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观察
2013-12-23朱杰权许晓跃诸苏杭罗玉敏
朱杰权 许晓跃 诸苏杭 罗玉敏
1.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浙江慈溪 315300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3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致残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原因。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治疗和预防脑梗死,减少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新型药物,目前已作为急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线药物[1]。 现有学者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够调节血脂,并且还能调节免疫、抑制免疫反应、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对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稳定治疗作用,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为此,笔者对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探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8 年1 月~2012 年5 月收治的8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原则,排除脑出血及其他肿瘤性疾病,经检查均为颈内动脉系统病变所致,男53 例,女27 例,年龄58~83岁,平均(72.0±5.6)岁,合并心肌缺血表现者2 例,应激性溃疡者2 例,以及肺部感染者1 例。 将8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经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以及其他身体状况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2]
治疗组除基础用药外,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联合氢氯吡格雷(波立维,杭州赛诺菲万安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阿托伐他汀钙每次20 mg,每晚1 次,氢氯吡格雷每次75 mg,每日1 次。 对照组除基础用药外,单独使用氢氯吡格雷(赛诺菲制药厂)每次75 mg,每日1 次。 连用14 d。
1.3 检查指标[3]
治疗前后收集静脉血,行颈动脉B 超检查(美国GE公司Myco Card ReaderⅡ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5~12 MHz),监测血脂水平,B 超检查记录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及面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的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的比较(mmol/L,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的比较(mmol/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TC:血清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组别 TC TG LDL HDL正常水平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4.40±1.07 1.13±0.57 2.95±0.35 1.39±0.54 6.34±1.13 5.92±1.05 2.17±0.87 2.13±0.69 3.92±1.05 3.38±0.76 1.31±0.26 1.34±0.30 6.50±1.32 4.53±1.31★☆2.39±0.64 2.16±0.50★☆3.91±0.82 2.72±0.59★☆1.31±0.33 1.39±0.30★☆
2.2 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和斑块的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对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变薄、斑块面积缩小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和斑块的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引起脑梗死的原因有很多,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其中血脂过高,继而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流灌注不足,成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4]。因此,脑梗死需积极治疗高血脂,进行调脂治疗;此外,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也是关键,做好二级预防,消除潜在危险,以减少梗死的形成,预防再发。 LDL 在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LDL 具有携带胆固醇的作用, 其浓度过高时, 巨噬细胞与LDL 结合, 将其中的LDL 胆固醇吸收,成为“泡沫”细胞,聚集为粥样斑块[5]。 LDL 还能对某些炎症细胞产生趋化作用,促进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巨噬细胞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血栓的形成。 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血脂水平高于正常水平时,使血液处于高黏状态,造成脂质代谢紊乱。 脂类物质在受损的血管壁内膜沉积,增多,增大,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可导致血管管腔狭窄,血液难以通过,脑部供血不足,就会引起脑梗死[6]。
表2 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前后比较(s)
表2 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前后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0.82±0.63 1.42±0.52 0.80±0.59 1.41±0.55 0.83±0.62 1.44±0.63★☆0.51±0.40 1.15±0.22★☆
阿托伐他汀钙,又称立普妥,它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并且作为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能够抑制胆固醇在肝脏的生物合成,降低血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且它能够显著和持久地诱导肝细胞表面LDL 受体的生成, 从而增加血清中LDL 的摄取和分解和清除代谢[7];此外,阿托伐他汀钙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可通过调整血浆胆固醇水平,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以此来预防和治疗脑梗死[8]。
硫酸氢氯吡格雷, 又称波利维, 它作为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阻滞剂,能够结合血小板表面ADP 受体,通过选择性抑制ADP 与血小板结合, 继而使纤维蛋白不能与ADP 介导的糖蛋白复合物GPⅡb/Ⅱa 结合,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9]。所以硫酸氢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能够减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10-11]。
本次试验结果提示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对照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比较:对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变薄、斑块面积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和斑块的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因此,阿托伐他汀钙与氢氯吡格雷连用较单独使用氢氯吡格雷,对于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药物)和血小板抑制剂联合应用较单用阿托伐他汀钙有更强的调脂作用和抗炎、抗血栓的作用,阿托伐他汀钙具有降脂作用,氢氯吡格雷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的药物,两者连用能够更好地稳定斑块,逆转斑块,预防和(或)减少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对于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1] Bhatti S,Hakeem A,Cilingiroglu M. Lp-PLA2 as 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Curr Atheroscler Rep,2010,12(2):140-144.
[2] 宋文彤,贾言.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097-1099.
[3] 刘甲兴,郑兴,秦永文,等.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 活性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4):391-393.
[4] Lavi S,Herrmann J,Lavi R. Role of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in atherosclerosis[J].Curr Atheroscler Rep,2008,10(3):230-235.
[5] 吴延华,曹勇军,刘慧慧,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活性的变化[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23(41):381-382.
[6] 李湘青,韩红星,续运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J].医学综述,2008,14(2):232-234.
[7] 勇强,苏博.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9,6(3):539-541.
[8] 李春,滕军放,冀书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胆红素、尿酸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5):36-39.
[9] 虞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83-84.
[10] 张宪忠,杨峰,吕国庆,等.灵蒲合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14(1):17-20.
[11] Tian GP,Chen WJ,He PP,et al.Current progress in lipoprotein lipase and atherosclerosis[J]. Sheng Li Ke Xue Jin Zhan,2012,43(5):34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