个人高超的运动技能,还可以体现集体的配合和团队的挑战,学生学好跳绳将来也有用,到了40、50岁,还可以和家人、邻居一起锻炼身体,终身受益。类似的运动还有踢毽,踢毽的动作也很多,大家围在一起,其乐融融。如果连这些也教不了,我们还可以利用校园内外风景优美的空地设计定向运动,只需刻一个图章,一张纸,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地跑。总之,有现代的项目要教现代的,有器材的要教用器材的,有好场地的要教用场地的,没有场地器材的也要教那些因地制宜的好内容。总之一句话,我们一定要教会教好运动技能,并让学生能擅长一至两种运动,不教会运动技术不是体育课,不教好运动技术不是好的体育课。

第三,以上两点完成后,第三点就容易达到了,就是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获得成就感,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能高兴、能活泼、能积极参与、能有激情。比如,同学们今天学了跳绳的某个技术,运动得很好,那么下次还想学习新的跳绳技术;今天跳20次,下次向30次挑战。体育课要让学生有进步、有领悟、有团队、有比赛、有荣誉,要让学生对下一节体育课有期待、有渴望、有目标、有计划,如果某节体育课被别的学科占了,同学对校长反映:凭什么不让我们上体育课?那么这个学校的体育课一定是好课。反之,如果学生上完体育课都是蔫蔫的,烦烦的,甚至宣布下节课不上了的时候同学们还欢呼雀跃,那么,这个学校的体育课一定不是好的课。

第四,体育一定要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如果在体育课上,学生们口出脏言,衣服脏乱,散漫懒惰,无视纪律,扎堆聊天,那么这个体育课必定不是好的体育课,体育就没有起到相应的教育作用。体育课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体育教学使男生动像蛟龙,静像小绅士,而女生则像小淑女。如果这样,那么我们的课就不再会被人说成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样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必定是好的体育课。

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获得有用的、能终生有益的知识;一定要教会教好学生实实在在的运动技能;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黏上你的课;使体育课起到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问:如何理解体育课堂活动与运动安全之间的矛盾?(甘肃兰州瞿学维)

答:应该说,体育和运动安全真是一个矛盾,因为运动本身就是一个人的非正常的行为,我们平常人走路的时候,一般不会像一百米加速那样地去跑,人在生活中也完全没有必要跑到双杠、单杠上去干些什么,体育就是展示人特殊能力的运动,所以它存在着竞争和表现。你看,我在吊环上能转一圈,我在双杠上能把腿抬过后面的杠面以上,我能支撑、摆动成这样的高度,还能做分腿坐,还能下去再回到双杠上来等等,体育就是在这种非正常、非日常的活动中展示着自我,所以体育就成为人为的非正常的、非日常的身体活动,因此,体育中存在正常情况下身体所遇不到的危险也就属正常了。这一点它和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很不一样,所以体育活动中安全的困惑最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并不是所有的运动一定会发生安全事故。比如说铺了一块垫子,我们让学生横着滚,不会有事,两个人或三个人一起滚也不会出多大的事;又如两个人做角力,互相扭动拉动对方的脚,也不会有多大的危险;还有,一群人互相背对背地挤,争取把后面的人挤出去恐怕也没有什么危险;又如在垫子上做“不倒翁”(身体蜷着做摇动,看谁摇得长,摇得不散)等等。这些运动都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危险,像这样的运动很多很多,因此并不是我们一做运动就一定会出事,关键是我们能否找出一些运动项目和身体练习,它们既好玩,又不会出事,也就是找出那些我们所说的健身性、安全性、竞争性、集体性和趣味性俱佳的运动来进行锻炼。

第三点,相反,一定是有些运动会经常出事。这些运动出事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运动,更大于日常的活动,如单杠、双杠、跨栏、跳箱等等,但是当我们做好了某些工作以后,如科学的保护与帮助、器材的安全检查等以后,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比如大家现在都说体操教学危险性高,许多学校把单杠、双杠、爬杆、云梯、秋千等都拆了,以为这就不出事了,那可不见得。如果一个人要是缺乏锻炼,也许现在不出事,但肌肉会软、骨头会酥,将来出事的可能性会很大,现在就有学生走路骨头就折了的。如果说,那就不是我的事了,我想这样的思想是不配当园丁的。

其实,再危险的体操教学,只要保护帮助到位,只要教师的责任心强也不会出事的。本人的父亲就是教了二三十年体操的北体大教师,从未在自己的教学中出过任何事故。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管理好教学,让学生按秩序地一个接一个地练习,教师则一个学生接一个学生地认真保护,有了这样的努力和教学规范,再加上教学前器材的仔细检查,加上教学后的身体素质锻炼,我们的同学学体操就不会出现事故,而且还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但如果在体操教学中,体育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保护,或没有去教保护帮助动作,那么这时候出事的可能性就很大。因此在这些安全系数较低的运动教学中,出不出事故,主要决定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体育教师为了安全要做好许多许多的工作,做了就安全,没做必出事。

说说我自己的例子,北京师范大学在几年前就设置了游泳的必修课,提出了“让所有北师大的学生都学会游泳”,当时有不少人反对,说游泳太危险,难免出事儿,还举出了许多的例子。现在五年过去了,一切正常,没出一个安全事故。因为我们严格教学纪律、严格保护监视程序,甚至我本人都曾在开学前下水检查一遍,到浅水区、深水区走一走,游一游,看看地板是否有缝隙,有没有绳子等杂物在水中,有没有会划伤脚的地方,池边上有没有特别滑的地方等。然后会督促救生员,指导和监督他们的行为规范,再设置一些技术防控,安个设备可以在几秒内发现险情并立即报警。有足够的预防措施,认真排除场地隐患,建立上课的规范,督促教师课前检查,以上工作使我们的游泳课教学不留任何安全隐患。

最后一点,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来说比较差,安全隐患就会更多。在二三十年前,许多安全事故都不会发生,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从小都是玩过来的,练过来的,只要有双杠,自己就爬上去做了,连教都不用教,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做许多运动都不会出事,因为素质好,技能强,人“皮实”。而现在不行了,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身体笨笨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先让学生参与那些几乎没有安全隐患或安全隐患相对较少的体育活动,不可直接教某些高难度的动作,当逐渐学生有了相应的能力和运动基础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再去玩爬杆、秋千、双杠等,这样一点一点地,我们就可以摆脱“运动就危险、危险就出事、出事家长闹、怕了就不动、不动身体差、差了更危险”的“体育教学与运动安全”恶性循环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