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为阶下囚
2013-12-27
“莱比锡”号
1939年8月23日,邓尼茨率领一支庞大的德国海军水面舰队,想要把波兰人堵在波罗的海。然而由于此时尚不允许开火,邓尼茨对三艘开往英国的波兰驱逐舰也是无计可施。在9月大战爆发前的两周,又有5艘波兰潜艇成功越过德军的封锁线,三艘逃到了瑞典,两艘到了英国。9月2日,编队转向北海海域,继续实施西线防御计划中的布雷行动。11月17日,“莱比锡”号执行运输任务时与“不莱姆斯”号射击训练舰相撞,所幸两舰均无大碍。11月21日,“莱比锡”号、“科隆”号及其他三艘驱逐舰护卫着“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列舰前往斯卡格拉克海峡进行北部海域巡逻任务。11月25日,在完成护卫任务后,“莱比锡”号继续之前的封锁巡逻任务。之后,“莱比锡”号与其他巡洋舰数次进入英国东海岸护送德国驱逐舰通过雷区回到德国湾。
12月13日当天,“莱比锡”号和“纽伦堡”号被英国皇家海军S级潜艇“鲑鱼”号(N-65)用鱼雷重创。根据事后“莱比锡”号提交的战斗报告的描述,“上午11时25分,我舰航速28节。当观察哨发现鱼雷轨迹后,舰长下令左满舵机动规避,但由于距离过近,未能奏效。鱼雷撞击部位位于89号肋板水线下3至4米处,随后剧烈爆炸,其位置正位于I号和II号燃油室后方。海水迅速蔓延进锅炉房及武器库,14名舰员溺水身亡。两台汽轮机机相继停止运转,此时只有柴油发动机能提供部分动力,转向系统几乎不能工作,只能用手动方式控制。这时可以观察到‘纽伦堡号也被多枚鱼雷击中,几分钟后,‘纽伦堡号和‘科隆号在我舰偏西方向脱离目测范围,我舰速度降到10节脱离交战海域”。12时25分,“莱比锡”号向海军侦察部队要求驱逐舰提供反潜支援,但实际上无线电定向装置和陀螺仪均受损,因此定向偏差较大。13时15分,一架德国空军侦察机抵达该海域。13时30分,“纽伦堡”号和“科隆”号重新出现在视野内,负伤较轻但也只有部分防空炮可使用的“莱比锡”号在编队中殿后。13时45分,两艘驱逐舰与三艘伤痕累累的轻巡洋舰会合,各舰相继返航。
次日晨6时,“莱比锡”号舰长诺德曼向西部集群司令部汇报战损情况:鱼雷击中导致VIII号至IX号隔舱受损、只有一台锅炉能够工作,船舵转向不灵、舰体侧面被炸出两个大洞、一个主纵舱壁被撕开、需要两艘拖船将“莱比锡”号拖离港口。7时2分,司令部回电:“莱比锡”号应拖至威廉港大修。破晓时分,两艘驱逐舰和“科隆”号组成编队,准备护送“莱比锡”号回威廉港,不久又有6艘扫雷艇加入了护航编队,空军方面也派出数架战机护航。9时51分,编队启航。然而出航不久后的12时35分,在编队右前方800米处的F9号扫雷艇突然触雷后发生剧烈爆炸,舰长诺德曼下令引擎停车。几乎在下令的同时,右舷50米外又发现鱼雷的尾迹,柴油机马上起动并全速前进。这时,F9号的船尾已高高翘起,几乎瞬间就宣告沉没。
1940年2月底,大修后的“莱比锡”号改做军校学员的训练舰。两个被鱼雷炸毁的锅炉房成了学员宿舍,后部的鱼雷发射器被拆除,舰体加装了防磁系统。1940年12月1日,“莱比锡”号作为舰炮及鱼雷训练舰重新服役。1941年上半年,“莱比锡”号进行了一系列的大修,包括移除了飞机弹射器和后部鱼雷发射管。9月24日,“莱比锡”号航至利巴瓦,同“埃姆登”号轻巡洋舰和3艘鱼雷艇会合后加入南方集群波罗的海编队。9月25日至27日,编队炮击了位于爱沙尼亚斯沃尔布半岛上的苏军半永久工事及炮兵阵地,为德军登陆部队扫清障碍。1942年4月15日至5月7日,“莱比锡”号更换了新型150毫米主炮。年底进入德意志造船厂的干坞进行修理,次年2月15日才离开船坞。
由于1942年12月30日德国海军在巴伦支海海战中失利,希特勒决定让部分“无价值且无用的”重型水面战斗单位退役,“莱比锡”号位列其中。然而到了1943年初,随着局势的恶化,一批已退役的战舰被重新征召。8月1日,“莱比锡”号重新服役。1943年10月9日,“莱比锡”号参与了哥腾哈芬地区的防空战。在战后修复中,前甲板加装了两套鱼雷发射装置,舰桥上也加装了一套FuMO 25雷达。1944年1月,“莱比锡”号回到德意志造船厂大修。同年9月,“莱比锡”号穿梭于哥腾哈芬和施韦因蒙德之间运送物资。在此后的几个月里,“莱比锡”号似乎变成了一艘单纯的运输舰。然而10月15日的重创彻底终结了“莱比锡”号的海上生涯——在但泽湾,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的舰首不慎拦腰撞上“莱比锡”号,使“莱比锡”号的龙骨变形扭曲,几乎就此报废。
1945年2月,由于纳粹德国在东线一路溃败,制海权对第三帝国变得更加重要。此时哥腾哈芬的船坞基本上已失去制造能力,所有能增强舰艇战斗力的办法似乎都值得一试。2月13日,“莱比锡”号勉强依靠自己的动力从V号转移到I号船坞。2月16日,舰炮通过了两轮实弹射击测试,证明舰炮运转正常。3月9日,苏军已经打到了“莱比锡”号的主炮射程内,于是“莱比锡”号的C炮塔朝苏军进攻方向打出了53发炮弹,其中22发准确命中苏军集结地附近。苏军很快发现了这个钉子,猛烈的空袭让“莱比锡”号不得不频繁地移动位置。3月14日至24日,苏军的炮火已可覆盖到哥腾哈芬港口大部分地区,“莱比锡”号几乎不间歇的发射了920发150毫米重炮炮弹,给苏军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尤其是炮兵部队受损尤为严重。
3月24日,由于150毫米主炮弹药用尽,“莱比锡”号不得不转移至赫拉,这里有将近500名伤兵和难民登舰。此时德军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已丧失殆尽,6艘商船和一些小型船只只能紧紧伴随“莱比锡”号以寻求保护。24日晚间,舰员用水听器察觉到附近苏军潜艇的活动,还有一次直接目测到苏军潜艇在附近游弋,“莱比锡”号曾用一次紧急右满舵躲开了一枚鱼雷的袭击。第一轮空袭发生在3月26日,一架苏军侦察机从头顶飞过不久,6架鱼雷轰炸机从舰尾方向来袭,由于防空炮猛烈射击,苏军飞机无功而返。3月27日入夜,苏联空军摆出强攻的势头,一艘苏军潜艇趁着德国人注意力被吸引开的机会发动袭击,但浓雾帮了德国人的忙——苏军鱼雷偏离舰尾达20米,“莱比锡”号又逃过一劫。endprint
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6月30日,英国海军从丹麦港口护送“莱比锡”号停泊到了威廉港。由于此时的“莱比锡”号破损严重,已经完全失去了修复的必要,战胜国的海军官员对“莱比锡”号不屑一顾,只能安排该舰停泊在威廉港作为扫雷人员的宿舍使用。1946年7月9日,三艘驳船将其拖拽至斯卡格拉克海峡。1945年7月20日,“莱比锡”号被凿沉在法尔松西南角海域。
“纽伦堡”号
1939年8月底,“纽伦堡”号被邓尼茨任命为自己的旗舰,下辖38艘战舰,包括“莱比锡”号、“科隆”号、驱逐舰编队、鱼雷艇编队及补给舰编队。这支编队的目的在于阻止败退的波兰海军从波罗的海中部海域逃跑。9月2日,编队奉命转战北海。“纽伦堡”号此时的任务是同“莱比锡”号、数艘驱逐舰和鱼雷艇编队在德国湾内从德国海岸向斯卡格拉克海峡布雷,以延长西线防御范围。9月20日,完成布雷行动的“纽伦堡”号重新回到波罗的海海域。10月21日,海军少将卢金斯接替邓尼茨成为德国海军侦察部队总司令,旗舰仍然是“纽伦堡”号。11月12日,“纽伦堡”号、“科隆”号和6艘鱼雷艇前往英军实际控制并且密布水雷的泰晤士河口解救6艘被困的驱逐舰,此后又多次执行类似的任务。
1939年12月12日下午17时30分,“纽伦堡”号、“莱比锡”号和“科隆”号奉命执行布雷任务。卢金斯下令这三艘战舰需要于次日上午11时30分在布雷地点与5艘返航的驱逐舰会合。13日上午8时37分,“纽伦堡”号和“莱比锡”号分别弹射出舰载机执行反潜巡逻任务。此刻风力2~3级,海浪2级,多云但视野未受任何影响。此时的驱逐舰编队在巡洋舰编队南方110千米处,弹射的水上飞机已降落在叙尔特岛上,两架He-115水上飞机随即接替了反潜巡逻任务。10时40分,巡洋舰编队在天际线上观察到一股可疑的蒸汽。“科隆”号的战斗日志这样记录到:“第一次观察到的蒸汽从正东方冒出。但当我们想靠近时,他似乎又躲起来了,似乎是在掩饰移动。这让我们怀疑是英军潜艇攻击前的上浮观察。”战斗日志继续写道:“10时24分至26分,通过短波无线电和目测确认后,可以肯定这是一艘商船,于是下令其停船检查。”经确认是丹麦的“查克诺夫”号货轮后,编队继续保持三角队形高速前进。
11时15分,“科隆”号发现一架无标识的战机从云中钻出,似乎是洛克希德公司的战机,但该机一直很小心地保持在防空炮射程外。几分钟后,两架德军He-115水上飞机飞临并射出了2发红色曳光弹和无线电代码“U”,并报告5艘驱逐舰正在编队8点钟方向的40海里处。指挥官立即下令轻巡洋舰编队迅速转向与其会合。11时25分,“莱比锡”号的观察哨报告已可观察到驱逐舰,两架水上飞机也被收回至舰身。
然而就在几分钟之后,一枚鱼雷命中“莱比锡”号左舷并发生剧烈爆炸,海水汹涌涌入舰体,顷刻间浓烟滚滚。观察哨对当时的袭击记忆犹新:“在4分钟之内,我们就向被鱼雷击中的方向倾斜了大约10度,幸好没有发生殉爆。随后,我看到附近海面上有艘潜艇的潜望镜伸出水面观察了战果……”当时那枚鱼雷离“莱比锡”号只有500米,这个距离根本来不及躲闪。鱼雷袭击发生时,“纽伦堡”号和“科隆”号有1.2千米远,还在怀疑是否“莱比锡”号将敌机误认为友机。从“纽伦堡”号的角度可以看到那架敌机已经入了一个绝佳的攻击角度,“科隆”号也是在第一时间认为这是来自空中的鱼雷攻击。在转向途中,“纽伦堡”号右舷四分之一处和附近15至20米处又同时受到两枚鱼雷击中,转向机构立即失灵。但“纽伦堡”号还能缓慢前行,此时,又一枚鱼雷击中了右舷XIV和XV号舱室。
事实上,英军潜艇“鲑鱼”号首次扇形齐射的三枚鱼雷分别有一枚命中“莱比锡”号和“纽伦堡”号,第三枚和“纽伦堡”号擦肩而过。当“纽伦堡”号被击中4分钟后,三枚甚至更多的鱼雷接连射向“纽伦堡”号舰尾及邻近部位,但都射偏了。英军艇长估计气坏了,因为“纽伦堡”号观察到潜艇竟然直接在舰尾5千米的地方浮出了海面。于是“纽伦堡”号的C炮塔旋即开火,迫使英军潜艇再度下潜。无线电监听显示,发动鱼雷袭击的是一艘安装有6部鱼雷发射管的S级潜艇。此时受创的“纽伦堡”号的航速下降到12节,稍后提升到18节。此时从驱逐舰上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受损的“纽伦堡”号上弹药的殉爆及未被扑灭的火焰引起的浓烟。这里离会合地点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但驱逐舰编队指挥官权衡再三,认为在袭击发生地点集结是一个不理智的举动,况且上有敌机盘旋,下有潜艇虎视眈眈,遂放弃了救援行动。
11时30分至12时10分,“纽伦堡”号和“科隆”号按照德国海军标准的脱离战场模式,沿顺时针方向沿正方形行进并逐渐扩大圈子,这时两舰以螺旋方式向东南脱离战场。舰首同样朝东南向的“莱比锡”号在两舰视野之外,由于所有的锅炉都已受损关闭,只能依靠柴油动力以12节的速度艰难前行。“纽伦堡”号通过无线电要求驱逐舰编队立即赶来会合并提供反潜掩护,但由于无线电天线工作不畅,信息根本未能送达。12时12分至22分,3架英军“汉普顿”轰炸机袭击了“纽伦堡”号,其中一架被防空炮火击落,但也有两枚50千克炸弹命中了右舷。仰赖精巧的操纵技能和强大的防空火力,“纽伦堡”号避开了后两波空中打击。
一个多小时后,没有驱逐舰护航的“纽伦堡”号和“莱比锡”号又遭到了鱼雷袭击,这次据信是英国皇家海军“厄休拉”号潜艇(N-59)所为。编队指挥官卢金斯只能再次用无线电发送自己的编队位置、受损情况、航速和归航信号,并让“莱比锡”号再次弹射舰载机搜索驱逐舰编队。由于糟糕的天气状况和能见度,搜索未能成功。12时50分,驱逐舰编队中的两艘由于燃油问题暂时停泊并维修,其他的三艘赶到了预定会合地点。几分钟后,驱逐舰上的无线电终于第一次接收到了巡洋舰舰载机发出的信息。驱逐舰编队指挥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迅速下令三艘驱逐舰前去掩护。这时三艘轻巡洋舰已靠近至2海里内并用灯光发出摩斯电码以交换战损情况,受损较轻的“科隆”号负责为“莱比锡”号提供防空掩护。13时40分,三艘驱逐舰终于赶到;“理查德.本曾”号和“布鲁诺.海因耳曼”号负责掩护“莱比锡”号,而“赫尔曼.库内”号和“科隆”号负责掩护“纽伦堡”号。三架低空盘旋的舰载机绕整个编队盘旋,以提供反潜和反水雷侦察。为保证安全,编队还实施了无线电静默。夜幕降临时分,“纽伦堡”号在驱逐舰掩护下终于抵达了德国控制海域。endprint
1940年2月6日,德国海军西部集群总指挥官、海军上将阿尔弗雷德.萨尔韦希特尔在报告中严厉批评了卢金斯的下述行为:下令战舰停泊后再检查丹麦蒸汽船,给英军潜艇明显的可乘之机;严重缺乏对防空力量的把握;让未受损的“科隆”号置于险地。马绍尔则在报告中提到,三角形编队比起密集编队来讲更利于潜艇发起攻击,尤其是在缺乏护航编队的情况下。他还严厉批评了卢金斯在未确保该海域有无敌潜艇的情况下就下令停泊是非常不恰当的。马绍尔还提到,使用两架舰载机对三艘巡洋舰进行护航太少了。他对飞行员用莫尔斯字母发出的“U”警告信息表示非常不满,因为只有在空军中“U”才表示潜艇。飞行员看到了向“莱比锡”号发射的鱼雷,应立即发射白色曳光弹、丢下浮标并围绕浮标做小范围盘旋,如果能够试图向该海域投掷深弹那就更完美了。无论如何,在该事件中,“纽伦堡”号和驱逐舰编队在信息交换上是有重大缺陷的。
“纽伦堡”号的维修一直持续到4月份,移除了两套鱼雷发射管但增加了舰体消磁系统。在通过了引擎测试后,“纽伦堡”于6月14日至19日参加了代号“诺拉”的行动,为德军第三山地师的行动提供炮火掩护。8月1日,“纽伦堡”号和其他大型水面战舰进入待命状态,准备随时增援入侵英国的“海狮行动”。
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的战争开始后,“纽伦堡”号等轻巡洋舰又重新回到了波罗的海舰队。9月23日,“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舍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纽伦堡”号、“科隆”号轻巡洋舰和数艘驱逐舰从施韦因蒙德启航出发前往芬兰湾以拦截前往瑞典的苏联战舰。1942年初,“纽伦堡”号上的舰载机及飞机弹射装置被拆除,舰桥上的FuMO 21型天线被更换成新型FuMO 25。1942年11月,由于“舍尔海军上将” 需要回港大修,“纽伦堡”号暂时顶替“舍尔海军上将”号在纳尔维克做例行巡逻。
1945年1月3日,“纽伦堡”号同两艘布雷艇离开施韦因蒙德前往挪威南部海域布雷。14日,“纽伦堡”号随后在无雷区开始执行撤离难民的任务。27日,由于燃油耗尽,“纽伦堡”号只能停泊在哥本哈根,直至第三帝国投降。1945年5月5日,随着德国北部落入英军之手,丹麦地下抵抗组织试图夺取“纽伦堡”号,在码头附近展开的攻防战相当激烈。6日,英军战舰抵达哥本哈根。22日,英军接收了“纽伦堡”号,并将该舰开往威廉港。5月24日,“纽伦堡”号和“欧根亲王”号在英军战舰的押送下离开哥本哈根。25日,两艘扫雷艇接过押运任务。26日,“纽伦堡”号穿过水闸进入威廉港。
1946年2月15日,战胜国根据《波茨坦协定》瓜分了纳粹德国海军舰队。1945年11月底,英国海军得到消息,德国人将要在新年前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活动,尤其针对将要被划分给苏联海军的战舰。因此,盟国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于1945年12月18日完成了对德国战舰的瓜分。1946年1月2日,“纽伦堡”号挂着苏联海军旗和苏联国旗前往利巴瓦,德国舰员们在利巴瓦离开了“纽伦堡”号并由补给舰送回了威廉港。“纽伦堡”号在编入苏联海军后改名为“马可罗夫海军上将”号,主要用途仍然是新兵和军校学员们的训练。舰桥上的鱼雷发射管、轻型防空炮和探照灯等均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苏联电子设备,上层舱室则基本上未做大的改动。1960年,在风浪中度过了27年的“纽伦堡”号退役,并于同年被拆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