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舍弃”写作指导

2013-12-19赵同宇

今日中学生(初二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文体文化

[文题展示台]

阅读下面的话,按照要求作文。

白桦林的叶子已经脱尽,尽管我面对的是萧瑟凄凉的景象,我也没有必要为白桦林悲伤。在白桦林的生命历程中,为了利于成长,它们总会果断舍弃那些侧枝和旧叶,我想我的一生也需要这样,如果我把渐渐获得的一切都紧紧抓住不放,我怎么能够再走向更远的地方?

——苇岸

请以“舍弃”为题作文,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写作巧点拨]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舍弃”现代汉语解释为:丢开,抛弃,放弃的意思。面对诱惑要懂得舍弃,这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检验明智与否的试金石。特别是在利益面前,能真正学会“舍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绝对是高人;但不加取舍的舍弃,则是抛弃。置身滚滚红尘中,面对各种诱惑,如何全身而退,的确是一门学问,是考证人格魅力的主战场,值得好好反省。所以,要想写好这类文章,必须运用发散思维。

审题立意:

本文立意不能止于表面,而要更深层地思考发散,导出它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即为了信念、理想、道义而放弃那些对自己较为重要的东西,比如名誉、地位、利益,甚至生命。这是“舍生取义”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理念之花的高点绽放。

构思方面:

构思,靠巧妙灵动取胜。我们在文章的构思中要避免平铺直叙,可以从史料挖掘。如:毛泽东主动撤出延安,留下一座空城。这种舍弃小我利益而保全全局的做法,历来为人称颂。如果以记叙文来写,我们要多学学欧·亨利,欧·亨利式结尾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会令阅卷老师慷慨给分的。

文体方面:

本题所适宜的文体以记叙文为佳。在高考作文中记叙文与议论文的高分甚至满分的比例是三比一,当然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学生尽可以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如果说构思是骨架,那么适当的抒情、议论、描写,再辅之优美的语言才能使文章血肉丰满。文体——靠标新立异取胜,要充分运用资料,不妨向古诗文要素材,将学过的材料来个重新包装,达到“旧瓶装新酒”的目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借鉴与创新,也是写好本文的终南捷径。

[佳作细品读]

舍弃

魏新泽

中国文化之蔽,在舍弃。

孔子尚仁,老子论道,孟子崇义,墨子倡兼爱、非攻、节俭,但这都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所谓传说,无非给人一种淤塞不通,腐旧生涩之感。读在嘴里,味同嚼蜡,满嘴都是沙子。人类从文明的长河中起起伏伏,坎坎坷坷地泅了过来,该扔的扔了,不该舍的也舍了。过时的言论,很少有人感兴趣,偶尔时兴,也只是怀旧之情偶发,将其看做除玩赏外一无用处的古董一样,捧一捧炫耀一下而已,滑稽又可悲。如今的继承也只是买椟还珠,取其皮毛,舍其精粹。

中国真正称得上文化的应以诸子为源,而后千余年,源远流长,若将百家喻为根,则后代思想文化无论如何蓬勃,如何繁郁,都只是枝叶。根不固、不壮,则树不高、不茂。孔子称仁,和老子谓道相似。道是有,是无,是万物之始,是万物之母,惚兮恍兮,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此种种都只是述。所述错综,其质不变,只是将自己体会到的万物之理命为道而已。而孔子则是将人生之理命为仁。今人的仁为陈腐的准则或古旧的褒词,不免肤浅而狭隘,单是复古谁都会,孔子若是叫嚣周礼,那么他和清末高嚷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朽木之流有何区别?其所以不朽,在于从礼中悟出仁,知“礼后乎”的仁为一种中庸为善的修身治国境界。而所谓仁若是那么简单以至三言两语就能说清,那《论语》也就和每天看完就当垃圾卖,内容删减后不超过两句话的新闻报刊一般无二了。

中西文化有别,西方来诸于外,致为于非我,求器物之精,孔子求诸于内,倡“内圣”重修为,求于外,往往不知餍足,索取无度,内在空虚,功利心重。相比而言,东方文化则更具涵养及厚度,更能称之为文化,也更与文明契合。人并非是由于能穿衣戴帽,建房造车,攫取自然为己之用,才称得上文明。衣冠堂堂,却只顾私利,不知度,不知足,不知耻,往往比禽兽更野蛮。故古玩字画,建筑园林,习俗礼节,是毛、是皮、是肉、是血,而思想、性格、修为、境界,才是一民族文化之精髓。

“文革”时中国文化戕害甚重,批孔破旧,在某种层面上,就是伐根。糟粕也好,精华也好,付之一炬。今人肤浅近利,“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时代变了,功利性没变。没有黄金屋,没有颜如玉,经也好,史也罢,都只是几卷废纸,只能躲在角落,蒙上灰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论语》《诗经》的价值也就只是高考试卷上的两个填空题而已。所谓兼收并蓄,所谓继承、发展,只是政治课本上的漂亮话罢了。真正的文化,舍弃太多,所剩无几。(提升点:观点绝对,不易为人所接受。讲道理,以平易为佳。)

人们无知,刨了大坑,却用废渣来填,时兴的,表面光彩,实则拜金,势利、浅薄、鄙陋、空泛、无聊。无异于倒了一瓶酒,却灌回来一瓶水。中秋除夕夜,萧萧条条,意兴阑珊,圣诞平安夜却热闹异常。没有传说,没有习俗,没有信仰,庆祝什么?囫囵抄了一些鳞牙片爪,如八哥学舌,邯郸学步,引人发笑。嘴上西化,骨子里却是媚外。过去,站直了身子,没衣服穿;现在,有衣服穿,却站不直身子。学者教授,学识不够,修为不足,轻则对骂,重则雇凶,甚至口放厥词,不堪入耳。如此种种,无不归因于对传统文化的舍弃。(闪光点:写法独特,比喻传神。)

如今也有新瓶装旧酒者,学术为虚,赚钱为实。文化源头既断,偶有几汩细流,也只是些残栋破瓦,拾来装饰门面而已,至于其精髓,已舍弃殆尽。长此以往,所谓民族,只是无根民族,所谓文化,也只是无源文化,终将沦为别人的临本。

[最后精点评]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汉朝的董仲舒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就是一次大的舍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再。其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为人操守的最高准则,绵延两千年。渐自欧风东进以来,仕子照搬西方,食洋不化,打倒孔家店,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加甄别,尽皆舍弃。根茎断,源流废。传承渐变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是舍弃的极端之举,是彻底抛弃。作者以辛辣的笔墨,无情地鞭笞了世人急功近利的嘴脸。文章底蕴深厚,文采飞扬。不足点:文辞过于激烈,有失作者推崇的中庸之道。

[佳作细品读]

舍弃

于启中

世界的主旋律是进取的。正如人本主义哲学家罗杰斯所言:“任何生物,只要被赋予生命,就一定会出现强烈生长的趋势。所以,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自古及今,锐意进取都是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之一。于是,追求再追求,进取再进取,向前再向前,就是励志的金科玉律。可是,凡事都有个度,伊索寓言里有这样的名句:“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原有的也弄丢了。”所以,我要说,舍弃也是明智的选择。

一般而言,大财主都是爱财的,所以应该不会有这样的财主,花800万美元买一块地,然后把它卖给一个组织,要价却是1美元。可是事实上就有这样的人,他就是洛克菲勒,买他这块地的组织是联合国。可是当联合国大厦在纽约河西岸拔地而起之后,周围的地价全面暴涨,而这些地的主人也是洛克菲勒。至此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舍弃是一种智慧。正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敦刻尔克大撤退、毛泽东放弃延安、公仪休拒鱼等。

可是更多的人却只想得到不想放弃,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

有一个问题可能很难得到标准答案,那就是“一个人到底拥有多少钱才够用”。有一个人给我们一答案:无数!他本已身居高位,家里有钱,银行里有钱,这样还不够,还要把几千万藏到鱼塘里。可是最终的结果是东窗事发,死于非命。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就是文强。

下面这个人要么对文强的选择迷惑不解,要么对文强的选择感同身受。他本来已经星光闪耀,拥有一个又一个令人歆羡的头衔,如博导、“973”首席科学家、美国名校教授等,但他依旧利欲熏心,觊觎本不该属于他的东西。而今他已经身败名裂,落魄如丧家之犬,人人喊打。这个人就是肖传国。

察古可以知今,察人可以知己。现代社会,我们拼命地想得到,物欲横流。然而,权威调查显示,物质越丰富,幸福越缺乏。我们在为“已失去的和未得到的”奔波劳碌,却不晓得生命如同一辆车,并不能承受住所有好东西。人人都在说忙,人人都在喊累,却不知多数是在作茧自缚。所以,我要说学会舍弃,勇敢舍弃才是真正的明智之选。

[最后精点评]

中国人对“舍弃”的相关态度大多是从“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中吸取教训的,这个故事教育人们珍惜已有的东西,所以中国人往往推崇“守”和“取”,排斥“舍”扣“弃”。但哲理告诉我们:“如果我把渐渐获得的一切都紧紧抓住不放,我怎么能够再走向更远的地方?”为了信念、理想、道义而放弃那些对自己较为重要的东西,比如名誉、地位、利益,甚至生命,这是“舍弃”理念之花内涵的高点绽放。本文的理念:“我要说学会舍弃,勇敢舍弃才是真正的明智之选,才是智者所取的态度。”

(赵同宇 评)

猜你喜欢

文体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另类文体巧谋篇
中职作文教学中,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谁远谁近?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