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职业农民发展路径探索
2013-12-26秦莹李昶罕
秦莹 李昶罕
[提要] 根据云南“农业现代化主打高原特色牌”的发展思路,从着眼高原特色农业,探讨职业农民发展的路径问题。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高原特色农业;职业农民;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2012年度云南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YB2012124)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11日
当前,全国进入了“四化同步”推进的新时期。相比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云南的农业现代化是“四化”中的“短板”,只有尽快补齐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才能抓住“四化同步”发展的大好机遇,开创云南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结合当前实际和云南“十二五”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农业现代化主打高原特色牌”的发展思路。这不仅给全省“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职业农民发展带来了机遇。作为云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职业农民不仅要从宏观上着眼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定位,而且要结合区域农业发展重点,自觉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借云南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东风,更好地服务“三农”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一、着眼高原特色农业,在明确战略定位中增强服务三农意识
置身“十二五”开局之初的职业农民,无论他们是主动还是被动地选择了职业农民的身份,只有了解云南农业发展客观环境的变化,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扮演好所承担的角色,获得自身发展的空间。
(一)明确云南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作为职业农民,身处信息化的时代,关心农业发展的态势不再是男性的特权,也应成为当代职业农民的分内之事,如果固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作方式,对外界采取“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态度,势必被农业发展的洪流逐渐边缘化。要成为合格的职业农民,就需要更多一份对农业发展的敏感和自觉,明确云南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011年11月25日秦光荣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明确了云南农业的战略定位。《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调快调优一产。继续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确保粮食安全。发挥地域和气候优势,建设烟糖茶胶、花菜果药、畜禽水产、木本油料等特色原料基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职业农民是云南调快调优第一产业的重要主体,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通过学习,把握云南农业发展的动态,明确战略定位,就能在思想上与党的决策保持一致,为贯彻落实高原特色农业的各项举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着眼高原特色农业的必然选择。职业农民只有将自身的发展与全省农业发展在战略重点上相结合,才能将发展的根基深埋于有巨大潜力的沃土中,赢得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这片沃土就是高原特色农业,云南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与其他省不同,主打的是高原特色牌。之所以如此,首先取决于云南具有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越自然禀赋:①地理条件优越,云南属低纬高原,兼具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的立体地貌;②气候优势突出,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春早冬晚,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③物种优势明显,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不仅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几乎所有植物品种,而且拥有动物种类南北东西交汇的奇特现象,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优势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职业农民正是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主要力量。其次,取决于云南具有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四张名片”: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这“四张名片”既迎合了人们热衷绿色食品的消费需求,也赋予了云南高原农产品最具吸引力的特质,而职业农民正是打造“四张名片”的不可或缺的主体。再次,取决于云南具有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扎实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努力,云南省培育了烟草、茶叶、蔬菜、花卉、畜牧业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性产业,烟叶、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6个产业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烟叶、鲜切花、咖啡、核桃4个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这些都是职业农民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的深厚根基。最后,取决于云南具有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国内外两个广阔市场,与越、老、缅三国相邻,边境线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地缘优势,加之云南力争进入全国粮食主产区尽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的内在需求,决定了云南国内外市场空间巨大,也给职业农民施展才智提供了广阔天地。只有着眼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选择,职业农民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三)增强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感。职业农民多分布于各家各户,居住的区域性决定了他们服务“三农”的统一度相对较小,多从满足个体家庭的生存发展考虑问题,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有了“小家”的满足才能有“大家”的发展。若从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来看,突出的是全体农民对社会的贡献率,满足的是农民的整体需求,这就要求职业农民尤其是视野相对狭隘的职业农民走出“小我”,正确处理自己的“小我”与全省的“大我”之间的关系,瞄准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未来五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目标,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关照个人、家庭的发展。
就近期目标来看,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云南力争五年后实现“三个翻番”、“三个突破”:即农牧业综合产值达到5,5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35亿美元以上,均较2011年实现翻番;粮食总产突破400亿斤,畜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0亿元。职业农民要瞄准“三个翻番”、“三个突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为实现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小我”发展与“大我”发展的齐头并进。
二、围绕六大特色农业,在区域布局调整中找准发展的着力点
既然云南推进农业现代化打的是高原特色牌,就要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特色彰显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结合云南的资源禀赋和历史积淀,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六大高原特色农业,即“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开放农业”,这不仅是云南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六个着力点,也是职业农民在新形势下找准自身发展着力点必须关注的重点。
(一)根据农业区域布局,及时调整产业经营方向。作为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利润,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为社会也为家庭做贡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找准产业经营方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职业农民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低,这就更需要在确定产业经营方向时找准着力点,自觉地将自身职业发展的涓涓细流汇入农业发展的社会主流,以确保发展利益的有效获得。
目前,云南农业发展的主流正处于一个调整的关键时期,即从原来的“五大产业带”向“六大特色农业”集中。十多年前,云南省各级各部门围绕农民增收曾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现已在全省形成了以红河为中心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产业带,以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为中心的橡胶、茶叶产业带,以临沧、保山、德宏为中心的糖料、咖啡、香料产业带,以文山为中心的南药产业带,以西双版纳、昆明、玉溪、丽江的热、温、寒花卉带。职业农民曾在这五大产业带的建设过程中为云南农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当前,云南农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正在调整,要集中发展粮食、烟草、蔗糖、茶叶、咖啡、橡胶、果类、蔬菜、畜牧、蚕桑、花卉园艺、生物制药、淡水渔业、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围绕六大特色农业的新型产业带建设将陆续上马,特色产业将向最适宜区集中,职业农民在农业区域布局调整的这一关键时期,只有围绕六大高原特色农业适时调整产业经营方向,才能顺势而上,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围绕六大特色农业,提升技能,抓住发展机遇。对于身处不同农业区域布局中的职业农民而言,要学习的职业技能不尽相同,因地制宜有所选择地加强培训教育力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发展“高原粮仓”区域内的职业农民,可以借全省推进“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的东风,根据发展优质稻、专用玉米、马铃薯、麦类四大粮食作物和豆类、薯类、荞麦等小杂粮的要求,主动参加高产创建、间作套种、地膜覆盖、良种推广、集中育秧育苗、测土配方施肥等10大科技增粮举措的相关培训,以良好的职业技能为到“十二五”末,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50亿斤以上,力争突破400亿斤、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进入国家粮食主产区行列服务。又如,在发展“淡水渔业”区域内的职业农民,抓住云南省渔业从“可有可无”的副业成长为大农业中发展速度快、效益高、优势明显的重要特色产业的时机,着力提高水产良种技术、健康养殖技术、水生动物病防控等技能,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云南水资源丰富、宜渔水面宽广、水质环境优良、气候优势明显、物种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促进云南“淡水渔业”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现代转型。再如,在发展“高效林业”区域内的职业农民,可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菌类)种类,学习在林冠下以林菌、林禽、林草、林畜、林菜、林药模式进行合理种植、养殖的生产与经营技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增收致富渠道。此外,在发展“特色经作”、“山地牧业”、“开放农业”区域内的职业农民,可结合区域内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充分利用当前全省着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越政策,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作为职业追求,掌握一种或多种经营的技能,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三、结合八大行动计划,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拓展发展的空间
六大高原特色农业明确了云南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要把高原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为此,云南省委提出了重点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流通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等“八大行动”,以确保高原特色农业实实在在助推农业现代化。职业农民在贯彻落实八大行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增收致富的小康梦,而且可以拓展自身发展的空间。
(一)借推进示范点建设提高发展质量。云南农业现代化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有所依托才能推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就是最好的支撑。结合云南当前“三农”发展的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明确了高原特色农业的重点是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为了取得突破性进展,决定实施高原特色农业“十百千”行动计划,即通过5~10年的努力,围绕茶叶、咖啡、石斛、柠檬、野生菌、花卉、酒业、生物药、渔牧、木本油料、竹藤等优势产品单元,努力培育扶持形成一批产值超百亿元、数百亿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集团,推动形成10个以上产值超千亿、甚至数千亿的农业产业。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为龙头,以“精品农业庄园打造工程”为载体,建设一批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基地(企业)。
无论是“十百千计划”,还是“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精品农业庄园”,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在特色农业领域为现代农民树立起行动的标杆,且不说这些具有示范作用的企业、产业、庄园本身能够给云南农业现代化带来多大的动力,仅是打造这些示范点就能给农民提供不少谋职空间,更何况还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拉动的巨大发展空间。作为各种示范点建设的当然主体之一的职业农民,在打造标杆的省级一盘棋中,不再是原来意义上只为产业经营谋利的一般农民了,高标准特色农产品示范点建设既给职业农民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平台,也给他们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发展标尺,对于身处各种示范点建设范围内的职业农民而言,唯有高标准严要求,才能在职业发展中赢得生机,也才能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借拉长产业链之机拓宽发展渠道。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实现现代化,而是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从经济学角度看,只有增加生产加工环节,才能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转化增值效益。传统农业是一种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小生产,增产增效的空间非常有限。而在现代农业中,农户可以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加入到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中,实行产业化经营,这样就无形中拉长了产业链,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近年来,云南以“打造十亿产业集群,带动百万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推进规划引领、产业集聚、主体壮大和配套服务等工程建设,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职业农民是农业产业链的建构者,伴随产业链的拉长,他们活跃在生产、流通、消费、信贷等各个领域,不再受以农户家庭为主要经营形式和以村委会、村民小组等村集体组织为主要服务载体的经营体制制约,更多的农村女性有了在拉长的产业链中谋职的机遇,特别是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职业农民通过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各种形式融入市场,既拓宽了自身发展的渠道,也随之提高了职业综合能力。
(三)借创建农产品品牌提升发展内涵。有特色并不意味有品质,特色彰显的是独特性,而品质体现的是持久性。高原特色农业要在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赢得持续发展不竭动力,唯有在特色的基础上提升品质。云南经过坚持不懈努力,正在形成优质水稻、双低油菜、名特水产、生态家禽、商品生猪和绿色蔬菜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要让特色增加品质,云南提出了创建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方略。在此发展环境中,职业农民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农业劳动者,而要升格为农业文化的创建者和实施者,这就需要着力提升自身的发展内涵:一是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学习力度,不断提高种养殖水平,并通过农技服务网络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力度,让更多的女性加入到提升品质的行列中来;二是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力度,有效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控管,生产既符合国际规则又体现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坚决杜绝有害、有毒农产品入市上柜,以高质量打牢品牌的根基;三是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创建力度,立足“品牌定位国际化、品牌打造高端化、品牌推广全球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高“云系”、“滇牌”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伴随农产品品牌建设,职业农民不仅能够修炼自身的农业文化涵养,而且能够以良好的职业信誉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职业农民是云南农业现代化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与云南现代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踏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这一云南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从而抓住机遇完善自我,创造价值实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意见[Z].云南:云南省人民政府,2013.4.18.
[2]樊兴伟,阮朴生.以特色农机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J].农机科技推广,2013.1.
[3]云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推进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J].社会主义论坛,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