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发展农村社区银行的思索

2013-12-26武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银行

武琨

[提要] 我国学者对社区银行定义为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发展农村社区银行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切入点,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成功推出农村社区银行,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需要研究并解决好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社区银行;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7日

引言

2012年12月8日,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王曙光在2012中国县域经济论坛上做出表示: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得资金源源不断地从农村单向流向城市,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处于徘徊状态,并呼吁应对现代农业产业加大金融支持,建议成立农村社区银行,对农户、农村微型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微小客户、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进行农村金融服务。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农村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农户的正常融资得不到满足,引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民银行在2009年2月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鼓励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应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地区为主的社区性银行。为此,本文在研究新农村建设问题时引入社区银行的概念,把对社区银行的分析扩展到农村金融领域。

一、农村社区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一)服务于“三农”,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三农”主要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主要是指解决好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国家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的期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解决“三农”问题的许多措施都与资金的投入密切相关,但是近几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相对不足。农业产业本身的体制问题也影响金融资本向其流动,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社区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具有将本地吸收的资金主要用在本地市场的特点,因而能够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外流现象,避免金融机构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

(二)农民收入增加、满足农村金融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了多元化、多层次、城市化、现代化的特征,这种悄然的变化趋势对做好新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期待。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基本上实现了“五个转变”,即从单一信贷需求向结算、理财、代理等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转变;从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体的资金需求向扩大再生产、消费、教育等结构性资金需求转变;从简单柜台业务向银行卡、电话银行现代化服务需求转变;从单纯寻求金融服务向金融知识、金融产品、市场信息等综合化信息需求转变;从利益的被动接受向农村金融消费保护、农村担保、农业保险等利益的主动诉求转变。农村金融需求已度过了初级的低层次需求阶段逐步走向更高层次。这对目前农村金融业提出更高要求,社区银行的发展迫在眉睫。

(三)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要求农村金融的发展。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之一,推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可以加快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金融服务均等化就是要求现代金融市场为广大的民众提供广泛的投资工具与市场、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及方式,让更多的弱势民众与中小企业通过金融服务均等化或有效融资途径来分享整个社会经济增长之成果,来改善其生活及企业的现状。金融服务均等化要求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尤其指农村居民也要享受跟城镇居民一样的服务。实现农村基本金融服务,要求农民能在当地或自家门口,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存款、取款、转账结算、刷卡消费和领取各项惠农补贴等现代化的基础性金融服务。这对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金融服务发展无疑必将要求和推动农村社区银行的发展。

二、农村社区银行发展的可行性

(一)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客户资源、政策资源

1、政策资源。2012年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要求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文件还指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切实发挥其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鼓励和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有序发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这无疑明确了要把农村信用社定位为社区性地方性银行。这一定位对切实解决城乡社区居民融资难问题,有效改善农村经济产业融资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客户资源。目前,新农村经济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着,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多元化趋势。除了传统的农粮种植业外,还包括中草药药用价值的种植产业、水产品养殖产业、畜牧业养殖产业、果树农林产业以及旅游产业。这些农村产业的发展显然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支持,包括资金的借贷、转贷、汇兑以及商业银行票据的应用等。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较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农民除了储蓄需求,更有对投资的需求及相关理财产品的要求,也离不开金融服务业。源源不断的客户需求和大量的客户资源,使社区银行的在农村的定位前景更加广阔。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社区银行发展的实践。首先,社区银行模式的经济效益明显。以全国最早开展社区银行工作的试验田龙江银行大庆分行为例,自2006年开展社区银行模式试点至今,在短短6年间,该行资产规模增长10倍,经营收入翻了7番。在当地银行业中,大庆分行连续多年国际结算量市场第一、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市场第一、存贷款增长速度市场第一、产品创新速度市场第一、客户增长速度市场第一、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市场第一。再者,社区银行模式的社会效益巨大,龙江银行大庆分行发展社区银行模式的实践表明,社区银行以中小企业、社区居民和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农村经济和普通居民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整个金融体系的层次和深度,有助于填补金融服务空白和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健康发展。endprint

三、发展农村社区银行的路径选择

从发展的角度看,大力发展社区银行对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社区银行应从当前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本文提出了三条发展农村社区银行的选择路径:

(一)将农村信用社改造成社区银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农村社区银行应从当地实际出发,以经济较发达的地方村镇为主,服务对象应侧重于农村中高档收入阶层,围绕社区居民的生活消费、娱乐休闲以及子女教育展开服务。社区银行的客户群体主要针对农民,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客户档案,描绘农村社区金融生态图。当然,鉴于农村地域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造不能整体推进,要分步实施。对于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要加快改造成社区银行,而落后地区的信用社仍然坚持合作制的原则。

(二)将民间非正规金融组织引导规范为社区银行。目前,我国农村非正规民间组织有商业化银行、小额信贷、社会报站、民间自由借贷、社会性聚会、民间集资和其他类型。法律状态上,只有前四种类型是合法的,当然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譬如,内在缺陷易发风险危机、缺乏金融法制立法理念、守法意识和法律定位等等。金融监管当局通过引导使民间金融组织演化成规范化科学化的社区银行,同时对组建的基本条件、管理制度、业务范围、运作方式、监管办法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市场准入和利率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这样既方便了金融监管,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又能够满足农民借款人的小额贷款融资需求,对于构造竞争充分的农村金融市场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三)邮政储蓄银行可在农村地区网点分设或打造社区银行。鉴于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分布面广、服务对象特殊的特点,可以将其改造成由邮政控股、独立核算的社区银行。邮储可以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其他银行相比,邮政储蓄银行熟悉农村客户,吸储的资金用于当地经济发展,对于服务农村经济有着很大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雷生茂,张国亮.农村信用社的出路应该走社区银行模式.河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4.15.

[2]顾巧明,王宏.社区银行金融危机背景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软科学,2009.9.15.

[3]王亦明,吕云涛.农村信用社合作社改革新模式:社区银行.特区经济,2007.11.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银行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