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配合西药干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0例

2013-12-23童绥菊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武汉430040

陕西中医 2013年2期
关键词:丹红传导注射液

童绥菊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武汉430040)

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应激因素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渐变迁,糖尿病作为常见疾病发病率攀升明显,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作为其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多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自主神经等,导致患者出现神经传导功能受损症状[1],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疾患之一。我科室通过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以期对于探索其有效防治途径与措施有所裨益。

临床资料 自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科共筛选6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研究。

根据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表征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丹红注射液+中药浴足综合治疗组(治疗组),与单纯予以七叶皂苷钠针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3±4.5;糖尿病平均病程(年),7.4±0.8;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年)2.6±0.5。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9.2±5.1;糖尿病平均病程(年),7.7±0.9;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年)2.9±0.4。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周围神经病变病程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依据1999年WHO 中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以及《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的中诊断标准[2]: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或至少有糖代谢异常的证据;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以下5项检查中至少包括2项或2项以上异常:温度觉异常;尼龙丝检查,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振动觉异常;踝反射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有2项以上减慢。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消渴”诊断及辨证进行。诊断标准: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甜,或伴疲乏无力,视物模糊等主要症状;或无典型症状,但血糖水平符合西医糖尿病诊断标准者。辨证主要包括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痰湿内蕴证、肝气郁滞证。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75岁;②符合诊断标准且已出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③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包括低盐低蛋白的糖尿病饮食方案(维持每日0.8g/kg的蛋白质摄入量),按时服用降糖药和/或胰岛素进行血糖的控制,降压等治疗,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

治疗组加丹红注射液30mL 加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续1周。中药浴足方:自拟中药浴足方(药物组成:透骨草、伸筋草、川芎、红花、川椒、川乌、草乌、制乳香以及制没药),水煎浴足,20min/次,早晚各1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评定。

对照组又采用七叶皂苷钠针注射液20mL 加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续1周。。

疗效标准 根据汤晓丹等主编的《神经系统临床生理学》[3]中的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根据临床症状、深浅感觉及腱反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依次判定为:①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秒以上或恢复正常。②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未能完全恢复正常,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2 秒。③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深浅感觉及腱反向无改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 统计软件进行,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设定检验水准为a=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90.00%,对照组有效率73.33% ,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30)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腓浅神经感觉传导增加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较(m/s,±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比较(m/s,±s)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1

组别n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30 35.83±3.95 43.5±4.15对照组30 35.79±3.84 37.2±4.21△

两组患者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后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治疗组评分为4.59±0.23,对照组为13.82±0.49,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果见表3。

表3 治疗后副作用症状评定得分(分,±s)

表3 治疗后副作用症状评定得分(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项目治疗组对照组头晕0.92±0.03 1.49±0.02恶心0.97±0.06 2.27±0.02胃中不适1.01±0.06 1.96±0.06△心慌0.62±0.01 1.45±0.02△乏力1.50±0.03 1.96±0.02△震颤0.45±0.01 0.75±0.09△总分4.59±0.23 13.82±0.49△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多与神经内膜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营养障碍有关[4]。研究证实: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导致山梨醇在细胞内大量积聚,造成神经组织对肌醇摄取减少,从而导致Na-K-ATP 酶活性下降,使神经细胞肿胀、变性、生理功能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引发神经缺血缺氧病变[5]。以往研究亦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脏器功能渐趋衰退,加之多伴见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患,本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多见[6],因此,探索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防治措施是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隶属“痿证”、“痹证”等病症范畴,起病多责之于消渴日久,气阴两虚,脉络瘀阻,经脉失养,进而引发肢体麻木、疼痛、筋脉弛缓等症,因此,我们在治疗中采用具活血化瘀功效的丹红注射液,以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循环作用,恢复周围组织的血供及神经缺血缺氧状态[7],同时,辅以自拟的中药浴足方,方中用透骨草、伸筋草祛风除湿,养血和营,活络通痹为主药;牛膝、杜仲、熟地黄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辅药;川芎、红花补血活血;没药、乳香行气血,止疼痛,川椒、川乌、草乌疏通经络以利关节。各药合用,是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之剂。

有鉴于此,我科室通过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自拟中药浴足方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不仅有效率较好,而且腓浅神经感觉传导增加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可见,两者联用安全有效,但由于本研究观察时间尚短,对于患者的随访资料仍在整理收集之中,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4.

[2] 衡先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9-52.

[3] 汤晓丹,参 英.神经系统临床生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4-45.

[4] 蔡红莉,杨 敏,邵 良.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3):77-78.

[5] 王结胜,马彩艳,王钦贤.α-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6):447-449.

[6] 邓锡忠.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36):135-136

[7] 黎裕朝,曾庆伟.丹红注射液联合弥可保穴位注射及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7):862-863.

猜你喜欢

丹红传导注射液
碘帕醇注射液
神奇的骨传导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