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及钛合金棒丝材轧制用的φ250 轧机轧辊轴承改造
2013-12-23宋敏奇王占宏梁海林杨万青
宋敏奇,王占宏,冯 奇,梁海林,杨万青
(宝钛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宝鸡 721014)
1 前 言
φ250 轧机是宝钛集团有限公司φ26 mm 以下的钛及钛合金棒丝材生产的重要设备。该轧机为五机架横列式轧机,第一、二、三机架为三辊型材轧机,采用传统斜楔侧面固定方式(图1)固定轧辊,胶木瓦为滑动轴承。此类轧机辊缝调整是通过固定中辊,调整上下轧辊位置来实现的。中辊固定则由控制中辊轴颈与胶木瓦之间间隙的斜楔控制。其间隙越小,中辊固定越好,受下轧制线轧制力的影响产生的跳动也就越小[1-2]。但是,这种轴承系统在钛及钛合金棒丝材轧制过程中存在如下结构缺陷:
(1)当中下辊过料时,轧制力对中辊不断冲击,使斜楔的防松装置迅速失效,中辊固定的稳定状态被破坏;
(2)调整好的孔型,随着中辊固定稳定状态被破坏而发生变化,影响棒材尺寸的稳定性,最终影响成品质量;
(3)在轧制过程中,为了防止胶木瓦结构发热磨损,需要浇注冷却水对胶木瓦进行冷却和润滑,冷水往往会喷溅到轧辊表面上,使得坯料表面温降很快,特别是轧制钛及钛合金时,由于钛及钛合金导热性差,坯料内外温度相差会更大,不利于坯料的均匀变形,轧制精度得不到保证;
(4)斜楔侧面固定方式摩擦阻力大,轧制时的电能消耗也大,即便是采用630 kW 的电机也会经常发生闷车现象,影响生产。
图1 传统斜楔侧面固定方式Fig.1 The traditional way that fixed with inclined wedge from the side
2 改造后的结构
为了满足稳定生产钛及钛合金棒丝材的条件,对φ250 轧机的轴承结构进行了改造,将胶木瓦结构改为滚动轴承结构,以消除原有轧机存在的缺陷,其结构示意图见图2。
图2 φ250 轧机轧辊的轴承结构示意图Fig.2 Structural sketch of roll bearing on φ250 rolling mill
由于是对原机架进行改造,所以受机架位置、机架尺寸、轧制时所需的轧制力等条件的限制,轴承的外径尺寸选择范围有限。既要保证改造后的轴承受力能够满足轧制时所需的轧制力的要求,还要保证改造后轴承座的强度。这是此次改造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3 轴承的选择与轴承座的强度校核
3.1 受力轴承的选择
φ250 轧机的轧制力为300 kN,选择轴承时主要考虑轴承的承载能力,从现有的品种中选择了双列圆锥滚动式轴承,这种轴承的最小承载能力可达到450 kN,完全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轴承选择好后,根据轴承的外形尺寸和φ250 轧机的尺寸设计轴承座的尺寸。由于轴承的外形尺寸比较大,而轧机安放轴承座的位置比较小,轴承座设计的尺寸中,最薄处的厚度只有15 mm,因此轴承座的强度能否达到承载能力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校核。
3.2 轴承座强度校核
受轧机机架尺寸的限制,在轧辊轴承选定之后,轧辊轴承座成为承载校核的关键。其中轧机中间轧辊轴承座最为薄弱,因此,对中间轧辊轴承座进行了强度校核。轴承座结构示意图及轴承座受力状况分析见图3。
图3 轴承座结构示意图及中间轧辊轴承座受力分析图Fig.3 Structural sketch of bearing block and stress analysis diagram of the middle roller bearing block
轴承座受轴承的挤压力分布一般比较复杂,在实际的工程计算过程中通常假设挤压面上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3],挤压面宽度为轴承孔的直径,长度为轴承孔深度的平面,对于轴承座来讲,上下受力面为宽度为L,长度为b 的平面。轧机最大承受力P=0.294 MN,D = 225 mm,L = 256 mm,b = 150 mm,h=15 mm。
以O 点为坐标原点,选定坐标系如图3b 所示。通过对各段弯矩进行比较分析,可确定轴承座受到的最大弯矩发生在AB 段,由于矩形截面为对称图形,则可判定轴承座所受的最大弯矩处其正应力最大即该处为危险点,即x =128 mm 处,轴承座AB段的弯矩方程及其最大正应力如公式(1)、(2)所示:
将图3 中的x=L/2 =128 mm、b、h 值分别代入公式(1)、(2)中得:σmax=101.3 MPa 。
轴承座的材质为45#锻钢,σs=355 MPa ,安全系数n 取值范围为1.2 ~2.5[3]。当安全系数选取最大值2.5 时,则许用应力为[σ]=σs/n =142 MPa,比较可知轴承座的最大应力σmax<[σ]。因此可以确定轴承座设计符合材料的安全使用要求,也就是能够满足φ250 轧机的承载力。
4 改造效果
经过改造后的φ250 棒材轧机,无论是在棒材质量控制方面,还是在棒材生产的节能降耗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4.1 尺寸控制
改造之前,φ250 棒材轧机采用的是胶木瓦固定轧辊的方式,稳定性很差,棒材的表面易出现折叠、裂纹、断面形状不规则等缺陷。改为滚动轴承结构之后,轧机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生产出的棒材质量稳定性也随之提高。分别随机地抽取了轧机改造前后生产的φ23.5、φ18.5、φ12.5 mm 3 种规格的钛合金棒材各一组外径尺寸数据,绘制了棒材外径尺寸单值控制图(图4)。
图4 3 种不同规格的轧件外径尺寸按改造前后的单值控制图Fig.4 Single value control chart of the diameter size for the workpiece in three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由图4 可以看出φ250 轧机改造前生产的3 种规格的钛合金棒材尺寸波动均较大,波动幅度分别为:23.2 ~23.9 mm;18.1 ~18.8 mm;12.1 ~12.8 mm。改造后生产的钛合金棒材尺寸分布集中,波动范围小,分别为:23.6 ~23.8 mm;18.5~18.8 mm;12.5 ~12.8 mm。
此外,改造后的φ250 轧机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调整后孔型很稳定,产品的表面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4.2 电能消耗
表1 给出了φ250 棒材轧机改造前(2009 年5—8 月)及改造后(2010 年5—10 月)每生产1 t 钛合金棒材所消耗的电能。从表1 可以看出,φ250 轧机改造前2009 年5—8 月每生产1 t 钛合金棒材平均消耗电能830.395 kW·h,而改造后2010 年5—10 月每生产1 t 钛合金棒材平均消耗电能585.603 kW·h,即改造前每生产1 t 钛合金棒材平均消耗的电能要比改造后高41.8%。仅电能一项每吨棒材就可省出244.397 元。
4.3 备件使用费用
据不完全统计,φ250 轧机改造前每年平均需更换胶木瓦924 件,梅花套223 件。胶木瓦每件25 元,梅花套每件129 元,每年更换胶木瓦和梅花套的费用合计为51 867 元。另外,每更换一次梅花套都需要拆装和维护一次连接轴,每年需拆装维护连接轴223 次。按拆装维护一次需4 位熟练工共同工作1 h 计,每位员工的日工资按68 元计,则每年的拆装维护费为7 582 元。
表1 φ250 轧机改造前后每生产1 t 钛合金棒材所消耗的电能Table 1 The electric energy used for producing 1t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 bars on the φ 250 rolling mill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φ250 轧机改为轴承结构所需改造费为8 万元,连接轴也改为十字万向连接轴,无需拆装维护。但每两年需将受力最大的那个轴承更换一次,每次的费用为2 800 元。
5 结 论
(1)φ250 轧机由胶木瓦结构改为轴承结构后轧制的钛及钛合金棒材尺寸稳定,外表面质量提高,成品率提高。
(2)按宝钛集团年产300 t 钛及钛合金棒丝材计,φ250 轧机改造后仅从节约的电能和节省的备件使用费用两项计算,就可节约开支13.14 万元。
[1]邹家祥. 轧钢机械[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2]王邦文. 新型轧机[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3]刘鸿文. 简明材料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