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统计分析 提高运营绩效
2013-12-27杨迅钢
杨迅钢
(华电山西能源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均高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无论是国家宏观经济规划,还是企业生产经营,都广泛运用统计分析手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层出不穷、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有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地加强统计分析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思想、体系、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统计管理效能,不断促进企业提升集约化经营和精益化管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1 创新统计分析管理理念,在新起点上取得全面进步
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我们要以先进思想引领为突破口,从转变思想认识入手,为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好思想准备。创新是知识积累、生产、再生产和运用的复杂过程,是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上的升华,是现代企业进步和发展的强劲原动力。创新统计分析管理思想的内容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创新统计分析要在工作思路、调查方式、调查手段和调查分析服务等方面践行创新理念,不断创新,以求突破。
第一,要解放思想,树立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打破陈规陋习,克服旧思想,审时度势,认真思考,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管理思路。
第二,要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胆探索、实践和创新。要开阔思路,跳出统计看统计,超越统计做统计,推动统计分析工作的不断改革和优化。
第三,要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在思想观念上不断加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促进统计工作取得新发展、新进步。
2 创新统计分析管理体系和制度,强化基础管理
企业想提高经济效益,就要有真实、准确、及时的数据来反映生产经营成果,保障统计资料的客观、科学性。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统计分析管理体系和制度,实行精益化管理。
第一,构建科学高效的新型管理组织架构。运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于企业统计管理系统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和评价,通过全员性、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效益等管理创新,理顺管理层次,明确运作流程,建立起管理科学、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统计管理机制。
第二,完善优化统计管理制度。从企业工作实际出发,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统计管理制度。以规范统计口径、真实反映生产经营面貌为目标,对各项制度进行有效整合,对管理流程进行再造,用制度来规范管理,减少随意性和人为因素,保证工作的连续和规范,促进企业统计管理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
第三,建立以指标管控模型为核心的年度指标管控体系。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控制中,要提高统计分析的实质性应用,创新和改进统计分析的实时数据,将生产指标、销售指标、资金指标进行统筹兼顾和月度分解,勾画出产量、能耗、成本、售价、资金走势曲线,对模型数据进行滚动更新,对不符合模型曲线的指标给以针对性的分析,查找增加利润的关键点,突破制约效益产生的瓶颈,制订相应解决方案,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实现管理出效益。
第四,加强统计数据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标准、规范的统计报表管理体系,以利于各级统计部门和人员做好报表的填报工作,提高数据上报、汇总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利用互联网络系统,进行数据报送和发布,提高报表报送速度,并通过访问授权方式,实现数据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
3 创新统计分析工作方式方法,找准核心问题
在统计分析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各项工作头绪烦琐,因此,要把握“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总体原则,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不断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统计的全面性、系统性、可比性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点、热点、核心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统计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反映客观真实情况和合乎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
第一,要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抓住工作重点,发现和捕捉热点问题,突出重点,选准切入点,加强调查研究。在内容上,侧重于各级领导所关心的问题,找出影响全局的核心问题,将主要精力放在最能赢得市场、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要素上,全面提升统计分析的创效能力。
第二,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取得第一手数据资料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因此,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和实际情况,以及调查对象的特征,灵活、科学地运用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多种统计调查方法和技巧,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精度,以达到调查工作的预期目标。
第三,深化对标管理。进一步完善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动态对标成效机制,按照企业特点和性质提炼关键指标,用数据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情况。在行业内主动寻找优秀标杆进行对标,认真研究标杆企业,加强向同行先进单位的学习取经,博采众长,力求做到全面、全方位的对标。通过量化对标,找出差距、找准短板,明确改进目标,制定整改目标措施,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内部技术标准、管理制度标准,推动管理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益化迈进。
第四,综合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要从总体上反映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为把握全局、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结合企业工作重点以及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重大问题,搞好调查研究,作好重点调研分析。既要有综合分析,又要有典型材料,切实提高统计分析的咨询参谋作用。
第五,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统计数据说话,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去分析问题,说明问题,论证观点。研究统计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就是定量分析;然后用这些数量关系去说明企业经营发展的特点,揭示其发展规律等,这就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一定要精确,数据必须是客观的,计算方法必须是科学的;定性分析一定要准确,归纳、判断、推理要符合逻辑。
第六,客观反映与监测预警相结合。在客观反映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好企业经营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加强对发展变化的监测预警预报,为企业加强管理、科学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更多、更好的咨询建议。
4 创新统计分析成果具体应用,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统计分析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落脚点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具体实现途径就是科学运用如实、有效、及时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和分析资料,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特点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发挥统计分析的参谋作用,切实将统计分析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动力。
第一,积极发挥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促进作用。坚持统计“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原则,通过统计分析,挖掘出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发现提升的空间,从而便于管理模式的改进;以有关数据分析作为支撑,采取果断有效的控制措施解决工作难题;总结、积累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形成新的管理理念,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动力。
第二,积极发挥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参谋作用。统计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过去工作情况的反映和研究上,更要深入研究和判别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动态分析预测和静态分析预测相结合,对企业生产经营上的动向进行预测,探究整个企业经济在运行中的差异性和波动性,提前揭示风险因素,做好风险防控,为企业规划未来、把握正确发展方向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使企业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统计分析管理是对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绩效的有力支撑。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统计分析工作,加强研究成果在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管理有新举措,不断优化、调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充分发掘企业内部潜力,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推动企业进入发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