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发展与对策研究
2013-12-23马云斗上海铁路局徐州办事处社保中心
马云斗 上海铁路局徐州办事处社保中心
一、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
企业年金,最初被称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1991年6月国务院针对中央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的。2000年12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中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2003年12月,劳动保障部出台《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构建了中国企业年金的基本制度框架,标志着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全面推行的开始,使企业年金进入规范发展时期。2005年以后,企业年金规模增加相对较快。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获取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2005年~2012年度我国企业年金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2 2006年~2012年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同比增长统计表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年金从2005年至今,无论在参保的企业规模、职工人数还是企业年金累积数都取得了较大规模的发展。无论是企业规模、参保人数还是企业年金的增长数,2007年都是我国企业年金快速增长年。在企业的规模和参保人员的增长上,最初几年(2005-2009年),表现出不是很稳定的态势,从2010年开始,呈现出较为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但从参保人数上来看,除2006年以外,基本上是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同期增长比维持在10%以上,2011年和2012年同期增长比明显提高,达到17%以上。在企业年金累积规模上来看,除了2010年同期增长比较低以外,其他年份的同期增长比都维持在25%以上,而且年度的企业年金增加数,在2012年突破了一千亿,达到1251亿元。可以说,2010年以后,我国进入了企业年金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阶段。初步表明我国更多企业为更多职工在购买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为职工购买了补充养老保险,说明我国企业年金2005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必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企业年金缴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一方面,影响缴费的一是目前职工的工资水平,二是工资的增长水平,三是企业年金的缴费比率,四是职工的企业年金缴费期限。具体表现为,目前工资水平的稳定、工资增长水平的提高至少要超过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速度,年金的缴费比率目前各地方、各企业都不统一,只是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提取,毋庸置疑,缴费比率越高,我国企业年金的缴费水平就越高。另一方面,国家能否出台更优惠的税收政策,也将会激励企业和个人扩大企业年金融资规模。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的的影响因素。随着资金积累逐年增多,企业年金已成为一笔巨大的资金,它的投资运营状况的好坏将决定年金是否发生赤字、年金的后续运营,甚至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的一是投资收益率,二是投资费用率。目前,我国年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有银行存款、国债、股票、债券、证券基金和流动资产投资等,因此,银行存款的利率、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等最终都将会影响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而影响我国企业年金的最终实施效果。
我国企业年金领取的影响因素。由于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是在职工退休时一次性领取的,所以影响职工年金领取年限的是职工的退休年龄和平均寿命。这一点,一面是个人的身体素质、健康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有关,另一面也与我国的整体生存环境、平均寿命和医疗水平等都密切相关。另外,基于事实考虑,大部人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在退休时一次性取出所有的补充养老保险,相反,更希望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形式按月领取,以界定和保持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所以年金的利率是另外一个影响因素。
三、促进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针对入册促进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切实提高我国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后待遇,提出以下建议:
从企业年金规模提高这一角度讲,应该在保证目前职工的工资水平的基础上,稳定有序地实现工资的年15%的增长率,甚至实现工资5年倍增计划。第二要适当提高企业年金的缴费比率。并且国家进一步对年金给予更好的税收优惠待遇,激励企业和个人扩大企业年金融资规模。
从企业年金的健康运营这一角度讲,应该积极拓宽海外市场,弥补我国资本市场缺陷,提供更多可供企业年金投资的渠道,更好地实现分散投资,降低投资风险;应当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运作环境,引入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推动各市场主体积极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
从企业年金的领取和发放之一角度讲,积极引荐更多的年金筹资模式、运作模式;完善和提高我国的年金利率;在符合国家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适当推行延迟退休制度的实行。
[1]刘军丽,李登武.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7(3):66-68.
[2]丁一文.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以养老保险基金为例[J].北方经贸,2006(5):83-84.
[3]杨胜利.企业年金运行与管理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4]崔少敏,文武,等.补充养老保险原理、运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3.
[5]崔立全.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