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超越美国的可能性评估
2013-12-29
当今世界格局,美国依然一家独霸,欧盟、日本等国紧紧依偎其旁。但在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的重创下,尤其是在中国高速发展、一路紧追的映衬中,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和前途走向让人不免存疑。而中国则是当今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的“后起之秀”,厚重的文明积淀与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不难预见,在未来20年里,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还将大幅跃升,甚至极有可能“冲刺夺冠”。
中国实力、地位继续向前深入突进,已经毫无悬念。但若沿袭传统大国的超越模式,则战争在所难免,很可能两败俱伤;如果能跳出“以战求霸”的思维窠臼,不树敌,不争霸,则和平超越美国的夙愿并非是“痴人说梦”。能否和平崛起,继而超越美国,这是对中国实力、定力和发展模式的极大考验。
我们说中国压根不想争“老大”,并不是刻意谦虚,故作姿态,也并不是我们对领先地位从无诉求,而是出于对传统霸权国家行为逻辑的深刻反思。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强硬霸道,有失风范,颇为人所诟病。事实上,基于价值理念和道德信仰,中国绝不会谋求那种“以我为中心,无条件服从”的“老大”地位,更不会重蹈原先 “老大”的覆辙。我们所认同和追求的国际领袖,应该是在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支撑下,服膺道义,平等尊重,倡导多边合作,不设双重标准。
中国的发展与超越之路,是基于时代潮流、历史经验、文化传统与国家根本利益等诸多方面的考虑。中国不会贸然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更不会以武力和战争手段谋求地区乃至全球霸权。
当今国际环境,水面风平浪静,水下暗流汹涌,如何巧妙把握内与外、和与战、封锁与反封锁,将是这一代人的艰巨使命。而如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国际地位,化解周边“邻里纠纷”,争取既有强权的理解与支持,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更是这一代执政者无法回避的紧要难题。怀揣着这样的时代梦想,用激情而又不失理性的学术眼光来评估中国和平超越美国的可能性,以期能更加知己知彼,这不仅需要最高决策层的战略谋划,更需要理论学术界的论证支持。在此梦想激励下,我们拟定了这一议题,希望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共同为“中国梦”镶上腾飞的翅膀。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编辑部
国际舆论担心中国崛起后如何使用崛起的实力,美国则担心自身的老大地位被中国超越,导致国内外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质疑声音频起。中国的发展,只有超越崛起,才能超越威胁。中国的复兴,如何为人类永续发展之所需,世界各国之所期,国际社会之所爱,成为崛起之后中国的巨大考验。
——王义桅
西方视野下对中国模式之普遍性的讨论似乎不免失之于“西方中心论”,即视西方当前的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为唯一标准,藉此衡量中国模式的对与错。在这样的西方中心论之下,中国模式的潜在普遍性就成为一种威胁,随之则将影响人们对中国和平崛起可能性的判断。
——石之瑜
未来的30年是一个更为关键的时期,全球化已经进入一个低潮期,科学技术的推进作用可能不如前一时期那样显著,国际竞争因此变得更为激烈,国际秩序面临重大调整,国际环境将更难预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表现出对发达国家不利的转向。
——蔡佳禾
在一个相互联系加强的地球村,中国的命运与世界更为紧密相关,中国会更好地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会以一种平等、公正的角色更多地参与重大国际与地区事务,并发挥独特的、善意的、具有建设性的作用,承担起相应的国际义务与责任。
——傅梦孜
西方文明强调个人主义,崇尚个人自由,这与“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结合起来就必然导致对物质、财富的狂热追求。纵观西方文明史,可以看出西方文化具有很强的好战性、征服性、扩张性。在这种文化指引下,面对崛起的中国,西方本能地抛出“中国威胁论”。
——鲁世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