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西县甘草褐斑病的发生动态及防效试验

2013-12-26周天旺李建军张新瑞马永强李继平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褐斑病乳剂病斑

周天旺,李建军,张新瑞,马永强,李继平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补益中草药,以根和根状茎入药,有“十方九草”之美誉,在我国北方大面积种植[1~3]。甘草褐斑病(Cercospora astragalis)是目前甘草种植中的最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甘肃的甘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多年连茬种植加上防治措施不当,致使褐斑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导致甘草产量和品质下降,发病严重区病株率达90%以上。对于甘草褐斑病的研究,国内的报道仅限于病原及防治方面,而在田间发生动态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还未有相关文献报道。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11年6—9月在陇西县首阳镇进行了甘草褐斑病发生动态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指示甘草品种为乌拉尔甘草。供试药剂5%烯唑醇微乳剂、25%腈菌唑乳油、20%丙环唑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40%多福·溴菌清可湿性粉剂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产,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由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内容及方法

1.2.1 发生动态调查 调查在陇西县首阳镇三十里铺村和菜子坪村进行(海拔1 800 m左右,年均降水量450 mm,年均气温7.7℃,前茬为甘草,水浇地,肥力中等。采用随机取样法,每次从连片地选取5块,每块地纵向选取3个点,每个点随机选取10株甘草做调查。从6月下旬开始每15 d调查1次,分别计算出两个调查村在各调查时间的病情指数,并绘制不同时期田间消长动态曲线图。

1.2.2 药剂防治试验 试验在陇西县首阳镇三十里铺村进行。试验地土质为粘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共设7个处理。处理①5%烯唑醇微乳剂1 000倍液,处理②25%腈菌唑乳油3 000倍液,处理③20%丙环唑微乳剂2 000倍液,处理④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倍液,处理⑤40%多福·溴菌清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处理⑥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处理⑦清水(CK)。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80 m2(10 m×8 m)。发病初期(8月2日)叶面喷药1次,7 d后喷第2次。第2次喷药后14 d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选1株调查全部叶片,计算病情指数与相对防效,并对防治效果进行显著性检验。药后观察供试药剂对甘草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其它管理措施同大田。

甘草褐斑病病情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最高病级值×调查总叶数)]×100

相对防效(%)=[1-(对照区防治前病指×处理区防治后病指)/(对照区防治后病指×处理区防治前病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消长动态

从不同时期甘草褐斑病病情指数(表1)和田间消长动态曲线(图1)可以看出,甘草褐斑病6月中旬开始发生,7月病情指数缓慢上升,8月中旬病情指数快速增加,至9月上旬,三十里铺村褐斑病的病情指数达71.02,菜子坪村病情指数达51.33。观察表明,6月中旬始发时甘草叶片上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心部呈灰褐色,边缘呈褐色,叶片两面均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再侵染。7月上旬,三十里铺村甘草褐斑病株发病率达100%,菜子坪村株发病率达72%;至8月上旬,所有调查田块株发病率均达100%,8月中旬病斑逐渐连片,呈红褐色并开始脱落,9月上旬叶片大量脱落,两个调查村大部分田块50%以上叶片脱落。

表1 不同调查时期甘草褐斑病病情指数

图1 不同时期甘草褐斑病田间消长动态曲线

2.2 6种杀菌剂的田间防效

试验结果(表2)表明,第1次施药后7 d,各处理对甘草褐斑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效,以20%丙环唑微乳剂2 000倍液防效最高,为65.82%;5%烯唑醇微乳剂1 000倍液次之,为64.41%;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倍液第3,为62.12%;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最低,为52.04%。第2次施药后14 d,各处理对甘草褐斑病都有较好的防效,以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倍液防效最高,为90.73%;20%丙环唑微乳2 000倍液次之,为85.34%;5%烯唑醇微乳剂1 000倍液第3,为80.56%;40%多福·溴菌清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最低,为71.23%。对各药剂处理间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处理①与处理②、处理③与处理④、处理⑤与处理⑥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③、处理④与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⑤、处理⑥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①、处理②与处理⑤、处理⑥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2 不同施药期甘草褐斑病的病情指数及相对防效

2.3 对甘草的安全性

据田间不定期观察,试验药剂各处理区甘草生长正常,叶色、叶形、根部与空白对照区基本一致,无药害现象出现。

3 小结与讨论

1)从动态调查的严重度来看,甘草褐斑病发病初期病害扩展较为缓慢,至9月上旬进入发病盛期,大部分田块50%以上叶片脱落,平均病情指数达70以上,危害程度严重。

2)6种供试杀菌剂对甘草褐斑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第1次施药后7 d,以20%丙环唑微乳剂2 000倍液和5%烯唑醇微乳剂1 000倍液药效较好,分别为65.82%、64.41%,第2次施药后14 d,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 500倍液和20%丙环唑微乳2 000倍液药效较好,分别为90.73%、85.34%,可在生产中交替使用。一般来说,中心病株的出现是病害流行的预兆,也是开始喷药预防甘草褐斑病扩大蔓延的适期,因此在防治上首先要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即开始发现中心病株时进行第1次喷药,以后每隔10 d喷1次,连喷3~4次,可有效地控制甘草褐斑病的发生危害。

3)调查、药剂试验是在当年生甘草上进行,对两年生或两年生以上生甘草尚需进一步调查和试验。不同田块之间,由于土壤质地、管理方式、品种变化、种植时间以及海拔高度等原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1] 李淑香,赵明清.甘草常见病虫害防治与采收加工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7(5):135-140.

[2] 周天旺,李建军,张新瑞,等.黄芪白粉病的发生动态及药剂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 2012(12):46-48.

[3] 伍 东,魏周秀,何树文.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初[J].甘肃农业科技,2010(3):27-28.

猜你喜欢

褐斑病乳剂病斑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南苏丹1区原油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筛选评价及应用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破乳剂对化学驱采出液的作用规律
苹果树腐烂病斑季节扩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