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12-10薛文菁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3年10期
关键词:字字出格镣铐

薛文菁

“你看看你,又不按格子写!这里,这里,字都写出格了!”爷爷的训斥像耳边“嗡嗡”叫的蚊子,挥之不去。我紧咬嘴唇,一言不发,心里却在暗暗反抗:哪来的那么多规矩?哪来的那么多条条框框?字写出格怎么了?这样才潇洒啊!才有与众不同的美啊!

又是一张“随心所欲”的临帖,爷爷终于看不下去了。

“你站一边儿去,我写给你看!”

我赌气地把头扭向窗外。

窗外是邻家的几个孩子在嬉戏。他们在玩儿什么呢?哦,是我小时候玩的跳格子游戏。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从一个格子跳入另一个格子。格子很小,仅能容纳一只脚。可他们就在其中,踮起脚尖,谨慎而又熟练地蹦来蹦去。

突然,一阵喧闹,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吵嚷起来:“你出格了,出格了,你输了!”那个“出格”的小男孩儿似乎还想耍赖:“我就踩到格子外一点点儿,凭什么就算输了呀?”旁边一个小女孩儿头一昂,一本正经地说:“这是游戏规则,出格就是输了。”“出格”的男孩儿嘟着嘴,极不情愿地离开了格子。

我突然感觉自己的脸烧得难受——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我怎么到现在都没明白呢?

是啊,做任何事都有一个“格”,“出格”自然就输了。鱼儿游得再欢快,离开了水,便失去了生命的依托;舞蹈演员的身姿再优雅,跳出了舞台,便无人认可她的美;一个人车技再好,驶离了正路,就容易酿成惨剧……格是一种束缚,更是一片保证你可以自由发挥的天地。如果出了格,自由便无从谈起。老师常讲,写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想来,这“镣铐”便是作文的“格”。写作是这样,写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即使是自成一体的书法家也讲究“笔笔有出处,字字有来由”,这“出处”和“来由”不正是书法的“格”吗?

爷爷的字已经写好。多美啊!工整、大气、洒脱,字字在格中,却字字有自己的独特风骨,字字不同凡响。再看看一旁我自己的字,字字都想逃脱格子的束缚,好像想飞到天外,却显得凌乱不堪,毫无美感可言。

我终于明白了爷爷生气的缘由,所以,坐下重新认认真真地按格书写。同时,我也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情,“格”中才是真正的自由天地。

点评

文章借两则生活中的小故事——练写字和跳格子的游戏进行巧妙地说理,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应当遵守一定的“格”,“出格”只能招致失败的道理。深刻的道理在作者笔下变得自然而含蓄,这完全得益于作者精妙的构思——将两则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巧妙地衔接在一起,并发掘出它们之间共同的内涵。由此抒发的感悟深刻而自然,使文章的宽度得到了充分的延展,又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放得开又收得拢,浑然天成。

(指导老师:王淦生)

猜你喜欢

字字出格镣铐
出格的字
读扶贫日志
夏日橙皮
情话
我们许下誓言,在十八岁实现
在渣滓洞看一副副镣铐
你够出众,才有人关注你的出格
机关忌说出格话
墓志铭
镣铐下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