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民意下的低调责任
2013-12-20堂吉伟德
文/堂吉伟德
近日,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发布的《2012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市卫生局已牵头建立医疗卫生系统控烟监测体系,并于2011年至2012年,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开展监测工作。民意调查显示,85%的人支持将“黑肺烂牙”等直接说明烟草危害的警示图形印在烟盒上(1月3日《新京报》)。
支持将“黑肺烂牙”作为警示图形印上烟盒的民意很高,85%的支持率最为直观。民意就是公众诉求,或者说是对公共部门的要求,如此高的民意率也足以说明禁烟警示图形上烟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甚至可以说,越高的支持率越需要引起重视。
禁烟标志上烟盒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其意义不止是简单的图形提示,而是关系到公众的知情权能否得到足够的尊重,以及表达禁烟态度的基本要求,是禁烟取得成功的第一步。《2011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指出,只有大而明确的图片警示标志,才能够有效地向消费者告知烟草使用带来的健康风险,激励吸烟者戒烟、并打消不吸烟人群尝试吸烟的念头。调查显示,“抽烟者在看过既有警语又有警示图案的国外烟包后,知晓吸烟对健康有害的比例激增至92%,想戒烟的比例也上升到91%”。
中国吸烟者超过3亿,有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吸烟的危害性不言自明,也正是因为如此,禁烟才在社会上形成了强烈的共识,在烟盒上印制禁烟标志是实现禁烟的前提,并因为强大的禁烟民意诉求催生了高支持率。
然而,对于民意的高调,相关部门的低调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成员国,早在2006年,我国就应在烟草制品的包装和标签上印制大而明确、醒目清晰的说明烟草使用有害后果的健康警语及图片形象。然而,烟草危害图形印上烟盒,在我国至今未纳入2013~2015年国家控烟规划。而且由于政府部门没有制定烟盒标志的标准,使得调整大小与内容都取决于行业的自觉。烟草企业自己管理自己便是时下的禁烟现状。
如果连禁烟提示上烟盒都无法实现,其他禁烟目标都只是奢谈。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对于禁烟的重要性不断强调和重申,认识早已过河,但行动不仅没有摸石头,甚至连河都没有下。很多地方禁烟规定出台了很多年,却没有一笔执法的罚款,究竟是“禁烟难”还是“不想禁”,明眼人一看就穿。
很显然,在“公利”与公益的博弈中,公共责任已经被深度绑架。在看得见的财政收入面前和有限的贡献面前,禁烟的公共责任已经全面退守,监管层面的暧昧之态,以及禁烟行动上的迟滞不前都足以说明问题。如果不能实现公共责任的回归,禁烟要取得突破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制定标志标准也好,出台相关法规也罢,关键在于如何剥离利益关联,只有民生利益得到了真正的尊重,那么高调的民意支持率才会成为强大的行动推动力。否则,别说八成以上的支持率,就是百分之百也会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