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春玖:商会会长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

2013-12-20侯耀晨

中国商人 2013年6期
关键词:秘书处商会会长

文/侯耀晨

和众多兄弟商会一样,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也是一个缺乏行政约束力、松散型的民间社团组织。因此,也必然遇到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如何凝聚会员的集体意志,如何切实执行商会的宗旨和章程,把商会办出规模,办出水平?

这个问题,可以说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从商会领导班子,秘书处到广大会员,身处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观察。

值此总商会十周年庆典来临之际,编辑部邀请陈春玖会长谈谈十多年来的办会心得,希望为商会以后的工作带来某些启示。以下是此次访谈实录:

记者:首先祝贺你连任第三届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会长,如果算上先前担任五年莆田市北京商会会长的履历,你担任异地商会会长有十三年时间了。这十三年,实际上是中国异地商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十三年。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请给广大会员和商会同仁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陈春玖:1998年10月28日,北京最早的地级市商会——莆田市北京商会在泰山饭店成立时,我是创会会长。这个商会正是由此前的“在京乡亲治安会”基础上成立的,我当了十一年会长,一直到2009年卸任。

如果从“在京乡亲治安会”算起,我当会长有十五年了。

这十五年来,我个人体会是最深的。创办一家商会不容易,要把商会办好、办出影响力就更不容易了。尤其在我们这种缺乏行政约束力,也没有任何行业治理权限的异地商会,很多情况下要靠商会领导班子和广大会员群体的情感联系来推动商会工作,这就对会长本人德行、素质、战略眼光和统领全局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就我本人的实践而言,我认为要胜任一个商会的会长,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会长企业在当地要有一定代表性。在此基础上会长候选人不仅要得到大多数会员企业支持,还要能争取到两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

第二、商会是一个经济组织,会长单位要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否则,一个经营无方的会长,既没有能力通过商会平台引领会员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也没有经济实力在公益慈善等社会事业中率先垂范,要想把商会办好非但其本人缺少底气,而且不容易得到会员认同。

第三、作为商会会长,最重要的是有热心奉献的精神,把更多时间和个人资源贡献到商会大平台上来。当企业事务与商会事务在时间方面产生冲突时,商会会长要毫不犹豫以商会利益为重,当商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危机时,商会会长要有力挽狂澜的勇气和智慧。

如果具备了这些个人素质、企业实力、社会资源,又能够一心为商会谋发展,为会员企业搭平台,为社会事业做奉献,这样的会长就有了开展商会工作的基础和条件。

记者:当了十多年的商会会长,你认为当好一个会长的要点是什么?

陈春玖:我们这样的异地商会要发展起来,面临两大局限:第一,异地商会没有行政约束力和行业治理权限,商会开展会务工作时既没有必要的行政权力,也没有财政支持。第二,商会下属的会员都是企业家,有不少人还是在某个行业或者某个产业领域有一定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人物,要让大家心服口服,其中的挑战可想而知。

在这两大因素制约下,一个商会会长初上任时手里没有权力,商会也缺乏经济基础,要想把大大小小的企业凝聚到商会平台上来,也缺乏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去借鉴。所以,要做好一个商会的会长,这个差使是不好干的。

我知道有很多人刚当上会长时还想开创一个好局面,但有的当了几个月,有的坚持了一两年,有的当了一届之后,第二届怎么说他都不想当了。

这其中不完全是由于个人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家时间和精力本来就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商会中来,而且要随时包容各方面的说法和意见,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考验。

所以说,要当好一个商会会长,首先要有一心一意、脚踏实地为大家来做事的心态。作为会长,最风光的时候是在台前,而背后的困难和委屈,需要自己来包容和担当。商会里有来自各行业各业的企业家,大家经商背景不尽相同,思路和声音各异,会长要有一个非常宽容的胸怀容纳方方面面的说法和建议,既有利于调整个人的心态,也有利于集思广益,把商会的事情办好。

我们常讲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当了商会会长,就要善于总结和把握商会运行发展的规律,既要把握好商会发展总体战略,也要部署好可能会影响到全局的核心工作。我们当前的异地商会,按政府定位来讲有统战性、民间性和经济性这三大主要服务功能。我们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在统筹这三大服务功能的时候,主要工作就是按照商会章程搭建一个大的商会发展平台,通过商会的各级组织机构来整合多方资源。

这样,在一个大的发展平台上,对内可以促进会员企业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把联系紧密的业态和人脉资源整合在一块;对外也可以作为政府、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推动区域之间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协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什么样的声音,作为会长都要去包容和理解。

总而言之,当好一个会长,第一要有实力,第二要有奉献的精神,第三要有宽容的胸怀,三者缺一,要把商会办好是很难的。

考验会长的三大要素

记者:2003年你当选第二任会长时,北京福建企业商会不到四十名会员。在你的两个任期结束后,商会会员发展到13600多人,会员企业总产值也突破了1万亿。你认为在这十年快速发展中,总商会重点解决了哪些管理和运营中的核心问题?

陈春玖:这两组数据差异之大,客观说明十年来商会确实发展壮大了。如果要总结的话,我认为有两点很重要:

其一、商会发展的战略选择顺应了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符合民营经济升级转型以及提高行业组织水平的总体需求。在此前提下,来自中央有关鼓励民营经济和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以及京、闽两地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支持,为商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其二、就商会内部制度建设和服务功能而言,我们的工作符合会员企业的期望,专注于满足会员企业多方面的需求。如果会员不能从商会受益,不要说13600多家,100家可能都不会有。

可以说,当我们观察这些数据变化时,一方面能感受到它是沉甸甸的,另一方面也确实能体会到这些年商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一般商会做到品牌商会和大商会,是非常不容易的。

when searching the concordances and the contexts of language,it is found that women tend to speak less directly and with“softer”intonation.

一个商会发展壮大不容易,既体现在让各个地域、行业中的会员企业统一认识不容易,也体现在商会领导班子包括秘书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的不容易,更体现在会长要同时兼顾企业和商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不容易。作为一个会长,首先是企业里事务缠身。商会不能持续发展会长没有影响力,企业不能持续发展会长难以得到大家认同。单就商会工作来讲,其实要满足来自会员企业、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需求。一方面会员企业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另一方面政府需要一个有影响力的团体。因为商会是代表整个福建人在北京,像做公益这样的关键时刻,会长不仅要自己出钱出力,还要能起带头作用。我们经常能体会到,一个人专注于一件事,容易把事情办好,但要同时兼顾几方面的大事付出就非常多,尤其是做一个商会的会长,要经历种种复杂的考验才行。

在这里我想谈谈办好商会需要营造的三个亮点,或者抓好商会工作的三大要素,作为我办会的一个总结:

第一个要素:商会核心工作要符合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面的期待和需求。

当今的国际竞争,具体表现在政府行政效能、企业创新能力和与社会组织发展水平这几个主要方面,而商会等社会组织在其中既要起到沟通桥梁作用,也要发挥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

商会发挥以上综合功能的场合,除了日常协调和沟通,更要落实在由商会组织的活动和会议上。因为这些活动和会议,既是各种信息聚集的场合,也是各方机构互相沟通的平台。

举例而言,一次重要活动的规格和广泛的代表性就很考验会长和商会组织资源的能力。比如开大会期间,会员企业就很关心你能否把掌握政策动态的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以及金融、法律等方方面面的行业主导者和专家、学者们请到现场来。

因为各级领导传递的政策信息对会员企业发展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政府的支持对企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其次,通过会员大会上的商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各级政府部门也能及时掌握继续指导民营经济发展的信息和动态。

大的活动和会议是展示商会实力的平台,商会日常工作和会议也是了解商会是否有社会关注度的窗口。比如说,我们去年11月份举行的非公党建创先争优总结会,全国政协主席、全国工商联党委委员、中组部组织局局长、北京市委组织部部长、北京市非公党建的主任和局长,还有朝阳区委书记、朝阳区委组织部部长等十多位部级、局级干部都亲临现场,并做了指导性讲话。

一个基层党委的总结会来了这么多领导,说明我们的党建工作符合党和政府对非公经济的引导政策,有进一步总结和推广价值。目前,我们已经有31个党支部,4个党总支,600多名党员,开创“以党建带会建,以会建促党建,以共建求发展”的工作新机制,中组部专门刊发简报进行专题报道。

第二个要素:社会公益事业非常考验会长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动员能力。

我过去当了两届省商会会长,每一届大的公益事业都有五六次,救灾、救难、扶贫、济困,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北京、福建以及其他地区的社会公益事业我们都有参与。

这些关键时刻考验的是会长,当社会需要商会有大的贡献时,会长必须带头捐献。

2010年福建救灾时,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捐了1300万居于领先地位。我本人捐了120万,有的副会长30万,有的20万。当时就我们各地市来了几十个代表,先带头捐款,短短一个多小时就筹集了900多万。

我们就是通过这个形式筹集善款,所以说做公益事业需要出钱时,最考验会长的能力。

第三个要素:带团队时也最考验会长的能力。

我们每年到省里和一些地市考察,少则几十个人,多则几百个企业家。这个团长非常不好当,因为是临时的,而且你没有什么行政约束力。

我们带团到任何一个省,任何一个地市,人家都说你是NO.ONE。

时间最长的一次,我们11天走了安徽省的6个地市。每天都像行军一样,早晨七点起床,七点半用完早餐收拾行李,八点车在楼下等着准时出发。我们几百个企业家没有一个掉队的。

在这样的团队考察活动中,对我们的会员也是一次洗礼,好多企业家都感受到身处这个大家庭的自豪和光荣。

核心团队执行力很重要

记者:咱们谈到了带团队,你在商会团队建设方面重点抓哪些工作?

陈春玖:以上谈到的是对一个会长的考核标准。这只是一方面,要办好一个商会还要靠两个核心团队。

首先,商会核心会员团队要有代表性。就如同全国政协是有界别的,各个地市都要有界别。各地市有了代表,就会发出各种民主的声音。同时,由于这个地区的产业有所侧重,这些代表也会传递各种业态的声音。

一个有远见的商会需要这些声音,需要集纳不同的诉求和信息,商会才有真正的广泛性和民间性,才能把这些地区性商会融入总商会的大平台上。只有把各地市、各行业的核心团队都团结在会长身边,才能形成强大的集体战斗力和影响力。

除了商会的核心会员团队,秘书处专职团队也很重要。

我们的秘书处如今有三十人,一年开支几百万。会长和常务办公会上做出的决策,是要靠秘书处落实到位的。我们的秘书处团队非常专业。除了商会日常事务,在为会员服务方面也付出了很多。比如说各个分会要成立,包括会员企业的开业庆典等,秘书处都会派专职人员去帮忙,我们帮忙不添乱,也不计较任何回报。

这些点点滴滴,总商会秘书处工作人员通过持续的服务,赢得了各分会和会员单位的信赖。

当初,秘书处只有几个人,现在逐步壮大,说明商会需要这么多的人。这其中,文育执行副秘书长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具体工作都要他去做,秘书处的专业团队他带得很好。

总而言之,一个商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这三个要素:会长本人的号召力,商会开展公益事业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商会核心团队的执行力。

目前,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民间社团就有3万多家在北京。这其中省一级、地市一级有很多社团,都被推荐过来交流办会经验,说明这些年我们奋斗的方向是正确的。

记者:一个本来就事务缠身的企业家担任会长,应如何看待其本人对商会的付出和在商会管理过程中个人的成长?

陈春玖:总商会会长我当了两届,现在是第三届了。我认为如果企业都集中在北京,时间就会好安排一些。商会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利用早晨、中午或者晚上去处理一下,也可以多到商会去走一走,看一看。如果一个商会的会员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我敢断定你当不了多长时间。因为会长不经常露面,会员有了事找不到会长,慢慢心就散了。

一个商会要想做好,即便秘书处人员非常敬业,会长经常不在也是不行的。因为很多会员都盯着你这个会长,不是你出点钱就行。你得开展一些重要的会务活动,这个会才有生机和活力。商会要去,企业也要去,一个商会的会长在时间方面奉献就非常大。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企业去做商会。有些企业家当个分会的会长以后,慢慢认识到这个会长不好当,会有一些相同的感受。

至于说到当会长这些年个人有什么成长,那就太多了。比如说,人的胸怀非常重要。作为一会之长难免有不同声音,你可能一时接受不了,这些都需要你有更多包容和耐心,需要慢慢去引导大家。

记者:你认为中国异地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哪些政策上的支持?

陈春玖:这些年,我通过各种渠道呼吁政府出台一些行业管理权限给民间社团。比如说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的注册和年审等工作都是归口给行业协会去管。从行政效率来看,由行业协会管理本行业的企业也是非常顺畅的。因为行业协会了解本行业的情况,同时对企业又能有一些约束,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当前,我们国家在行业管理这一块的改革还有比较大的空间。异地商会对企业没有一定的约束力,就靠会长带头奉献,靠秘书处专业人员为人家做点事情来感召人家,这样办会是很不容易的,少数商会可以从中脱颖而出,但要提升中国异地商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整体发展和管理水准就需要政策方面的支持。

我们还是期待,商会能有一些行业管理权限,这样异地商会可以普遍办得更好,更规范一些。

猜你喜欢

秘书处商会会长
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参加省社管局2022年“每周一课”
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线上参加省科协举办的科技大讲堂系列活动
扬中华商会十年成其大而强
中国西班牙商会
学会秘书处参加CCS广州分社召开的辖区国内船设计质量研讨暨集中审图宣贯会
学会船史专业学组在秘书处召开研讨会
为什么仙人掌会长刺
茂名市民营企业商会致力于塑造民企商会品牌 推动民营企业崛起
怎么会长虫牙?
石家庄衡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