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台区域经济互动路径研究
——以旅游产业协作为例

2013-12-15孙湘湘陈章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闽台福建协作

孙湘湘,陈章旺

(福州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成为热点问题。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相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同时与香港、澳门签署了“更密切经贸关系安排”。闽台两岸在资源、文化等相关要素方面具有互补性和相关性的特点为闽台区域经济互动建立了基础;再加之两岸得天独厚的地缘、亲缘、血缘、商缘、法缘等“五缘”关系,为闽台两岸区域经济互动提供了内在动力。

一、闽台两岸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现状

近年来,闽台两岸的经济合作关系迈进了新时期,而区域经济良性互动需要具备较为成熟的基本条件。因此,研究闽台区域经济的互动路径,有必要先对福建及台湾地区目前的经济及产业结构现状进行相关分析。

1.闽台两岸经济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后,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据最新的2012年福建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福建生产总值达到17 56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0 1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 43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出口总额为928.38亿元,进口总额为506.85亿元;在国内贸易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 27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而纵观台湾经济发展的历史,在20世纪70年代,台湾的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率达到9.8%左右;随后放慢经济增长速度,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7.3%左右;进入21世纪之后,受“9.11事件”、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遭遇重创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台湾经济进入了低速增长期,年均增长率在3.6%左右,特别是在2009年台湾经济增长率出现了-5.9%(李非,蒋含明,2011)。

2.闽台两岸产业结构现状

众所周知,闽台两岸的产业结构差异系数较小,因而,闽台两岸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相关性。福建省在农业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且在纺织、食品、制鞋等产业已取得较好的发展。除了继续扩大在这些产业上的优势外,福建省也大力发展了石化、机械、通信等产业,重点建设主导产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目前,石化、机械及电子已经成为福建三大主导产业。在2012年福建统计年鉴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是9.1%,51.7%,39.2%,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最大。回顾台湾的产业发展历程,台湾经历了从纺织、运动器材、食品到电子、机械、石化再到生物工程的转变,并且发生了三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产业外移,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纺织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左右以石化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21世纪初以信息电子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当前,《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激活了两岸经贸合作发展的活力,使得闽台两岸的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制度化和自由化。闽台经贸合作已经初显成效,据中国台湾网最新报道显示,闽台贸易额已达到120亿美元。投资企业方面,在福建的台资企业有6 000多家,台湾已成为福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同时,福建企业也走入台湾,进行投资创业,据统计,福建赴台投资企业35家,投资额1.63亿美元,赴台投资企业数与投资规模均居大陆首位。

二、闽台两岸区域经济互动的内涵、动力和路径

1.闽台两岸区域经济互动的内涵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它是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产综合体。福建与台湾天生就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同时两岸人民又有共同的历史渊源。闽台两岸区域经济发展可谓融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各项因素,因而,协作互动发展成为最佳选择。

互动是主体之间相互影响及作用的交往活动,或是交互主体对其他主体的行动与反应过程(周绍杰,等,2010)。因而本文提出的区域经济互动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福建和台湾两个主体之间市场、人力、产业、信息等各种要素之间的流通,形成两大主体之间全方位的联系、沟通、交流与相互促进,最终实现两个主体经济全面向上发展。

2.闽台两岸区域经济互动的动力

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成为推动闽台两岸经济互动的内源性动力,而政策和硬件设施平台则是推动闽台经济互动的外源性动力,闽台经济互动已经具备了内外动力。王琼,张烨(2009)根据1996年至2006年闽台经贸及人员往来的数据,编制了闽台经济合作紧密指数(ECFT),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数据来源的年限间,闽台经济合作紧密程度逐步加深,且预测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闽台两岸经济互动将继续加强,特别是在货物贸易往来方面。那么,在当前有利的政策导向背景下,闽台两岸如何深入经济合作,走一条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繁荣的互动路径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3.以产业协作为依托的闽台两岸经济互动路径

由经济增长极理论可知,某一个主导产业激发经济的增长,借助聚集效应形成多功能经济活动中心,它类似“磁场极”,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极(周熙雯,2010)。因而,本研究在探讨闽台两岸经济互动路径时,主要参照了经济增长极的理论,依托优势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产业的龙头企业,先聚集再辐射其他产业,最终促进全方位经济互动,如图1所示。

图1 闽台两岸区域经济互动路径

在本研究构建的闽台两岸区域经济互动路径的模型中,我们以福建地区和台湾地区为互动主体,以产业之间协作为路径,实现包括生产要素等在内所有要素的自由流动,对等互通,形成优势产业互补协调发展,进而辐射更广范围,最终促进闽台两岸经贸良性互动。

闽台两岸产业相关性强,且产业合作呈现多元化态势,从农业技术、电子信息、汽车、食品到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几乎覆盖所有三大产业。本文以产业协作为依托的路径来研究闽台两岸区域经济互动,对闽台两岸产业发展情况作了如下对比,见表1和表2。

表1 2008~2011年台湾地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资料来源:根据台湾地区“行政院主计处”“国民所得统计”资料加以整理.

表2 2008~2011年福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2009年至2012年.

从表1和表2的数据可知,台湾地区在经历较长时期工业化的发展后,在工业特别是在石化、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工业贡献在地区总产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当前台湾地区一直专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发展重点逐步转向第三产业。目前,福建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GDP的增长很大部分都归功于第二产业的发展,而台湾地区外移出来的制造业、电子信息、机械等产业正好对接福建的产业发展,借助台湾地区在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势,合理分工,逐步扩大在电子信息、石化、机械三大领域的合作,扶持三大主导产业,覆盖相关支柱产业,形成科学完善的产业结构。因此,从产业协作为依托的路径实现闽台经贸互动是可行的。

三、闽台两岸旅游产业协作带动经济互动的路径

1.闽台两岸旅游产业协作现状

旅游经济是一种“无形贸易”的经济形态,它的综合性体现在覆盖面广,关联性强,带动性大等方面。旅游产业的高度发展能辐射餐饮、酒店、交通等行业,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前世界旅游业正处于繁荣时期,闽台两岸瞄准市场先机,通过产业协作,带动经济互动的模式,将旅游产业发展成为闽台两岸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支柱产业。

闽台两岸隔海相望,地理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闽台两岸旅游产业协作的可塑性较强。特别是2008年之后,闽台两岸关系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经贸合作关系密切,基本实现双向“三通”。在外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闽台两岸抓住机遇,整合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展旅游产业协作。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台湾旅游业处于低迷不景气的时期,旅游品牌知名度不足导致竞争力较弱,与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相比,游客入境数量明显处于较少。福建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因此,福建旅游的发展可以为台湾旅游业注入新鲜血液,成为扭转台湾旅游业的关键力量。据福建统计年鉴数据表明,2011年福建接待台湾同胞185.07万人次,增长17.9%,占福建入境接待总人数的比重为43.3%。2012年福建省赴台旅游8.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如图2所示。

资料来源:福建统计年鉴,福建旅游之窗网站.

可见,大批福建游客进入台湾市场,成为台湾旅游消费的中坚力量。福建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刺激台湾旅游经济的发展,摆脱惨淡的市场形势。因而,闽台两岸应积极推动旅游产业协作,进行有效整合资源,相互取长补短,激发两岸旅游业实现新增长。

2.闽台两岸旅游产业协作带动经济互动路径

中国台湾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极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具有丰富的旅游开发和规划经验;而中国台湾旅游明显的弱势就在于与新加坡等地相比品牌竞争力不足,且受到政治因素等外在牵绊。福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妈祖文化、朱熹文化等,滨海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地貌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高,交通四通八达。然而福建的旅游产业总体来讲,虽规模较大,但综合竞争力不强,缺乏战略规划,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明显。从以上分析可知,闽台两岸旅游产业优劣势明显,同时互补性强。

有关闽台两岸旅游合作的问题上,马勇、卢桂芳学者的研究中设想构建关系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的闽台旅游区;曾艳芳、郑耀星等学者在分析了两岸市场的独特性等基础上,提出了海峡两岸旅游共同市场“五星”营销模型。而共享是某种有形或无形的产品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人共同拥有。在借鉴众多学者的相关研究后,本文提出从共享的视角来加强闽台两岸旅游产业协作。

营销、技术、人力及资源等要素在价值链中都承担重要角色,因而本文从以上四个角度的共享来实现旅游产业协作,如图3所示。

(1)营销共享

双方共同参与旅游品牌创建,旨在塑造优质的海峡旅游品牌。闽台两岸旅游产业的相关参与方共享旅游市场,积极推广品牌,以达到节约营销成本,传播品牌的目的。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内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心理诉求,也可以采用连锁营销的方式,实现景观各异、产业互补、品牌关联,如开发主题旅游、个人游等。

(2) 技术共享

台湾在开发旅游资源、设计旅游路线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所以两岸在旅游开发技术方面可以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如旅游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金融业结合等。闽台双方可以共享现代技术的优势,设计更人性化及个性化的旅游产业。

(3)人力共享

智力资本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才是隐形知识、信息等的载体,通过旅游项目的开发,吸引台湾旅游从业高端人才加入,共享知识、信息,提高旅游人才整体素质,优化人才结构。人才的双向流动有利于实现在营销、技术等方面的共享。

(4) 资源共享

闽台两岸都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文化历史沉淀深厚,同时又有相同的宗教信仰,语言相同,风俗相似,这为两岸资源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两岸应秉着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以最优效率为目标,共享自然资源。如闽台两岸具有丰富的温泉资源,福建省可以借鉴台湾的经验,学习开发模式,引进台湾高端人才,将台湾的温泉休闲游与福建的温泉度假游捆绑,进行品牌营销,实现营销、技术、人才及资源四个方面的高度共享。

图3 旅游产业协作带动经济互动路径

闽台两岸旅游产业的协作,其目的在于实现在营销、技术、资源及人力四大方面的共享,相互渗透,弥补劣势,扩大优势,达到互利共赢。同时,闽台两岸旅游产业应该开阔视野,与国际接轨,开展更广泛区域的旅游协作,打造更富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推广“海峡旅游”品牌。

四、促进闽台两岸经济互动的建议

产业化合作是闽台两岸经济互动的必然选择,福建地区、台湾地区作为互动的主体,实现以产业协作为依托,要素自由流通的经济互动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加快建设硬件平台,深化闽台两岸经济良性互动。

1.加快闽台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建设,确保合作的畅通

闽台区域经济合作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且闽台两岸区域经济合作较过去相比,已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为了进一步推动闽台两岸的经贸合作,两岸政府应该把对方当做利益共同体,以科学、合理及互助的理念开展区域经济互动合作。针对未来两岸区域经济互动的战略规划进行统一的筹划和部署,推进在各自的优势产业上的互动协作,增强交流互信,共同解决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重大问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由于闽台关系一直属于敏感话题,经贸合作时常受到时事政策等影响,两岸可以借助制度建设确保合作的畅通。

2.推进闽台两岸产业对接的进程,扩大经济互动的领域

当前,闽台两岸正不断扩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沟通互动,已有的产业协作等成功实践,增强了闽台两岸对双方经济互动的信心。福建省在已实施了闽台产业对接规划的基础上,将继续在“十二五”期间,扩展对接先进制造业,深化在汽车、食品、电子信息、石化等重点领域产业的高层次合作。通过扩大经济合作的范围,实现更多产业对接,加快建设两岸产业对接集中区,在硬软件设施平台都完善的基础上,促进两岸经济良性互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3.进一步推进在人才、信息等其他要素上的合作,实现柔性对接

人才、信息等其他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深化互动的过程中,闽台应注重在柔性资源上的合作。福建省密切关注智力资本、信息资源等因素,通过引进台湾地区的人才智力,调整人才结构,扩展闽台两岸人才在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学习,逐步完善福建省智力人才体系。在诸如信息等要素方面,闽台两岸可以共同开发资源平台,共享信息成果,确保信息交流畅通无阻,这样可以有效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深化在更广泛层面的合作。总之,在关注产业对接、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切不可忽视在柔性资源方面的沟通协作。

[1]魏澄荣.ECFA背景下的闽台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136-139.

[2]李传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的思考[J].区域经济,2012,(7):198-199.

[3]陈健平.新时期闽台旅游合作发展模式探讨[J].闽江学院学报,2010,(1):97-101.

[4]陈建华.闽台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分析[J].东南学术,2007,(5):111-116.

[5]蔡洪杰.闽台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72-76.

[6]王 琼,张 烨.闽台经济合作紧密程度的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15.

[7]肖 蕾,黄茂兴.改革开放30年闽台区域经济互补与合作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138-142.

[8]曾艳芳,郑耀星,李文祥.基于闽台产业合作的海峡旅游共同市场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0-41.

[9]李 非,蒋含明.两岸贸易对台湾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198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6):87-94.

猜你喜欢

闽台福建协作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闽台传统民居习俗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