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
2013-12-09孙君隽
孙君隽
南阳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河南南阳 473009
虽然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已经减少了许多心脏瓣膜疾病的发生,但是心脏瓣膜病仍然是心内科的常见疾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仍处于高发状态[1],由于内科的保守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使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即使是常规手术,该手术的成功率依赖于患者的自身情况,围手术期因素等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术前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有利于降低手术死亡率,为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的危险因素,增加手术成功率,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该院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高危因素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人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112例,女118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58.6±15.7)岁。体重指数均值(30.6±5.4),从中选取了病人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病因,入院时心功能状态(NYHA 分级);既往合并症,手术史;LVEF,FS,LVEDD,LVESD,以及术中的体外麻醉中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等指标作为术后死亡率的可能危险因素作为记录。所有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口服华法令终身抗凝。
1.2 统计方法
应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SAS 6.12 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危险因素及其赋值
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以及既往病史,既往手术史,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麻醉中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均作为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因素进行考虑。见表1。
表1 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赋值
2.2 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中年龄,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既往手术史,既往病史等危险因素对手术成功的影响较为显著。见表2。
表2 各危险因素分析
2.3 可接受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多因素分析中年龄,术前心功能NYHA 分级,心内膜炎,既往二尖瓣替换,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因素位于95%CI 的有效区间内,是影响瓣膜置换手术围手术期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可接受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该研究的病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心功能NYHA 分级,心内膜炎,既往二尖瓣替换,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是瓣膜置换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心脏瓣膜置换术失败的患者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危险因素,因此有效的避免危险因素的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以及患者有效恢复的关键,这与王颖骅[2],陈兵等[3-4]的研究一致。
心脏瓣膜置换术引起损伤的主要机制是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神经变化和微栓塞,该研究认为患者心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瓣膜置换术的效果,特别是四级功能的患者,病史长,心脏基础差,耐受继发性损伤的能力弱,心功能Ⅳ级与Ⅱ、Ⅲ级患者病死率比较其相对危险度高,因此,术前一定要耐心治疗心功能Ⅳ级患者使其心功能转变为Ⅱ、Ⅲ级,以降低病死率。70岁以上与69岁以下患者病死率相比其相对危险度高,合并呼吸功能减弱,肺部多发性慢性疾病,这与高龄患者的病程长、伴发疾病多、重要器官功能储备下降有关也增加了手术危险发生的几率,与以往的经验比较[5],低温和体外阻断时间的缩短,同时采用顺灌和逆灌结合的方式手术,是有效的防止这一病理变化的措施,加之严密的监控和围手术期的恰当处理可以减少手术中危险的发生。
[1]邓海青,杜正隆,钟齐庆.心脏瓣膜置换术116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0,32(5):568-570.
[2]王颖骅,薛松.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18):32-33.
[3]陈兵,朱震.顺灌和逆灌在不停跳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5):524-526.
[4]王斌,韩林,徐志云,等.二尖瓣置换术后新发房颤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1(12):731-734.
[5]Ming zhou Li,Jean G.Dumesnil,Patrick Mathieu,et al.Impact of Valve Prosthesis-Patient Mismatch o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After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oge of Cardiology,2008(30):1035-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