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刍议
2013-12-11刘开念
刘开念
【摘要】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衔接 提高质量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学生普遍认为高一物理难学,原因何在?难在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难度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1.认清初、高中物理的变化
1.1 教学要求不同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通过简单的推理总结,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如用函数表达式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等。
1.2 对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的要求不同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所以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较多的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1.3 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试就很容易了。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如抛体运动要注重运动的情景,单靠记公式是很难解题的。
2.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2.1 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平滑过渡,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2 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所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深广度。如:受力分析就是高一学生的一个难点,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评讲,先研究单个物体的受力问题,再研究连接体的受力问题,先易后难,再复习总结,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弄清何时用整体法分析、何时用隔离法分析。
2.3 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衔接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探索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注意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含义。
2.4 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2.4.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它。老师可以通过课堂限时小测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
2.4.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对学习感到越困难就越需要阅读 ,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很少对教材进行津津有味的阅读,当然可能跟教材的内容和编写陈旧有关,内容不丰富,画面不直观。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重点设计思考题,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读书,还应设计些对重点的、关键性的内容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当然,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电脑动画再现物理情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4.3 培养常复习、勤归纳的好习惯
先复习再做作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大多数同学都是怕作业太多做不完而不复习的,其实这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做法。试问用一把还没有磨利的刀来砍柴,效率高吗?当然不高。要想砍柴的效率高先应磨利刀。同样作业前就应先复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再做,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查书,这样的效果会比较好。勤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系统,容易巩固知识。应要求学生每周有一次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2.4.4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回答时要"讲理"而不是仅凭直觉得到答案。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和学生分析、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2.4.5 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
现在学生不重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或是什么都不记,或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生到了高三才发现高一、高二时学的知识没有记忆造成学习困难、复习效率低。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对比联系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将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记忆才能有效地用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其本质,在此基础上,将易混的概念和规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再行记忆。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才能记忆牢固,灵活运用。
总之,一个好的物理教师应该熟练驾驭教材,熟悉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现代交际》200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