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滞后的原因与对策

2013-12-12赵丽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校本农村学校

赵丽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滞后的原因与对策

赵丽

在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总体上滞后。其主要原因:一是校长态度不明确,二是教师素质不及,三是学生及家长缺乏参与的热情,四是校园文化环境封闭,五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的“城市中心”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促进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是:明确办学宗旨,提升校长素质;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水平;结合本校本地区实际,努力挖掘校本课程开发的潜力;联系各方,寻求最大的发展空间;争取教师、学生和广大乡民的支持。

农村小学 校本课程开发 滞后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1]它是学校以其特色需求为目标的自发性课程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兼顾地区性以及校际间的个别差异,突出强调了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它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是一个整体的联动,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本校学生的实际、解决个别差异。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农村小学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体现农村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教育需求,促进农村学生个性发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但实践表明,校本课程开发在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面临重重困难,从而无法开展,即使在已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少数农村小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多是由于上级部门的行政压力而被动开发;开发水平低,基本上处于松散的、原始的低水平状态;开发主体认识不足,把“课程”看做“教材”,把“校本”理解为“本校”,将校本课程开发完全当做活动课或兴趣课,无目标无组织,全凭兴趣使然;实施简单随意,开发的校本课程随时要“为了大局”而做出“牺牲”,被“主课”所取代;拒绝交流、闭门造车,一些学校不愿借鉴他人经验,也不愿将自己的成果拿出来分享。

由此可见,在我国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整体上还很滞后,集中体现在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尚未深入农村学校,落后地区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还没有起步。本文将就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滞后的原因和对策进行具体分析。

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滞后的原因分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整体态势相对滞后,这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长态度不明确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长期性的专业工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学校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在农村小学,这个核心就是校长,他的意识和态度对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方向有着重要影响。但遗憾的是,许多农村小学的校长们未能将他们的权力优势充分合理地运用于校本课程开发中。农村小学很少自觉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即使为了回应外部指令,一些校长的态度依然冷淡,对教师主动承担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采取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对整个开发活动不闻不问。校本课程开发缺失了基层领导的具体支持,开展起来难度很大。

(二)教师素质不及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农村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知识结构单一,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限,而长期传统的教学使他们习惯了按照大纲和教参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课程意识本来就比较淡漠,加之缺乏适当的进修和培训方式,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因此,当课程决策权部分下放给学校教师,意味着广大教师将拥有更多的专业自治权时,他们一时无法适应。

(三)学生及家长缺乏参与的热情

一方面,学生和家长自身认识不足。学生自己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意识明显薄弱,学生的兴趣、需求单一,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所需。家长的观念落后,片面地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会让孩子分心,影响学习,因此对校本课程开发持反对意见的居多。

另一方面,学校很少给家长和学生提供机会。许多农村小学的领导和教师经常忽视学生的需求,他们通常主观认为,学校所做的就是学生所要的,从而剥夺了学生参与决策的机会。一些学校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内部的事情,不需要家长的参与,加之农村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认为家长没有能力参与学校的事务。没有学生及家长的支持,校本课程开发举步维艰,即使学校一厢情愿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最后也难免陷于有始无终的尴尬境地。

(四)校园文化环境封闭

在农村小学中,这种封闭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教师不愿将自己的经验成果与他人分享、交流,这种现象在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之间比较突出;(2)师生之间的联系单一,老师们往往关注的是成绩好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其他方面的关注也只是建立在成绩基础之上的附加品,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缺乏关注;(3)校际之间交流学习不足;(4)学校与家长的关系非常疏远,学校很少主动联系家长,部分家长自卑地认为自己能力不足而无法参与学校事务。校园文化环境的封闭性直接导致课程主体绝对化、狭窄化。一方面使得校本课程成了校长课程、教师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导致课程的重复、低层次开发,致使人、财、物严重浪费;同时也因为得不到社会的支持而孤立、萎缩,从而失去生长的土壤。[2]

(五)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的“城市中心”的影响

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基本上以城市学校的现状和价值取向为逻辑起点,以城市学校的发展和对策研究为旨归。[3]对于农村学校,这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农村学校认为自己没有城市学校那样的条件,没有能力开发校本课程,从而干脆放弃对校本课程的开发;(2)农村学校在“城市化”的影响下,努力追求“时尚”,盲目地效仿城市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由于缺乏城市学校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又离开了自己的本土文化,最后弄得个“四不像”。

三、促进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思考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由于种种原因而面临诸多困境,但是它的潜力是巨大的,农村小学自身要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一)明确办学宗旨,提升校长素质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的校长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所以,提升农村小学校长的素质成为当务之急。农村小学校长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一是转变观念。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接受新的理念,领会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真正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二是勇于将理论用于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立足本土,突出农村小学的特色。三要把握“农村学校为农服务”这个方向,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贯彻“为农服务”的政策。当然,为农村服务所需要的理论与技术的学习一般放在初中阶段,在小学阶段,则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服务家乡的意识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愿望。相信意识先行,才会有行动,行动才会坚定。四要改变专制性、官僚式的领导方式,代之以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机制,以此调动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协调各方力量,获得各方鼓励和支持。五要能够担当起校本课程开发的责任。不因一时兴起而为之,不因中途波折而不为。

江苏湖塘桥中心小学校长奚亚英以“让普通老百姓的子女接受优质的小学教育”作为她的教育理想,并落实在行动中,2000年她听说了校本课程开发,立即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相关理论,并动员学校教师一起学习,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需要,最终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期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坚定的信念和对新事物的向往使这位女校长坚持了下来,当人们认为农村孩子学英语还是天方夜谭的时候,她却拿着资料多次拜访教育局长,并说服了领导;当开设艺术课的想法遭到一些师生和家长质疑的时候,她选择了坚持。

(二)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水平

教师的素质一旦得到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即使在条件非常差的农村小学,有责任心的教师们也能开发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当前,校本培训,或称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在我国很多地区蓬勃发展,显示出较为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训研结合,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4]

农村小学教师最薄弱之处在于课程意识的缺乏,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先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和意义,只有意识到位了,才有行动的可能。有学者通过对山东章丘市25所农村小学的调查发现,由于农村小学师资整体薄弱,纯粹注重教研组内、校内教师之间的相对研讨、切磋,通过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指导教师提高教学技能,通过共同研讨教材、教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其效果有限,切实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开发水平关键还需要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5]因此,高校课程研究者包括学习者都应当走进中小学一线,尤其要勇于深入农村小学,通过专业引领,有效开展校本培训,增强课程开发意识,帮助教师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当地老师一道共同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落后的农村小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这应当成为每个课程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当然,教师也应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研究人员的指导,努力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水平。

(三)结合本校本地区实际,努力挖掘校本课程开发的潜力

每个农村学校都有校本课程开发的潜力,如果教师具备了一定的课程开发意识和水平,加之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定会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付诸实践,使校本课程开发的潜力得以充分挖掘。不可否认,农村小学所处的广大农村有着相当丰富的课程资源,农村小学内部条件虽然差,但总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细心和努力。在农村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努力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

以关于体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为例。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南郊瓜园中心小学推广“人手一短绳,每班一长绳”的跳绳活动,让跳绳活动与艺术相结合,将跳绳作为一项品牌体育项目、一种校园文化传承下去,跳绳运动由于健身价值高、安全易行、简单、省时、省钱,深受学生喜爱,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小学场地和设施不足的问题。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永泰小学则利用学校附近的小山,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将体育锻炼与综合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四大活动板块及其相应的内容:在松树林活动(如投掷轻物)、做游戏;在竹林量身高、编竹帽等;在茅草地上练习滚、翻、攀、爬等技能;在大田埂上跑、跳、跨、越。每次体育课都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而且美好的大自然还能陶冶学生的心灵。

(四)联系各方,寻求最大的发展空间

农村小学无论在校本课程开发必备资源方面,还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和技术支持方面,都不及城市优质小学,这使得农村小学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要解决这一困境,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向上寻求帮助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具体包括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或者称之为两个 “共同体”。

横向联系——打造城乡共同体。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但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共性的需求,而基于学生发展基础之上的校本课程开发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因此进行校际合作尤其是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的联手,以农村丰富的素材性资源和城市较好的条件性资源相结合,必将促进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当然,进行城乡学校合作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1)选择合作对象时需要考虑地理位置的影响,一般以县城小学和乡镇小学联合为宜;(2)学校之间的合作应该建立在分析各自校内外环境因素的前提下,应该在其问题和需要取向上相同或相近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根据农村小学实际,一般把在一个自然行政区的3-4所农村小学与一所城市优质小学“捆绑”结盟;[6](3)农村小学打破封闭与自卑,主动与城市小学合作,而城市优质小学起带头作用,要热情帮助农村小学。

纵向联系——形成一个由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成的共同体。[7]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与合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专家们极少深入偏远的农村小学进行指导,而校本课程开发中所涉及的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技术以及研究方法等正是农村教师的薄弱环节,他们迫切需要课程研究机构和课程专家的理论引领、专业“扶贫”和技术咨询等智力上的支持。为此,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教育行政部门来充当桥梁作用,向上联系课程专家,向下联系农村学校和教师,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充当组织者、研究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做好“上情下传,下情上达”的工作。

(五)争取教师、学生和广大乡民的支持

校本课程的开发最终要落实到校内,就农村小学而言,如果说向上寻求帮助是保障,那么向下争取教师、学生和包括家长在内的广大乡民的支持则是关键。

1.关注农村教师,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长期以来,农村留不住教师,农村教师看不起农村,农村教师不自信,因此,急需帮助农村教师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首要的任务是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生存压力,这就需要继续推进“三农”政策并明确落实,大力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充分保障农村教师的利益。如此,长期坚持并完善下去,总有一天,农村教师不会再因身处农村而自卑,对未来必将充满希望。他们会真正扎根农村教育,在教育领域尽力发挥作用,在农村学校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结合农村地区、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的实际,开发出适合农村学生并能为农村服务的具有农村特色的校本课程。

2.着眼于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

学生应该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受益者和检验者。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孩子,身上自然散发着乡土气息,他们实实在在地生活在农村,是农村社会生活经验的创造者之一。因此,只有当校本课程开发的农村社会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所选择、所认同的时候,才能对其人格发展起到作用,最终的检验也才能通过。另外,校本课程开发应着眼于学生,做到一切“基于学生”、“为了学生”,但要切忌盲从于学生。农村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加之缺乏引导,他们并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的需求,“好”学生需要一个好的分数,“差”学生想好好玩,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校本课程不能片面地围绕提高学生分数和满足学生纯粹的玩耍的需求来进行开发。因此,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要考虑到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关注每个学生,深入发现他们内心的需求,并且要理性地引导学生,避免兴趣主义和学科主义,切切实实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

3.积极融入农村,赢得更多信任和支持

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乡民的支持。学校教师应该承担联系他们的责任,发挥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具体做法包括教师家访和邀请家长进学校参观访问,家访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做法,而邀请家长访问学校,让其深切感受学校的氛围,了解学校的发展,有助于增进家校的联系,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争取更多的支持者。(2)积极参加农村事务,加强与乡民的联系,农村的民主选举、文化艺术节等乡俗民俗活动都需要教师的参与,他们对农村政治事务和文化事务有一定的影响。[8](3)认清自己的多重角色,不能只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纯粹”的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到乡民中,成为其中普通的一员,从而得到乡民的认可和信任。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曹石珠.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对策——基于郴州市部分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实施状况的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05,26(1):109.

[3]邓纯考.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02(2):39.

[4]殷赪宇.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2.

[5]王立芳.农村中心小学校本培训现状调查——以章丘市农村中心小学为例[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朱连云.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促进学校教学优质、均衡发展——青浦区推进校本研修的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7(8).

[7]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8]付建铂.重现农村教师知识分子精神——基于新课程中对农村教师社会作用的反思[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7(Z2).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教务处)

猜你喜欢

校本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校推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