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2013-12-20巴志鹏

党史文苑 2013年2期
关键词:新世纪建设发展

巴志鹏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进行理论创新,于2003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创新理论在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着深刻而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历史背景。

一、新世纪之初的世情

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这为中国共产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提供了一个国际环境依据。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大局仍未发生变化。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增进福祉,和平与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然而新世纪之初,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传统安全威胁和恐怖主义、毒品走私、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仍在增加。

冷战结束以后,旧的 “两极”世界格局被打破,但面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确立的机遇期,美国加紧全球战略扩张,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美国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打击了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又通过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2001年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在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影响下开始调整美国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将俄罗斯和中国定为潜在战略竞争对手。但9·11事件使美国暂时改变了自己的战略部署。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劫持的4架民航飞机撞击,包括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楼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另有23座高层建筑也遭到破坏,该事件共致2998人罹难。9·11事件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珍珠港事件后,历史上第二次对美国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这一事件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9·11事件以后,布什政府提出了 “布什主义”理论,将维护国内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上,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第一要务,在国家安全政策和对外交往中追求 “美国利益至上”和 “以实力求和平”,并且对美国认为的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在全球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以反对恐怖主义为借口,美国于2001年10月7日始入侵阿富汗,在阿富汗展开了代号为 “持久自由”的军事行动,以消灭或削弱基地组织、推翻塔利班政权,同时达到首次取得在中亚之立足地、增强对南亚局势影响力的长期战略目的。在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对阿富汗的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美国又将反恐战争的下一个目标锁定为伊拉克,展开了对伊拉克的战争。在美国政府看来,美国最大的潜在危险是伊拉克的政权。美国总统小布什与伊拉克可谓有国恨家仇,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把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爸爸老布什的头像画在伊拉克国宾馆门前的地面上,让每一位进宾馆的外国政要从老布什头像上踏过,这对于小布什来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侮辱。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借口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这次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美国拟通过战争拔掉恨之入骨的伊拉克这个钉子并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进而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

21世纪之初,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这是20世纪末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以及苏联解体带给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后遗症。这两项致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原先世界两极对立格局掩盖下的民族、宗教、领土等问题逐渐显现。受国际反华势力支持的台独、藏独、疆独等分子也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尽管21世纪之初和平与发展仍为时代主题,但这个世界仍很不太平、很不安宁。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新世纪之初的中国国情

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竖起了一面指引改革开放向前进的旗帜。中共十五大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十五大以后,中共中央分别就农业和农村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制定 “十五”规划、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召开七次全会,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担负起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尽管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仍然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党的建设、法治国家建设、军队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我们党和国家适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保持了我国经济的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农业的基础地位继续加强,传统产业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得以稳步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流通、住房和政府机构等改革继续深化。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标志着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世界贸易组织是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列的当今世界上最具广泛性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赢得了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力地扩大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是中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新世纪之初,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了新步伐,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得到切实贯彻,香港和澳门社会经济稳定,台湾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也不断加强。世纪之交的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回避不足。新世纪之初,中国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少,如 “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1]P531;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逐步予以解决。

三、新世纪之初的中共党情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这足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但如江泽民所言,新世纪之初,“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有些腐败现象仍然突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1]P531。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世界第一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自身执政能力成为中共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曾把党的建设称为 “伟大的工程”。那么新世纪新阶段,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就必须回答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就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如江泽民所强调的: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P568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其中思想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加强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以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P569,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二大理论形态,成为中国共产党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武器。

这就是新世纪之初的世情、中国之国情、中国共产党的党情。在这种背景下,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奋斗目标,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力推进各项工作,带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但正当全国人民为实现宏伟目标努力奋斗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公共卫生领域被称为非典型性肺炎的大疫情在中国爆发了。“非典”疫情的爆发暴露了中国在社会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实惠,但反差鲜明的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非典疫情难以控制。这种情况使党的领导人陷入了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思考。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发表讲话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2]P483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在党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归纳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决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P465。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阐述,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理论概念的正式确立。

[1]江泽民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新世纪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2020《新世纪智能·新高考》全新改版了,快来订阅吧!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新高考》更名为《新世纪智能》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