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营大周边亟需“顶层设计”

2013-12-18季志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现代国际关系 2013年10期
关键词:周边国家顶层设计大国

季志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近期以来,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并连续访问了中亚、东南亚诸国;李克强总理也访问了南亚、东南亚国家,出席了中国-东盟峰会;周边一系列国家领导人也相继访华。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这一系列周边外交活动给全世界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比以往更加重视周边。当然,对周边仅仅“重视”还远远不够,未来更需要把这种“重视”变为一种顶层设计、长期规划和坚持不懈的“经营”。

中国正在从一个地区大国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如果没有周边的支撑,就很难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搞得不好,周边甚至可能成为“拖后腿”的因素,妨碍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当前在中国周边出现的一些事态,特别是与中国相关的领土、领海主权之争,有不少缘起于某些政治势力试图通过制造麻烦“阻击”中国加速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必须认真“经营周边”,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全面发展的“正能量”。

中国发展到今天已逐步具备了全面“经营周边”的能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上与周边各国的合作日益密切,相互利益高度融合。中国已是周边几乎所有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有些国家的最大投资国,如蒙古、缅甸等;中国承接了周边许多国家的重大项目,参与了它们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网、光缆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缅甸等共建石油天然气管道;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人员往来日益密切,2012年仅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人员往来就超过1500万人次。未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将更加密切,因为中国经济正在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由“世界工厂”向兼具“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的角色转变。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国内市场需求将迅速增长,未来五年将有4万亿美元的需求,这给周边国家提供了最方便最有吸引力的市场机遇。二是由“资金吸引国”向兼具“资金吸引”和“资金出口”国的角色转变。目前中国每年吸引外资仍在1000亿美元以上,是世界最大的资金吸引国之一。同时,中国的“资金出口”量也迅速增长,仅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就达772.2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28.6%。这就意味着中国已具备向周边扩大投资的巨大潜力,而周边多数国家处于资金需求不断增长阶段,双方在资金领域的互补性将逐步凸显。中国这两大角色的转变,再加上中国高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教育水平和教育吸纳能力的大幅提高等,都将对周边国家产生巨大吸引力,成为中国能够“经营”好周边的物质基础。

中国国内正在形成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共识,这是“经营周边”重要的国内民意基础。这些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表达了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思路,包括“睦邻、安邻、富邻”,“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和谐周边、和谐世界”以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尽管网络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网民对一些外交举措提出批评,但他们对上述倡议并无异议,表明这些倡议已被越来越多的民众认可。中国民众已深刻认识到,如果周边国家不发展也不安定,不向中国开放市场,不能向中国提供资金、技术、资源和能源,中国就难以可持续发展。

中国也具备“经营周边”所必需的外部环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发展外交方针。中国不仅是现有国际体系的参与者,也是这个体系的获益者。这个体系确实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但中国只是这个体系中的改革者,而不是挑战者、不是西方所渲染的“修正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在双边层面与周边各国建立和发展伙伴关系,而且积极参与各种全球性与地区性的多边机制,以此对自己予以约束。特别是中国参与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10+3机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机制、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南亚经济联盟等周边几乎所有机制,实践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理念。目前,在某些国际政治势力的挑唆下,有人对中国发展军力产生疑虑,也有人把近期中国与邻国的领土领海争端视为中国奉行“强硬”政策的结果。在这里,笔者不准备用很长的篇幅去解释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委,而只需说明一个事实,即中国迄今努力避免将争端升级为冲突。为此,中国与周边各国积极开展军事合作、积极参与周边各种安全对话机制。这一政策得到了周边多数国家的认可和称赞。同时,周边多数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它们需要地区稳定,而中国的稳定是周边国家稳定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它们需要发展,中国巨大的市场、丰富的资金、相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都是它们迫切需要的;中国在经济合作中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尤其不借经济合作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更让周边各国放心。周边国家希望在与中国的合作中获益是各国政府的基本想法,也是各国民意的主流。这些正是中国“经营周边”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中国“经营周边”必须摆脱历史上大国对周边巧取豪夺的传统,充分借助全球化进程,闯出一条独特的“经营周边”之道。回顾历史,一些大国或把周边变成殖民地,强迫邻国屈从自己的制度、法律,甚至语言;或在周边建立势力范围,将本国利益凌驾于邻国之上;或用同盟、制度等方式确立霸主地位。历史证明,这些做法最终会失败,均不可取。而今,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必须探寻一条与时俱进的“经营周边”之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就为这条道路提出了一个发展方向。我们也可以在中国的整体外交方针中找到一些原则,如平等、互利,合作求安全、合作谋发展,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等等。但是,要把这些理念和原则变成具体政策,还需要挖掘我们的智慧与技巧。

中国既然想闯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大国的“经营周边”之道,当然也就不会排斥世界上其他大国在中国周边的利益关切。中国“经营周边”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要学会如何在周边地区与世界各大国,尤其是与美国和平相处。美国看好21世纪中国及中国周边地区的经济“领头羊”地位,高调“重返亚洲”,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除了谋求未来地区和世界经济领导地位的考虑外,也不乏防范和牵制中国的考虑。中国领导人提出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试图规避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必然冲突”的历史宿命,而规避冲突的“关节点”恰恰是在中国周边。美国在这个地区有冷战时期建立并遗留至今的由其领导的同盟体系,也有其新近努力推动建设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还有在阿富汗等周边国家的军事存在。中国如何以开放的心态、合理的诉求、巧妙的做法,把“合作共赢”变成美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理念,打消它们的顾虑和猜忌,将是对中国“经营周边”最关键的考验。○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顶层设计大国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
米兰全球展之莫斯科展:俄罗斯及其周边国家的标杆性家居盛会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将惠及周边国家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周边国家媒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