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符号互动:课堂情感机制生成的重要路径

2013-12-26李文跃

现代大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情感

摘要:课堂情感机制对课堂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包括课堂情感产生机制、课堂情感发展机制、课堂情感控制机制。符号互动论认为上述三大机制的建立都离不开符号的互动。根据这个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教学符号的互动,才能真正产生情感、发展情感、控制情感,形成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实现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符号互动;情感;课堂情感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3)06-0007-07

一、符号互动和情感机制的内涵分析

(一)符号及符号互动的内涵分析

德国著名哲学家卡西尔(Ernst Cassirer)在其著作《人论》中提到,“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1]他认为,人不仅是理性的动物,而更是符号的动物;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活动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人与其它事物进行的符号活动的过程。那么什么是符号? 符号互动论特别强调“意义”对符号的作用,符号互动论创始人米德(George Gordon Meade)认为姿态分表意的姿态和非表意的姿态。只有主观的、心理的、有意识地交流自我的姿态,才是表意的姿态,才能称为符号。而语言是姿态发展的最高级状态。“意义可以用达到其(姿态)最高且最复杂的发展阶段的符号即语言来描述、说明或陈述……语言符号无非是一种表意的或有意识的姿态。”[2]62而布鲁默(Herbert Blumer)在总结符号互动论的三个前提时,也强调了“意义”的重要性。他说[3]:

我们是根据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我们对它采取的行动的;我们赋予事物的意义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要经历一种内部解释过程,“和自己对话”———为的是给这个环境确定一个意义并决定怎样行动。

不仅如此,布鲁默还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了符号的范围[4]:

这些事物包括人在他的世界中所能注意到的一切——物质客体,如树木或椅子;他人,如母亲或商店营业员;人的各种范畴,如朋友或敌人;制度,如一所学校或一个政府;指导性理念,如个人独立或诚实;他人的活动,如他们的命令或请求;以及日常生活中个人遭遇的各种情境。

由此看来,在布鲁默那里,符号是一个有广泛范围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物质客体(如树木、人等),也包括精神客体(如制度和理念等);不仅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如椅子、情境等),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如活动等)。

什么是符号?综合上述说法,符号是[5]53:

具有一定意义并有一定外在表现形式的事物,包括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生物体和声、光、电等)、社会中的各种事物(人类及其语言、动作以及社会制度等)以及有外在表现形式的各种意识(思想、观点、理论等)。

什么是符号互动?米德认为,符号互动是“一种基于符号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人类的社会互动就是以有意义的象征符号为基础的行动过程”。[6] 因此,米德特别强调符号互动的“意义”。“生物个体必须能够在他自身唤起他的姿态在他人身上唤起的反应,然后利用这一他人的反应来控制他自己下一步行动”。[2]41即这种互动必须是心理的、是有意识地交流自我,这种互动才是有意义的。

李文跃:教学符号互动:课堂情感机制生成的重要路径

(二)情感及情感机制的内涵分析

什么是情感?按照《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7]心理学家认为,情感与情绪、情操是有区别的,“不应把‘情感和‘情绪这两个术语等同起来……更正确一些的是只把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进行的具体形式称之为情绪”。[8]而前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列夫(A.T.Kovalev)的表述,把它们之间的区别说得更清楚:“情感——这就是个性的稳定的结构和特征,而情绪是情感所经由表现出来的过程。”[9]而卢家楣教授则指出:“情感和情操的区别,仅在于前者与基本社会性需求相联系,后者与高级社会性需求相联系,它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10]但正如特纳(Jonathan H. Turner)所说:“我们强调情感这个术语,用这个术语囊括了理论家和研究者所使用的其他一些词汇——情操、感情、情感体验等所标签的现象。”[11]59本文所指情感亦包括了情绪、情操等。

什么是机制?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机制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或方式”。[12]什么是情感机制?情感机制是指情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从静态的角度看,包括情绪机制、情操机制等;从动态的角度看,包括情感的产生机制、发展机制和控制机制等。与此相适应,课堂情感机制亦指在课堂中情感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它也包括课堂情绪机制、情操机制等;以及课堂情感的产生机制、发展机制和控制机制等。

二、符号互动和情感机制的关系分析

对符号互动和情感的关系,特纳说:“互动主义的妙处在于抓住了情感对互动过程的影响。”[13]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则认为,“情感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社会性;这种社会性的实质内容就是人际交流过程”。[14]因此,根据符号互动论观点,包括情感产生机制、情感发展机制和情感控制机制在内的情感机制的形成都离不开符号的互动。

(一)情感产生机制的内涵分析

情感产生机制是指个体如何产生情感、发现情感的机制。

库利认为,一定的情感是在人的交流活动中产生的。他说:“社会是人际交往的生活。”[15]96因此,情感的社会性就具体表现为交流对情感的作用,“未经过交流和想象升华为感情的感觉并不比动物的感觉有更多的自我意义”。[15]96因为,自我是与社会相联系的,自我只能是社会中的自我,自我只有联系他人才有意义,情感就是社会自我的感受,情感的最普遍的形式以社会的自我感觉为基础。他还说:“一切情感都产生于我们的联系。”[15]6没有所谓完全独立的个人或自我的情感,情感属于交往双方的共同领域。米德也认为“作为人类社会组织基础的原则,是包括他人参与在内的交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他人在自我中出现,他人参与自我,通过他人而达到自我意识”。[2]223他认为人的情感的出现是个体与他人交往的结果,“情感互动,指的是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又从另一个人回到这个人自身的情感性光线的反射式绕结。”[16]203因此,情感发生的前提,就是个体意识到自己是和其他个体维系在一起的,情感互动过程就是由姿态和语言符号的交换行为所构成。

猜你喜欢

情感
体会审美的情感等
情感
台上
情感体验
基于情感特征的用户聚类分析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我的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真挚的情感,动人的细节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