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豆荚炭疽病的抗性评价

2013-12-24林敬州汪自强王国荣楼兵干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黑豆炭疽病豆荚

林敬州,姜 聪,汪自强,王国荣,楼兵干

(1.浙江大学 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2.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 杭州 310006;3.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58;4.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1203)

由平头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truncatum)引起的大豆豆荚炭疽病是大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限制了鲜食大豆产业的发展,给种植户、出口创汇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1-2]。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抗性品种通常连续种植3~5年后,抗性会丧失,引起病害暴发流行。为避免因主栽大豆品种的抗源遗传同质性过于集中,遗传变异过于狭窄,深入发掘、研究和利用优良种质资源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新品种 (组合)是大豆育种的主要目标。研究组于2011年对76份大豆品种 (品系)的大豆豆荚炭疽病抗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价,以期为大豆抗病改良育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选用76份中国大豆种质资源作为供试品种(品系)(由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汪自强教授提供)。

1.2 供试菌株与接种体制备

供试菌株为平头炭疽菌XST01,由浙江大学大豆炭疽病课题组提供。

接种体制备:将菌株XST01先在PDA平板上培养约10 d,待菌落上长出大量黑色分孢子盘后,在PDA平板上倒入无菌水稀释分生孢子,使之浓度达到1×107mL-1,供抗性测定喷雾接种用。

1.3 抗性测定

对大豆豆荚炭疽病的抗性测定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场试验基地进行。在大豆豆荚鼓粒初期对豆荚进行喷雾接种,每个品种 (品系)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接种2株,约80个健康豆荚。接种后,套袋保湿24 h。接后7~10 d,待感病品种发病至5级时,按以下大豆豆荚炭疽病0~5级制调查记载病情,计算病情指数,利用唐启义等编写的DPS V12.50软件采用Tukey方法对病情指数进行统计分析。

大豆豆荚炭疽病严重度分级标准为 (以豆荚为单位):0级为无病斑;1级为能见细小病斑;2级为有明显病斑,但病斑未超过4个;3级为病斑4个以上或有较大块病斑,病斑面积占总豆荚面积1/3以下;4级为病斑面积占豆荚表面积1/3以上,1/2以下;5级为病斑面积占豆荚表面积1/2以上[2-3]。

病情指数 = [(∑各级病荚数×各级严重度)/(调查总荚数×5)] ×100。

2 结果与分析

当感病品种发病至5级时,对供试76份大豆材料进行豆荚发病率和严重度的调查,结果 (表1)发现有的大豆材料的豆荚发病率与病情指数都较低,如 K25、S952单 2、B28、B6、H18乌青-

表1 不同品种 (品系)大豆豆荚的致病性

图1 部分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材料的豆荚炭疽病田间发病症状

根据病情指数的显著性差异分析,结合田间症状的表现,将供试的76份大豆材料对豆荚炭疽病的抗性分为5级:免疫、高抗、中抗、中感和感病。其中,免疫的材料为0份;高抗的材料为13份,分别为 K25、S952单 2、B33绿、B4、B5、001黄16、H18乌青-①、新 001绿 5、B6、B28、K13、T2、S954-35黑豆;中抗的材料为16份,分别为甜黑1、S951高杆、B29、黑001、B18、B20-青①、S954-29、大青豆、H18-15、KS、新 001黄1-①、B21(不育混)、001 黑 2、B39、E994-14、S952-7;中感的材料24份,分别为日本茶豆、KS3、E994-10、有毛黑豆、K11、小黑豆、日本黄豆长荚②、E994-1、浙3、张豆、五月拔、HKO、B16、S952黑豆单、无毛 3、有眼黄豆、甜黑 0、无毛迟、001黄19、黑豆、S951-4、B28绿、T1、001无毛;高感的材料23份,分别为浙1、E994-11、小亮黑豆、高 pro6、GD1617黄、H18-5(长荚)、鲜豆 5号、不育①、S952单 0、KS3绿、K1、B34单 2、S952-27单青、宽单白毛、S954-35、台75、宽荚、乔六、日本黄豆长荚①、S954-2、新001黄1-②、新001黄2、B36。

3 小结

大豆育种资源是抗病的根本,筛选抗病性较强的种质资源,为大豆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了依据。通过对76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的测定和田间调查观察,筛选出高抗大豆豆荚炭疽病的材料13份,此结果为大豆育种选择亲本提供参考依据。在田间调查时发现,抗病材料豆荚上的绒毛较多,感病材料豆荚表面比较光,可以采用光谱技术对大豆豆荚炭疽病进行早期检测与鉴别[4-5]。炭疽病鉴定结果的因素较多。除菌源因素外,还受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本项研究是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的,虽然有充足的菌源量,但往往会由于所用菌株的代表性,或由于鉴定时间、地点和鉴定人的不同,使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与自然发病有一定的差异。更为有效的办法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品种的抗病性,以便更好的指导生产。

[1] 陈吴健,楼兵干,王国荣,等.12种杀菌剂对大豆豆荚炭疽病病原菌的室内药剂试验 [J].浙江农业科学,2007(6):707-709.

[2] 楼兵干,陈吴健,林钗,等.一种新大豆豆荚炭疽病症状类型及其病原鉴定 [J].植物保护学报,2009,36(3):229-233.

[3] 王国荣,孙志峰,陈吴健,等.大豆豆荚炭疽病有效杀菌剂的筛选与防治适期研究 [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2):258-262.

[4] 冯雷,陈双双,冯斌,等.大豆豆荚炭疽病严重度的光谱检测 [J].农业机械学报,2012,43(8):175-179.

[5] 冯雷,陈双双,冯斌,等.基于光谱技术的大豆豆荚炭疽病早期鉴别方法 [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139-144.

猜你喜欢

黑豆炭疽病豆荚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嘿,小黑豆
那只名叫黑豆的老鼠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瓜类炭疽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黑豆豆
为何要多吃醋泡黑豆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
豆荚螟的无公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