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农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2013-12-17朱世英董长瑞

山东社会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竞争性种植业份额

朱世英 董长瑞

(山东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目前,世界各国的农业结构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经济欠发达的的国家或地区大多以种植业为主,以生产粮食为主;二是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或农牧兼营。而农业结构演变的趋势是:种植业比重下降,但生产力不断上升;畜牧业比重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超过种植业,在农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渔业逐渐受到重视,成为食品的重要来源注郭翔宇,刘宏曼:《比较优势与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纵观山东农业的发展,在山东农业经历了几轮战略性结构调整之后,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山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再到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多年来结构调整所积累的潜能正在释放,农、林、牧、渔业结构由2000年的56.7∶2.1∶26.1∶15.1调整为2009年的53.7∶1.8∶28.1∶12.5。本文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农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为研究视角,对山东省1980~2010 年期间的农业结构状况作综合考察。

一、动态偏离份额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Shift-Share Method,SSM)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1942)和Creamer (1943)提出,后经Dunn (1960)等学者总结并逐步完善注Creamer.,Shift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National Resource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D. C. 1943.注Dunn.,A statistical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regional analysis,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1960,(06)。该分析方法是将一个特定区域的经济变量的增长分成三个分量,即区域增长分享份额(N)、结构性转移份额(P)和竞争性转移份额(D),通过三个份额的增长情况,评价特定区域内经济结构的优劣与竞争力的强弱,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动态偏离份额法(Dynamic shif- share method,DSSM )引入动态思想,将考察时间段作进一步细分,跟踪每个时间分段各地区、各因素对总体变化的影响,同时保留了传统偏离份额法的基本思想,从份额、结构和竞争力三个方面,揭示了总量变化的主导因素。

其中:

(3)竞争性转移份额和年度竞争性转移份额

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本文以全国农业结构状况为参考,选取1980~2009年的山东农业数据,按照上述模型对山东省农业在此期间的总量变化、区域增长分享份额、结构性转移份额和竞争性转移份额进行计算,模型处理结果见表1。

表1 山东省农业结构动态偏离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1980~2010)》和山东省农业信息统计。

(一)总体偏离分析

1.静态分析

根据表1,在1980~2009年期间,一是GO,竞争力份额反映的是区域农业的竞争力。山东省农业竞争力份额表现为较大的正值(951.24),说明山东农业竞争力表现明显,能够带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基于上述实验数据通过式(7)计算得到最大的评价模型值为21.326 8,可以将温度变量分为5类:(1)T1~T3,T5,T7~T17,T19,T20,T25,T28(2)T4,T6,T21~T24,T26;(3)T18;(4)T27;(5)T29。则根据温度和轴向热误差的相关系数,最终选取5个候选温度分别为T18、T19、、T24、T27、T29。虽然评价模型确保每个温度分组内变量的紧密度和分组间的最大距离,但不能完全消除候选温度之间的共线性。为进一步消除共线性,在SIR建模时引入了主成份分析。

2.动态分析

山东省农业的发展波动较大,呈阶段性发展趋势。从1980~1995年间,山东省农业年度增长量呈波动增长趋势,同期的区域增长分享份额也呈逐渐增大趋势,总偏移在此期间有正有负,起伏较大。但总和为负,说明该期间山东农业发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竞争性转移份额既有期间波峰(92.01),也存在波谷(-60.70),说明山东农业竞争力变化较大。1996~2000年间,区域增长分享份额却变化不大,而竞争性转移份额、结构性转移份额以及总偏离都有所降低,导致山东农业年度增长量总体呈降低趋势。2000年至2006年间,区域增长分享份额逐渐增大,竞争性转移份额出现波动,而结构性转移份额却是负值,且绝对值不断增大,年度增长量也逐渐增大,说明这一时期的农业增长仍高于全国水平。而2007~2009年间,区域增长分享份额出现降低趋势,竞争性转移份额却出现增加趋势,但是农业年度增长也出现降低趋势。

图1 山东省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偏离份额动态变化趋势

(二)各产业部门偏离状况分析

1.从整体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在1980~2009年期间,山东省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增长中,全国农业区域增长份额明显要大于结构份额和竞争份额,整个全国的农业经济增长是带动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来看,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的区域增长份额分量明显高于渔业;而林业和渔业的结构分量大多为负,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分量大多为正。这说明山东省农业内部种植业仍占有主体地位,但是发展速度减缓;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而渔业无论是在总量还是结构上都处于劣势,但是渔业竞争力份额主要为正值(除2006年外),说明山东渔业在全国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渔业的竞争优势。

2.各产业的动态偏离份额变化趋势分析

(1)种植业。由图1(a)可以看出,种植业的变化与整个农业结构波动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这与山东省农业以种植为主有一定关系。从波段趋势看,在1980~1995年间,区域增长分享份额逐渐增大,特别是1991~1995年间,区域增长分享份额迅速增大,而竞争性转移份额和结构性转移份额却不大,说明山东省农业增长主要由全国经济增长带动。1996~2000年间,区域增长分享份额逐渐平稳,且数值较大,结构性转移份额为正值,且数值较小,但同时竞争性转移份额为较大负值,山东省种植业在此期间年增长量逐渐降低。这说明区域增长分享份额仍是山东种植业增长的主要原因。2000~2009年间,区域增长分享份额逐渐增大,且绝对大于竞争性转移份额和结构性转移份额,结构性增长份额由负转正值,呈增大趋势。竞争性转移份额为负且绝对值达到最大值,说明期间山东种植业竞争力不具有优势,种植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

(2)畜牧业。由图1(b)看出,1980~2009年间,山东畜牧业区域增长分享份额逐渐增大,且主要为正值;竞争性转移份额有些为正值,有些为负值,特别是2005和2009年出现较大负数,说明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中的优势不明显;结构性转移份额大部分年份为正值,但也有少数年份为负值。并且在此期间一般有区域增长分享份额>结构性转移份额>竞争性转移份额,说明山东畜牧业的增长也主要由全国经济增长带动。

(3)林业。由图1(c)看出,1980~2009年间,山东林业区域增长分享份额增长平缓,且全部为正值;竞争性转移份额呈波动趋势,有些为正值,有些为负值;结构性转移份额变化比较平缓,但部分为正值,部分为负值。可以看出山东林业的增长也主要是由于全国经济增长带动的。

(4)渔业。由图1(d)看出,1980~2009年间,山东渔业年度增长呈现2个波峰,分别在1994年和2008年。基本上有竞争性转移份额>区域增长分享份额>结构性分享份额,且竞争性转移份额、区域增长分享份额都为正值,而结构性分享份额则处于波动状态,部分出现负值,说明山东渔业的增长主要由竞争性转移份额、区域增长分享份额来实现,并且产业增长中具有竞争力的部门增长较快。

三、结论与建议

近些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是山东省农业发展的一条主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结构份额一直为负,且波动较大,说明农业内部结构未能实现最优,需要继续调整优化,这将是一个阶段性的调整过程。二是种植业内部结构整体竞争力不足,尚需调整。目前山东省产业结构仍是以种植业为主,且矛盾较为突出,导致了较大的负向结构偏离。三是畜牧业结构份额大多为正值,但目前在山东省农业总产值中仅占比27%,调整空间还非常大。四是渔业的竞争优势尚未完全体现。

针对山东农业内部及整体的结构和竞争力的偏离状况,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以粮食安全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不能单是改变各产业比例关系的变化,同时要把产业比例的变化与内部结构调整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衔接好。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首先,依靠科技,面向市场,调整种植业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种植业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在种植业内部,调整的重点是要稳定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实现“人畜分粮”和“粮料分离”。发展优质饲料、饲草种植,规模要与山东畜牧业发展态势相适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业及其品种结构。

其次,优化畜产品的品种结构,重视发展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调整的重点是牛、羊、兔等食草家畜和节粮型畜禽,注重畜禽的品种更新和改良,重视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特别是在畜牧业生产中饲料和田间的规范和安全问题。同时要以资源为依托,扶持龙头企业,促进畜牧业生产产业化。

第三,挖掘水产养殖业潜力,搞好渔业生产经营,提高渔业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黄河三角洲尚有近40%的滩涂海域和大部分浅海海域尚未开发利用,是发展海洋经济宝贵的后备资源。半岛蓝色经济区则有30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按照现有的渔业资源状况,一方面要加快开展岸上工厂化、设施化养殖,另一方面要做深海的立体养殖增值;同时要完善对渔业支撑保障体系,促进渔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实现由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的跨越。

猜你喜欢

竞争性种植业份额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资源误配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
种植业
分级基金的折算机制研究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
种植业饲养业他都行
菲律宾拟提高本国海员占世界市场份额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