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油放置过程中丁香酚含量变化及抗菌作用的研究
2013-12-23李巧如归巧娣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71068
李巧如 归巧娣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71068)
丁香油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 Merr.Perry(Eugeia caryophLLata Thumb.)的干燥花蕾,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挥发油。其中所含化学成分以丁香酚为主占(57~85%)、石竹烯(14.408%)、丁香酚乙酸酯(17.930%)[1]。丁香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痢疾杆菌、铜绿假单孢杆菌、肠炎沙门氏菌、枯草杆菌、产酸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部分深部真菌皆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2-4]。但丁香油性质不稳定,随着放置时间,颜色变黄,其中丁香酚含量变化如何以及其抗菌作用有何变化,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就丁香油于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放置0、1、2、3、6、12个月,及温度40±2℃,相对湿度75%±5%放置1、2、3个月后各丁香酚含量的变化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致病菌的抗菌强度(MIC)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岛津10A-vp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SPD-M10Avp二极管阵列检测器、Shimadzu CLASS VP色谱工作站。Inertsil ODS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日本株式会社)。电子天平(日本株式会社)。恒温水浴锅(北京长安科学仪器厂),真空干燥箱(天津市津北真空仪器厂),100μL微量加样器(上海求精生化仪器厂),96孔培养板。
1.2 试药 丁香油自制。丁香酚对照品(批号:725-200008)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水为双重蒸馏水,乙腈、甲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1.3 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 (ATCC25922)、铜绿假单孢杆菌(ATCC27853)为标准菌株,购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表皮葡萄球菌(201103)、鲍蔓不动杆菌(201106),阴沟杆菌(201108),肺炎克雷伯菌(201101)由陕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从临床标本培养分离得到。
1.4 培养基 沙氏培养基,批号20110406;M-H琼脂培养基,批号20110108;M-H 肉汤培养基,批号20110229,均系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加0.3%的琼脂制成半固体培养基。
2 方法与结果 取丁香油置4个磨口棕色瓶中,每瓶10mL,每2个分别置于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及温度40℃±2℃,相对湿度75%±5%下保存,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放置0、1、2、3、6、12个月后各丁香酚的含量;用微量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致病菌的抗菌强度(MIC)。
2.1 丁香酚的含量测定 2.1.1 色谱条件:Inertsil ODS C18色谱柱;流动相:A 为乙腈,B为0.1%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0~30min,A:45→70%;30~35min,A:70→95%;35~50min,A:95%;50~55min,A:95→45% 。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流速1mL·min-1。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丁香酚对照品5.01mg至25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再从中精密吸取1mL至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终浓度为20.04μg/mL。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丁香油5.00mg至25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再从中精密吸取1mL至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1.4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吸取丁香酚对照品溶液0.5、1.0、1.5、2.0、2.5mL置于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以丁香酚检测浓度(X)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Y)为纵坐标,制备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7E+09X+613166,r=0.9991结果表明,丁香酚在0.2004~1.00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1.5 精密度试验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精密吸取浓度为20.04μg/mL的丁香酚对照品溶液10μL,注入色谱仪,连续测定6次。结果RSD为0.80%,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1.6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适量,分别于0,1,2,4,6,8h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测定。结果RSD为1.76%,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0h内稳定。
2.1.7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样品5份,分别按“2.1.3”项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结果丁香酚RSD 为1.61%,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1.8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吸取已知含量的样品9份,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丁香酚对照品溶液混合均匀,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计算加样回收率。
表1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2.1.9 丁香油放置不同时间丁香酚含量测定:取于温度25±2℃,及40±2℃放置0、1、2、3、6、12个月的丁香油测定其中丁香酚含量,方法同前,见表2。
表2 丁香油放置不同时间丁香酚含量测定结果(n=2)
实验结果发现,丁香油中的丁香酚在两种条件下保存,丁香酚均相对比较稳定。
2.2 丁香油放置不同时间抗菌试验 2.2.1 药物配制:精密吸取丁香油1.0mL,置10mL试管中,加入无菌0.1%琼脂溶液6mL混匀。再精密吸取2mL用无菌生理盐水溶液依次作2、4、8、32、64、128、256、512倍稀释,即得不同浓度的丁香油溶液。
2.2.2 菌液的制备:用无菌枪头挑取数个新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于2mL营养肉汤管中,制成0.5麦氏比浊度的菌悬液,置37℃温箱孵育2~3h,取50μL菌悬液加入10mL微量半固体培养基[2]中混匀,备用。其它菌株操作相同。
2.2.3 抗菌试验:用微量琼脂稀释法,取96孔培养板每孔分别加入经倍比稀释的丁香油溶液50μL再分别加入制备好的各菌液50μL,轻轻混匀,置37℃培养箱,培养24h,观察结果。每个样品浓度重复实验1次。(见表3)
表3 丁香挥发油放置不同时间的体外抗菌试验结果(稀释倍数)
3 讨 论 丁香酚含量测定有采用气相色谱法[5]和液相色谱法[6]等方法,其中液相色谱法应用较普遍,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油中丁香酚含量。通过对丁香酚标准品甲醇溶液在200~400nm进行扫描,发现其在230nm 有最大吸收,故选择230nm 为检测波长。对色谱条件中流动相系统进行了考察,发现用乙腈-0.1%磷酸溶液系统分离峰最好。丁香油中除丁香酚外,石竹烯和丁香酚乙酸酯含量也较大,为了更好地考察丁香油的稳定性,本研究最终确定用乙腈-0.1%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同时测定了石竹烯和丁香酚乙酸酯的峰面积积分值。观察结果显示,丁香油于温度25±2℃放置12个月,及40±2℃放置3个月其中丁香酚含量变化不显著,且丁香油中丁香酚比丁香酚标准品要稳定得多,是何原因有待深入研究(丁香烯峰面积变化不显著,丁香酚乙酸酯峰面积在显著减小),而丁香油的抗菌作用随放置时间无明显变化。
[1] 陈邱琴,崔兆杰,韦栋梁,等.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3,23(6):443-446.
[2] 李巧如,刘宗智,任健康,等.丁香提取物抗菌机理的探讨[J].西北药学杂志,2001,16(6):261-262.
[3] 赵晨曦,梁逸曾,李晓宁.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与抗菌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3):381-385.
[4] 吕世民,陈杖榴,陈建新.丁香酚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9):122-124.
[5] 王海英.气相色谱法测定丁香油中丁香酚含量[J].哈尔滨医药,2009(29):20-21.
[6] 余小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中丁香酚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8,28(6):97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