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云台山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保护研究
2013-12-09丁彦芬张佳平
丁彦芬,张佳平
园林植物种类多样性匮乏问题,是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园林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观赏和经济价值。我国绝大多数城乡园林中使用的木本植物种类多不足百种,且对乡土木本植物的引种、开发较为轻视。大量引进外来树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种类较少的矛盾,却造成各地园林树种千篇一律、乡土树种比例下降、后期养护成本过高等问题。大量优秀的乡土树种被弃之深山、无人问津;部分种因生境恶化,植株数量和分布范围逐渐减少,濒于灭绝[1]。
积极开发利用乡土野生观赏树种资源,无疑是丰富园林树木种类、解决乡土树种比例过小的最佳方法;本土树种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相对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且节省运输费用;结合引种开发、园林应用予以保护,是保护珍稀濒危树种的有效方法之一。
连云港云台山的野生树种资源丰富,多数种类具备很高的观赏价值,却未曾得到开发利用。本研究以云台山野生木本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整理,筛选出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较好的木本植物92种,包括一批亟须保护的、在云台山当地具备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的关键树种,以期能够为港城及气候型相近地区,在野生观赏树种的开发利用方面提供参考。
1 云台山概况
云台山约处东经 119°13'~ 119°29',北纬 34°34'~34°46',为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区域,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年均温14.1℃,极端最低温-18.1℃,年均降水943.3 mm。山区土壤为棕壤,周围平原区分布着次生盐土、盐土及滨海盐土。
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滨海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兼有部分亚热带植物。维管束植物共有164科642属1 277种,其中蕨类植物24科33属47种;裸子植物4科10属16种,被子植物136科599 属1 214种[2-5]。
连云港云台山由前云台山、中云台山、后云台山以及东西连岛等一系列互不连续的断块山体组成,总面积197.3 km2。花果山玉女峰海拔625.3 m,为江苏省最高山峰。其中,有3片区域被划分为自然保护区,分别为花果山保护区、宿城保护区和柳河保护区。
2 研究方法及结果
2.1 研究方法
2009年春至2011年春,分6条主线对云台山进行线路调查,贯穿黄窝景区、吕山林区、柳河保护区、宿城保护区、花果山景区和东西连岛。调查结果基本涵盖云台山区域内密林、沟谷、山涧、海滨等不同地形的各类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现场拍摄植物生境和形态,采集标本,记录种名、长势和分布情况,对关键性植物进行GPS定位[6-7]。结合文献记载,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以适应能力、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作为准则层,共包含13个细节评价因子,建立评分标准和权重分配,计算得出综合评价值;依据数值高低,筛选出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应用前景好的野生观赏乔木43种、灌木31种、藤木 18 种[8]。
2.2 研究结果
2.2.1 野生观赏乔木资源
乔木是植物景观的骨架,对维持群落的健康和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共筛选出在苏北地区尚未使用或很少使用的野生乔木共43种,如表1所示。其中,观花树种有八角枫、牡荆、流苏、糠椴、四照花、杜梨、野茉莉、白花龙、楸树等;秋色叶树种有白木乌桕、茶条槭、木蜡树、大果榆等;观果树种有野鸦椿、糙叶树、柘、蒙桑等;观株型树种有黄檀、朝鲜槐、山皂荚、糠椴、化香、鹅耳枥、川榛、短柄枹栎、红楠、枳等。
图1 山槐Albizzia kalkora
图2 野茉莉Styrax japonicus
部分树种具备观花、观叶、观果等两种至多种观赏特征,观赏期跨越多个季节。秋季即可观叶又可观果的树种有君迁子、野柿、猫乳;花果同赏者有尾叶樱桃、红枝柴、多花泡花树等;水榆花楸和石灰花楸是少见的花、叶、果俱美的树种,前者叶片秋季先黄后红,后者叶片背面灰白色,微风吹拂下有闪动效果,是难得的双色叶观赏乔木。
该43种乔木可作为庭荫树、行道树或园景树,广泛配置于道路旁、庭院内、滨水绿地、疏林草地或建筑附近。可视实际情况选取其中的若干种乔木,构建野生观赏植物群落。部分植物具备特殊生态意义,如杜梨、山槐、山皂荚等具备较强的耐盐碱性,适宜于类似连云港的海滨城市开发使用。
表1 云台山野生观赏乔木资源
2.2.2 野生观赏灌木资源
灌木是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乔木层和地被层的过渡层次,更具备亲和力,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经评价和筛选,获得云台山中适应能力强、观赏价值好的野生灌木共31种,如表2所示。
观花灌木有美丽胡枝子、杭子梢、华东木蓝、满山红、羊踯躅、鸡麻、芫花、单叶蔓荆等;观果灌木有算盘子、腺齿越橘、扁担杆、白棠子树、圆叶鼠李、紫金牛等;秋色叶灌木有卫矛和三桠乌药,前者秋季叶片红色似火,后者秋季叶色鲜亮黄色;观干灌木则有云台山特色竹种金镶玉竹,为黄槽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之变型,秆金黄色,间有绿色条纹;郁香忍冬为香花树种,粉白色小花有清香。
部分灌木具备多种观赏特征,叶果同赏者有牛奶子、大叶胡颓子、华蔓茶藨子,前二者叶背面银白色或灰白色,为双色叶灌木;花果同赏者有海州常山、宜昌荚蒾、白檀等。
美丽胡枝子、白棠子树、海州常山等体量较大的灌木可用于疏林草地、滨水绿地和庭院美化;算盘子、满山红、羊踯躅、芫花、紫金牛等植株低矮、花果美丽,可大面积配置,用作地被;楤木可作刺篱;单叶蔓荆具备极强的抗水湿、抗干旱贫瘠和耐盐碱能力,适合连云港等海港城市用作海岸防浪固堤植物。
图3 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图4 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spectabilis
表2 云台山野生观赏灌木资源
2.2.3 野生观赏藤木资源
藤本植物穿插于乔灌草各层次之中,合理应用,可以美化竖向环境,丰富植物层次,完善植物群落,增加单位面积绿量。本研究共筛选出野生观赏藤木18种,包括云实、杠柳等攀援状灌木,如表3所示。威灵仙、太行铁线莲、毛果扬子铁线莲、木通、云实、葛藤、杠柳可用于观花;槠、南蛇藤、木防己、软枣猕猴桃、菝葜、华东菝葜等主要用于观果。该18种藤本植物可选作垂直绿化树种,或盆栽吊挂,用以美化树干、栏杆、扶手、立交桥、建筑立面或顶面等,构建丰富、完整、多层次的园林植物景观。
图5 云实Caesalpinia sepiaria
图6 杠柳Periploca sepium
表3 云台山野生观赏藤木资源
3 云台山珍稀濒危观赏树种保护分析
3.1 现状分析
植物资源是一种既可长期利用又时刻面临灭绝的资源,只有做到了科学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才能保证植物种质资源的永续使用。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野生植物群落稳定健康的重要举措[9]。
云台山具有一批具备区域物种多样性保护意义的关键树种,下面将其分为珍稀濒危树种、特产树种、过渡型树种 3类予以论述[9-11],分析到的各类树种基本都被表1~3所收录。
(1)珍稀濒危树种
因人为破坏或气候变化,导致生境恶化,分布范围和植株数量急剧减少的树种,部分树种甚至仅剩若干株。如红楠是云台山最珍稀树种,仅有两株,位于柳河保护区袋状沟谷内,是江苏省省级名木古树。因小气候条件良好,沟谷面向大海、温暖湿润,为该中亚热带树种提供了合适的生存条件,生长健壮,能够正常开花结果,在当地被视作奇迹。柳河少数山民家中庭院栽植少量红楠。
大叶胡颓子为岛屿型植物,生境破碎,分布于远离陆地的少数孤岛上,总数不足20株,极为珍稀。调查中曾于凰窝景区巨型楸树林下见到一幼株大叶胡颓子,疑似鸟类传播而来。因上层乔木郁闭度极高,其茎枝细弱,株高不足1 m,胸径仅有7~8 mm,估难以成年。
楸树不结果,只能无性繁殖,且易遭受虫害威胁,如不加快繁育速度,亦有灭绝可能。其作为云台山的特色树种,多有胸径在半米以上的巨株。当地林业部门已经予以充分的重视,对其进行了大量无性繁殖,但在当地城乡中使用仍然较少。
因采挖严重,调查过程中仅发现若干丛紫金牛、满山红的分布,多位于柳河和宿城;羊踯躅已难觅踪迹,仅见山民家中有盆栽;红楠附近有少量腺齿越橘植株作为伴生种;柳河山脊赤松林附近有若干株流苏幼株,成年植株仅有孔望山景区分布的一株800年老树;单叶蔓荆于东西连岛有少量分布;四照花在调查中未见,仅见文献记载[9]。
(2)特产树种
部分树种在江苏省仅于云台山有分布,属云台山在江苏省内的特产树种,国内其它地区也较少见。代表树种有金镶玉竹、三桠乌药、流苏、大叶胡颓子、腺齿越橘、太行铁线莲、毛果扬子铁线莲、朝鲜槐、水榆花楸、郁香忍冬(表1~2)等[2],具备重要的研究意义。
近些年来,部分学者在云台山发现多种江苏省原本不曾予以记录的新种,如裂叶水榆花楸(Sorbus alnifolia var.lobulata)、毛山荆子(Malus mandshurica)、毛萼野茉莉(Styrax japonica)、玉铃花(Styrax obassis)、毛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 var.tomentosa)等[12-13]。可见,云台山植物种质资源处在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3)过渡型树种
云台山植物区系具有鲜明的南北过渡特征,植物区系属于温带范围,其组成部分和华北地区大致相同;地史上云台山长期与大陆隔离而居于海中,气候优越,在植物区系组成中又出现一些亚热带成分[2]。因此,多有树种以云台山作为其分布的南界或北缘。
赤松、大果榆、流苏、糠椴、鸡麻、朝鲜槐等以云台山作为分布南界;三桠乌药、羊踯躅、云实等亚热带区系成分以云台山为其分布北缘。这些分布区边界物种的居群扩展和消亡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应予以重点保护[9]。
3.2 保护分析
上述3类关键树种,大多具备良好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开发应用前景力,故作为观赏植物予以开发利用,是非常有效的保护手段。该种方法可以与传统的保护方式,诸如原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1)原地与迁地保护
原地保护又称就地保护,如对红楠、满山红、羊踯躅等珍稀濒危树种采取防护隔离措施,建立原地保护基地和数据库;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对重要保护树种制定专门的保护、防治预案,并建立预测预报体系;开展技术培训和研讨等。
植物迁地保护是指把植物的个体、器官、组织等部分移至其自然生境之外进行保护,是抢救珍稀濒危植物的最后手段[14]。可以选取云台山自然条件较好的优势地段,建立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在连云港本地建立植物园,引种栽植予以保护;适量采集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实或延存器官进行低温保存;通过组织培养等现代培育方式,在短时间内培养大量脱毒苗并予以栽培繁殖、储存种质等。
(2)作为观赏树种予以引种、繁育,结合园林开发利用予以保护
一种特殊的迁地保护。一方面,位于深山内的珍稀濒危树种数量不断锐减,亟须通过扩充植株数量和分布范围予以保护,防止其灭绝;另一方面,我国城乡园林树种多样性过少,需不断开发本土植物资源,用具备地方特色的植物来美化城乡。通过引种扩繁来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云台山的珍稀濒危树种、特产树种和过渡型树种,可对其进行繁殖试验,建立资源苗圃,进行生态习性、适应能力、抗性生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15],通过选育获得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优秀品种,应用到苏北、皖北地区的城乡园林中去。对于部分适应能力强者,可直接采取种实、繁殖器官、实生苗或野生萌蘖苗予以培育、应用。
开发利用工作要严格建立在保护原有野生植株的基础之上,如在对野生植株的种实或繁殖器官进行采集时,要特别注重对母株的保护。对于拥有较多数量个体的野生种,必须以多株母株作为对象,平均采集,减轻对于单株母株的采集负担。采掘野生实生苗或萌蘖苗时,要仔细观察新生苗的数量,按照较低的比例适度采掘,避免过度损耗自然资源,造成某种珍稀濒危物种的更新缺失,结果不仅未能保护、扩充个体数量,反而弄巧成拙,加重了该种植物的濒危程度。
4 结语
连云港云台山的野生观赏树种具备多样且独特的观赏价值,各类乔木、灌木和藤木具备良好的观花、观叶、观果或观株型价值,可予以引种、开发,利用至苏北、皖北等地区的城乡园林中,创建自然健康、富有新意、优美生动、层次丰富的乡土野生植物群落。
在野生观赏树种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红楠、单叶蔓荆、大叶胡颓子等珍稀濒危树种,在原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引种、选育和栽培研究,通过园林开发利用来扩充其植株个体数量,扩大分布范围。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云台山的珍稀濒危树种必定能够焕发生机,在美化港城或其它气候型相似的邻近城乡中发挥重要作用。
注:文中照片皆为张佳平拍摄。
[1] 陈俊愉.新形势下中国城镇绿化展望——为实现城镇绿化物种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树种规划与苗圃建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S2):140 -143.
[2] 吴舟.云台山植物名录[M].北京:植物文献出版社,2001:1,6-7.
[3] 徐宏强,仲磊,王定胜.连云港云台山森林植被恢复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3):36 -38.
[4] 张勇,胡海波,黄进,等.连云港云台山规划造林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9,38(1):41-45.
[5] 于法展,李保杰,单勇兵,等.连云港云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健康评价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3):61-68.
[6] 唐凌凌,教忠意,徐自坤,等.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三明学院学报,2008,25(4):432-437.
[7] 薛翠花,薛中官.云台山观赏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江苏林业科技,2002,29(3):44 -45.
[8] 戴启培.牯牛降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9] 吴小巧,丁雨龙.江苏云台山物种多样性及保护[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2):207 -211.
[10] 吴小巧.江苏省木本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及其保障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11] 吴小巧.关于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立法和保障机制的思考与建议[J].江苏林业科技,2007,34(1):50 -54.
[12] 叶康,刘启新,邓懋彬.江苏省维管植物分布新记录(二)[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19(3):89-90.
[13] 叶康,刘启新,邓懋彬,等.江苏省维管植物分布新记录(一)[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17(4):70 -72.
[14] 吴小巧,黄宝龙,丁雨龙.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现状与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2-76.
[15] 曹秀芹,宋维春.江苏省云台山区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初报[J].中国果树,2004,28(1):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