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一辈革命家怎样对待人情交往

2013-12-20爱民

检察风云 2013年20期
关键词:黄克诚革命家老一辈

文/爱民

老一辈革命家怎样对待人情交往

文/爱民

“人情交往”与“人情消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情消费”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词语,至于具体产生于何时,谁也没有考证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出现过人情消费这一概念。

“人情”与“消费”二字相去甚远。人情是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质朴的情感,消费是一种计算投入和产出的趋利的经济学行为。当然,人情交往也有动机不纯的,但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那里,是严格地遵循“人情归人情,消费归消费”原则的。

面对泛滥的人情消费,我们不妨对照老一辈革命家的作为,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解放初期,地方上常常向北京送一些土特产,请中央领导同志品尝。在湖北蕲春县东北部的云丹北麓一带,自古就出产一种珍贵的优质稻米,皮薄色白,米粒晶莹透亮,因状似成熟的葡萄,被人们称为“水葡萄米”。这种米营养丰富,味道醇美,产量极少,自唐、宋以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把它定为“贡米”。1951年国庆,这里的翻身农民满怀深情厚谊,把50公斤“水葡萄米”寄往北京,送给毛泽东。不久,他们收到了毛泽东寄来的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信中说:“……钱寄上,以后不要向中央及领导人寄赠任何物资,这是我们的党纪所不容许的。”

不收别人送的礼品,是周恩来一贯的思想作风。有一次,一位曾跟随周恩来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托人给他捎来一些果品。周恩来考虑到果品退回去会变质,就嘱咐工作人员以双倍价钱付给这位同志。工作人员对此不理解,周恩来解释说:“为难他正是为了教育他,让他知道不该送礼,在党内、政府机关搞这一套是错误的。”

刘少奇严格遵守并维护党和国家规定的各项制度,从不接受馈赠。他经常外出考察,有时地方同志为了表示一下心意,送点土特产给他,他总是严肃地向工作人员交代:“给他退回去,请客送礼是中央规定禁止的。退回去,下一次他就不搞了,你不退,别的地方也跟着来破坏中央的规定。”刘少奇吸烟比较多,但他不吸太好的,一般就是“大前门”牌香烟。无论到哪里开会,刘少奇都是自己带茶叶、带烟。1958年在成都开会时,秘书拿来一包云烟,请刘少奇吸一吸,看看烟的质量怎么样。刘少奇吸过后说:“不错。”秘书说:“那就去弄一些来?”刘少奇立刻说:“要付钱!人家不要钱,我可不要烟。”后来,秘书给刘少奇看了买烟的发票,他才放心地吸那些烟。

陈云在廉洁从政方面为自己定下了许多“规矩”,“不收礼”是其中的重要一条。他不仅身体力行,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违反,凡是有人送礼,必须向他报告,不得擅自收下。他说:“送礼是有求于我,收下后,决定事情必有偏差。”实际上,即使是在同志们诚心诚意地向他表达敬意的时候,陈云也是“来者必拒”,哪怕礼物再轻。

黄克诚晚年在中央纪委工作期间,经常有老部下或他们的子女到他家去看望他,也有相识不相识的干部向他反映情况,求他帮助解决困难、落实政策,有的来时提点水果之类的礼品。黄克诚一再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专程来看望的人,带点水果之类的东西可以收下;凡来求我帮忙办事带东西来的一律拒收,当然按政策规定应该办又可以办的尽力办,不符合规定的绝不能办。

猜你喜欢

黄克诚革命家老一辈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的党性风范
《诗人革命家:抗战时期的郭沫若》出版
黄克诚:忠诚无私、善谋敢谏的开国大将
黄克诚是个“抠门佬”
风范:老一辈革命家"三严三实"事例选
老一辈革命家的规矩意识和清廉风范
怀念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彭冲
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
老一辈革命家与军队条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