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限理性挖出的大坑

2013-12-19德内拉梅多斯

公务员文萃 2013年9期
关键词:陷阱参与者规则

◎德内拉·梅多斯

有限理性挖出的大坑

◎德内拉·梅多斯

一组要素相互连接并且能够实现某个目标,这就是一个系统。有些系统非常难以理解和驾驭,不只是出乎我们意料,它们甚至违反常理,正是这些系统让我们陷入巨大的麻烦。但这些“系统陷阱”是可以避开的,甚至可以转变成机会。

陷阱一:政策阻力的条件反射

1967年,当时的罗马尼亚政府认为需要增加本国人口,于是作出决定:45岁以下妇女的流产行为是违法的。很快,该国的出生率就增加了两倍。接下来,罗马尼亚的人口就遭遇到了“治标不治本”的报复。育龄妇女死亡率较之前增加了两倍,因为社会上存在着大量危险的、非法的流产。此外,孤儿大量增加,因为一些父母虽然把孩子生了下来,但是出于家庭困难或者其他原因而抛弃了孩子。

20世纪30年代,瑞典的人口也出现过同样的问题,但瑞典政府评估了自己的目标以及国民的目标,认为双方有一个共识,关键不在于家庭人口的数量,而在于育儿质量。于是瑞典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广泛进行性教育、免费的产科护理、增加教育与保健投资等。这些政策看似与增加出生率格格不入,却使得出生率得以缓慢地提高。

当系统中多个参与者有不同的目标,从而将系统变量往不同的方向拉时,就会遭遇阻力。任何新办法,尤其是当它恰好管用时,都会让变量远离其他参与目标,因而会产生额外的抵抗,其结果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每个人都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去维持它。

陷阱二:对抗升级

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竞相夸大对方的武器装备实力,使自己不断发展更多的军备。一方每增加一件武器,都会导致另一方的紧张,并试图超过对方。虽然每一方都指责对方搞军备竞赛,但从系统的角度看,正是他们自己使得对抗不断升级,自己生产的武器触发了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一系统耗费了数十亿美元,拖累了两个超级大国的经济,生产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世界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导致对抗升级陷阱出现的决策规则。当系统中一个变量的状态取决于另一个变量的状态,并试图超过对方时,就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使得系统陷入对抗升级。由于对抗升级以指数级形式变化,它会导致竞争迅速激化。即使什么都不做,都会导致一方被击败或两败俱伤。

陷阱三:竞争排斥

玩过“大富翁”游戏的人都知道“富者愈富”的系统。游戏一开始,所有参与者都处于平等地位。当有人首先获得了财产,并在自家地盘上盖起“旅馆”之后,就能从其他参与者身上获取“租金”,这样他们就可以有钱买更多的旅馆。就这样,你有更多的旅馆,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租金。最后,当一个参与者买下了所有的东西,或者其他参与者受挫而退出时,游戏就结束了。

在系统中,赢家会持续强化其进一步获胜的手段,从而形成增强回路。如果这一回路不受限制地运转下去,赢家最终就会通吃,形成竞争排斥。不但不会出现所谓的“竞争导致进步”,甚至会消除市场竞争。

陷阱四:简单依赖症

举例来说,你是一个青年,生活在一个饥荒与战争连绵的国度,你的目标是提高自己的幸福感,以使自己感到高兴、精力充沛、无所畏惧。与现实相比,你所期望的状况和实际状况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同时你也几乎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缩小这一差距。但是,你可以做的一件事是:吸毒。毒品对于改变你的真实状况没有任何帮助——事实上,它可能使你的状况变得更为糟糕。但是毒品有助于改变你对现状的感知,而且速度很快。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会上瘾。

当面临一个系统性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根本无助于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而只是缓解了问题的症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依赖性和上瘾的状况。不管是麻痹个人感官的物质,还是把潜在麻烦隐藏起来的政策,如果选择并实施这些干预措施,导致系统原本的自我调适能力萎缩或受到侵蚀,就会引发一个破坏性的增强回路,使得系统的自我调适变得更差,从而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外部干预者。

陷阱五:规避规则

为了减少粮食进口、扶持本地种粮农民,一些欧洲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对饲料进口设置了限制。在制定进口限制措施的过程中,没有人想到木薯(一种富含淀粉的根状作物)也是一种很好的动物饲料,因此,木薯并未被限制。结果以前从美国进口玉米的商人从那以后改为从亚洲进口木薯。

另外,《美国濒危物种法案》禁止对濒危物种栖息地进行商业开发。于是,一些土地拥有者在发现自己的土地上出现了濒危物种时,就有意对其进行猎杀或投毒,以使自己的土地可以被开发。

只要哪里存在规则,哪里就存在“规避规则”的可能。如果规避规则的行为产生了严重的扭曲或不自然行为,这就是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一旦失去控制,系统将会具有强大的破坏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规避规则通常是下级对上级制定的刻板的、有害的、不切实际或不明确规则的反应。任何规则都可能会有漏洞或例外情况,因而也就存在规避规则的机会。也就是说,虽然一些行为在表面上是遵守规则,但实质上却不符合规则的本意,通常会激起系统更大的变形。

陷阱六:目标错位

影响系统行为最有力的方式之一就是调整它的目的或目标。这是因为,目标设定了系统的方向,定义了需要采取校正措施的差距,并指示着调节回路运作的语气状态以及成败。如果目标定义不当,不能测量应该被测量的东西,不能真实反映系统的状态,那么系统就不可能产出期望的结果。

每个人都希望经济繁荣昌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希望GNP(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然而,各国都将萎靡不振的GNP视为经济不振的信号,并会采取各种行为推动GNP增长。其中很多行动纯属浪费,比如刺激一些无效率、没人想要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另外一些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比如短期内为了刺激经济而加速砍伐森林。

与规则规避相反,追求错误的目标、陶醉于错误的指标是系统扭曲的另一特征。系统行为对于反馈回路的目标特别敏感,如果目标定位不准确或不完善,即便系统忠实地执行了所有运作规则,其产出的结果也不一定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摘自《发现》)

猜你喜欢

陷阱参与者规则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陷阱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陷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