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人
2013-12-25崔永元
崔永元
我见过很多大师,都非常有趣。比如电影《雨人》的编剧巴瑞·莫罗,他凭这部片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我们安排他住在北京昆仑饭店,他闲不住,就跑出来拍片子。在街上看到一辆劳斯莱斯,就把它拍下来,但镜头突然就转了,因为他发现旁边有个车夫正费劲地蹬着三轮车,车上拉着很多货。有一箱掉在地上,旁边的人都在摁喇叭,没有一个人下去帮他捡起来。后来,我问巴瑞什么是电影,他说这就是电影。电影大多都是在讲一些普通人,他们有理想、有追求却实现不了。追求一次,没能实现,再追求,又没实现,玩命追求,还是实现不了。一直到最后,快没希望的时候才实现了。
巴瑞的《雨人》,讲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的真人真事。他见到的那个自闭症患者,比电影里达斯汀·霍夫曼呈现出来的人物还要奇怪。
当时,巴瑞在图书馆看书,正好坐在“雨人”的前排。他听到后面“刷刷”地不停翻书,就回头看,心想这人没什么教养。没想到,“雨人”礼貌地冲他点头示意,然后接着看书。巴瑞有些好奇,过去问:“先生,你在干什么?”“雨人”说:“在看书。”巴瑞说:“你看书的速度有这么快吗?”“雨人”答:“是啊,今天下午我看了这么多书,有很高的一摞了。”巴瑞觉得这个人太讨厌了,不光制造噪音打扰别人,还说这种不着边际的话。他想考考“雨人”,就随便抽出一本书,翻开一页,念了其中的一句,结果“雨人”把后面的内容全都背了下来。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巴瑞也了解了“雨人”的读书习惯,他是8秒钟看一页,一辈子忘不了。他最讨厌的就是图书管理员说快下班了,这个时候,无奈的他只能用两只眼睛同时看两页。
“雨人”的计算能力也很惊人——去拉斯韦加斯玩轮盘赌,拿一堆筹码押在一个地方,不管你转多少圈,停下来时肯定是他押的地方——这是他算出来的。后来,赌场就不允许他玩了,只要他一去,就找几个人陪着他,想玩哪个玩哪个,需要多少钱就直接给他。
《雨人》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编剧奖,巴瑞觉得这应该是“雨人”的奖,就把奖杯送给了“雨人”。半年后,他去看“雨人”,发现奥斯卡小金人奖杯上已经没有金子了。原来,这个奖杯成了孩子们的玩具,“雨人”让很多孩子拿着奖杯玩,小金人也就褪了色,变成白色,这在奥斯卡奖的历史上应该是唯一的。
(杨 萍摘自《解放日报》2013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