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笔友开始
2013-12-10许小云
许小云
娟娟是下学期开学后转入的一个学生,转学的原因令人吃惊、心痛黑色胎记斑布满了半张脸,因为先天容貌的缺陷而自卑,没有朋友,生活压抑,父母想为她找一个好一点的环境。爸爸来报名的时候对我是千般嘱咐万般拜托:老师,听说说您班上的孩子比较活泼快乐,带带咱家的、r头吧……未见其人,心已怜惜。
第一次见面,娟娟胆怯地跟在她爸爸身后,低着头。见到我,娟娟爸爸连忙让她唤许老师,但孩子不肯作声。“快喊许老师…”爸爸一边催促之下,娟娟还是默不作声,小脸通红。第一感觉告诉我:这孩子不是不想称呼老师,应该是心里有障碍。我走上前,拉住她的手,轻声说道:“不叫也没关系哦!我以后就是你的新老师了,咱俩可以天天见面的啦,我还可以介绍许许多多的新同学给你认识咯!”听我这么说,娟娟微微抬起头,我这才得以看清楚这孩子模样,整个左脸黑一块青一块,确实有些吓人。那一刻,我竟开始理解孩子内心的孤独和自卑,也更加坚定了要呵护这孩子的决心。于是,在娟娟进班之前,我在班上召开了简单的班会,坦诚交待了娟娟的具体情况,也特意强调了一些做人小准则,还点名提醒了几个调皮鬼要约束自己、不能有出格的行为。
我一边偷偷关注着娟娟,一边“谋划”着对策。我发现,课上这孩子低头的时间多一些,手中的笔一直在纸上划来划去,不知是在记笔记还是在做自己的事情,但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或是提出问题。由此可见,这孩子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去关注周遭,也就难免越来越孤僻。于是,我想从课上下手。一次课上,我故意提了好些简单的问题,同学们都非常踊跃,手也举得很高,唯独娟娟时而低头时而眨着一双大眼睛看向我,我微笑着投以鼓励和期待的目光,可是她依旧没有举起小手。我急切地想要帮助她走出自己的圈子,融人群体,出于好意便主动点她的名,她慢悠悠地站起来,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孩子,说吧,没事!”我鼓励道,“快说啊,快说啊!”孩子们都在催促着,在我感觉她就要说出话来的时候,她再次地下了头。强烈的表现欲本该是儿童的天性,这小家伙却很怕表现自己,为什么呢?我走近她,才发现她在抽泣,我的心突然间揪得很紧,对自己的鲁莽行为自责不已,连忙抚摸着她的头,示意让她坐了下去。经历了此事,我不敢再轻举妄动,因为我的好意或许会伤害到孩子。
和孩子坦诚以待,面对面地谈心一直是我教育孩子,走近孩子心灵,解决问题百试不爽的法子,如今却行不通了,我感觉很受挫。我开始深思并分析现状,孩子本身的状况确实特殊了些,之前也从没遇到过,孩子总是喜欢埋着头,不希望别人看到她的脸,长此以往,孩子必然形成自卑的性格,成长道路谈何快乐?想到这,我已十分焦急,面对面谈话行不通,我到底能怎么做呢?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改变谈话的方式呢?我突然问又有了信心!此后,每天改作业的同时,我又多了一项工作,在娟娟的作业本上写下我对她的关心和鼓励。当我工整地写下:“你的字就像你的眼睛一样,很清秀很漂亮喔!”上课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娟娟会抬头偷偷看我,当和我目光相撞时她又会不好意思地埋下头,看来我的留在她本子上的夸奖还是起到作用了,起码能引起她对我的关注,我不禁窃窃自喜。感觉她不那么排斥我的时候,我常常在课间的时候走到孩子身边,不再逼孩子跟我说话,只是抚摸抚摸她的头,尝试拉近彼此的距离;当写下“虽然很少听见你说话,我猜想你的声音应该很好听。”在学校看见娟娟的时候,我向她热情招手的时候,她竞也能笑着细声细语地喊我“许老师!”……就这样,我细心地观察到娟娟在改变着,这种改变让我很感动甚至备受鼓舞。然而好景不长,当写下“孩子,看看大家举起手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多么欢快。我知道你会是个勇敢的孩子!”还是没见娟娟在课上勇敢地举起小手,我开始疑惑并担忧了,急忙去翻开娟娟的作业本,打算再写些鼓励她的话语。然而,当我翻开娟娟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批语下工工整整地呈现着娟娟的回复:“老师,我真的很想举手回答问题,尤其看到那么多人都举手,可是我怕自己答错了会被取笑,也怕别人看到我的脸会议论。”
“鼓励”似乎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我看来却比预期的要令人惊喜。这是娟娟的第一次回复,也是一次非常大的进步。原来,这孩子确实很自卑,真让人心疼。其实,我早就为娟娟开过班会,而且之前我也常常教育孩子们要尊重别人,切不可以貌取人。所以我想,问题关键还在于娟娟方面,我又开始认真思考,并开始查阅资料,积极琢磨着怎么帮助孩子,这时网上一篇名为《换只手举起你的自信》的文章让我有所启发,故事是关于一个农村孩子刚进城读书的时候很自卑,有一次因为虚荣心而滥竽充数地举了手,可老师偏偏叫他回答,结果可想而知。但老师并没有因此嘲笑或批评他,而是换了一种教育方式,告诉他:课上,懂的题举右手,不懂得题举左手。然后还常常约孩子谈心,帮他总结近来举左右手的次数并鼓励他。就这样这孩子更努力了,渐渐变得自信,最后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步。故事中老师的做法既保护了孩子的“面子”,又给了孩子表现的机会,能真正帮助到孩子的成长,这般细心,令我敬佩不已,也让我心中萌发了借鉴的想法,若是我好好借鉴故事中老师的法子,说不定能帮助娟娟建立自信,不过还是得先尊重孩子的意愿。于是,我重拾思绪,写下:“孩子,你能告诉老师你心里的话,老师真的很开心。老师告诉你喔,在你到来之前,我就和同学们描述了你的情况,大家都一致认为心灵美更重要喔,也一直非常期待你的到来,所以孩子,勇敢地抬起你的头,别怕,老师会一直陪着你。而且啊,老师还想授予你一个特权:以后课上,懂的题举右手,不懂得题举左手,这样老师就懂你的意思,老师只喊你回答你有把握的,好不好?”终于,课堂上见到了娟娟的小手,看来,这家伙是同意了我的提议。按照约定,举左手我就对她微笑,举右手我就喊她回答问题。娟娟第一次作答时支支吾吾,细声细语,不过还是迎来了全班热烈的掌声,其实孩子们跟我一样渴望娟娟的融入,掌声中的娟娟涨红了脸,我相信掌声带给她的是鼓励是惊喜或许还有自信。果然,娟娟在作业中留言道:“老师,谢谢你一直鼓励我,那么响的掌声,真让人开心,真是令人难忘啊!不过老师,我总觉得我其实可以表现得更好些的。”在我看来,这是好兆头啊,伙伴们热烈的掌声果然给娟娟带来了自信,甚至让娟娟有了上进的念头,看来,我的尝试有了起色。不过,从娟娟留下的话可见,这孩子还是不够勇敢,甚至缺乏安全感,还需慢慢引导,用心地呵护,持久地鼓励,于是,我写下:“我也觉得你可以表现得更好哦!不过,万事开头难嘛!还有很多表现的机会哦,要去争取,勇敢一些,不要怕,老师一直与你同在。”第二次,娟娟在课堂上的表现果然就好多了。就这样,我一直鼓励她,常约她谈心,告诉她“我一直在她身边”,给她安全感,渐渐地,娟娟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了,尽管有时还是会犹豫,举右手然后放下再举左手……不过,我不再为此而十分担忧,甚至焦急了。我坚信只要我一直用心陪伴着她,鼓励她,给她勇气,娟娟会赶上其他孩子成长的“脚步”,会真正融入到大家庭里来。
现在,娟娟也开朗了许多,也开始和那些给她掌声的伙伴们一起玩耍,也会发出细声细气的“咯咯咯”的笑声,甚至有时还会主动跑过来腼腆地跟我聊上几句。而我,还在坚持做她不求回复的笔友,还会常常找她来聊聊天,并乐此不疲。再次回想踏上娟娟笔友这条道路的过程,我觉得很温馨,也不禁感叹:像娟娟这样的孩子,确实应该得到老师们更多的呵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