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夏秋蔬菜淡季的成因及克淡技术措施
2013-12-08肖日新吴海云邓长智
肖日新 吴海云 邓长智
随着海南农村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海南蔬菜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据2011年调查统计,全省冬春北运蔬菜面积近20万hm2,产量450多万t,80%运往广大北方170多个城市。而夏秋蔬菜生产面积仅0.5万hm2,产量不到20万t,不仅没有出岛出口,与本省市场需求量还相差甚远。可见,海南6~10月存在严重的蔬菜生产淡季,为了有效缓解蔬菜生产与供应的矛盾,必须准确分析形成夏秋蔬菜淡季的原因,并探讨有效克服蔬菜淡季的技术措施。
1 海南夏秋蔬菜淡季的成因
1.1 不利的气候条件
海南地处北纬 18°9′~20°10′,属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9~25℃,年日照时数1 750~2 650 h,年降雨量1 500~2 600mm;总体来说,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于发展各类蔬菜生产。然而,由于季节差异较大,温光水热资源的分布不均,又造成了夏秋高温多雨、冬春少雨干旱的不利气候条件。就夏秋而言,不仅有高温热害,更主要的是受台风热气旋的影响,常伴随着频繁的暴雨水淹,严重影响着蔬菜的正常生产。据气象资料统计,全省6~10月的平均温度为27.5℃,虽较年平均温度高出2~5℃,但仍在多数蔬菜的适宜温度范围内;但其降雨量达1 100~1 600 mm,占到全年降雨量的70%。有些时段的强降水达100~200mm/h,在排水不良的情况下,任何蔬菜的生产都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比较夏秋季节中各种不利气候因子,对蔬菜生产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暴雨带来的水淹,且暴雨水淹过后,又常因高温多湿导致病害发生,进一步加速了夏秋菜的早衰甚至绝收。
1.2 基地面积不够
由于行政管辖及交通条件的限制,原来的淡季蔬菜生产基地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区。但随着城市的扩展及部分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使原有城郊蔬菜基地不断被征用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此外,海南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普遍关注冬春北运蔬菜基地建设,由于全年蔬菜生产总量供过于求,因而忽视了夏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即使有些市县扩增一些淡季蔬菜生产基地,但因没有精确计算而使淡季蔬菜基地的扩增带有盲目性。
1.3 淡季蔬菜基地结构欠合理
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淡季蔬菜生产基地,应根据辖区内的不同生态条件及城市居民的消费习惯,规划布局多种类型的淡季蔬菜生产基地,并形成合理的结构,才能发挥有效的渡淡作用。但我省各市县在淡季蔬菜生产基地布局与建设中,仍是以旱露地渡淡蔬菜生产基地为主,而设施渡淡蔬菜生产基地面积偏小,水生蔬菜生产基地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使在旱露地渡淡蔬菜生产基地中,也很少注意叶菜类与果菜类的结构比例问题。
1.4 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全省各市县的原有常年蔬菜基地因主要布局在城镇近郊,虽地势平坦,但排水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常因暴雨造成水淹而不能正常生产淡季蔬菜。为防暴雨和虫害,近年各地修建了一些设施大棚,但因棚型结构与覆盖材料等因素,抗风与降温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因此在高温季节仍难以正常生产渡淡蔬菜。
1.5 科学种菜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在海南淡季蔬菜生产中,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其一,品种问题,除品种结构不合理外,尚缺少耐湿热的专用渡淡蔬菜品种。其二,由于常年蔬菜基地复种指数高,土壤退化与连作障碍严重;突出表现为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含量降低、重金属与白色污染严重等。其三,由于夏秋高温多湿,常导致病虫为害严重,增加了安全生产的难度。其四,均衡生产水平较低,加上受不利气候因素影响,淡季蔬菜生产的可控程度不高,人为因素导致生产量的淡旺差距。
1.6 淡季蔬菜贮运技术滞后
海南淡季蔬菜是以叶菜类为主,在夏秋高温季节更容易失水萎蔫而影响外观质量;在流通环节中,淡季叶菜极不耐贮运,货架期短,使经营效益降低。海南由于冬季瓜菜外销量大,各种贮运设备的投入也相对较大;而对淡季蔬菜的贮运设施却很少投入,贮运技术的研究也滞后于冬季瓜菜,亟待加强。
2 有效克服海南淡季蔬菜的技术措施
2.1 科学规划布局夏秋渡淡蔬菜生产基地
海南渡淡蔬菜生产基地,要能在夏秋高温多雨季节正常生产。首要考虑的条件是排水良好;其原则是,不管下多大的暴雨,一定要雨停土干。至于土壤类型,可以砂质壤土为主,土层可比冬季瓜菜用地相对浅些。据此条件,海南各市县的淡季蔬菜生产基地可以跨行政区域布局,从全省的角度规划并建设若干个能起调节作用的规模化淡季蔬菜生产基地。如五指山海拔500 m以上的高山蔬菜基地,具有昼夜温差大、病虫为害轻、排水良好等优势,可发展成全省渡淡蔬菜的重点调节基地。
2.2 精确计算出所需淡季蔬菜生产面积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食物结构的改变,吃商品菜人口的人均日消费新鲜蔬菜量已降为0.4 kg左右,即年人均消费新鲜蔬菜为146 kg。
而淡季蔬菜生产基地包括叶菜类与果菜类,平均每年按6茬计算,每茬平均667 m2产商品菜为750 kg,每667 m2年产商品菜约4 500 kg;即每667 m2菜地可供人口为4 500/146=30.82人。也就是说,人均需安排菜地666.7/30.82=21.6m2。如果本地菜自供率要求达到70%,人均至少安排菜地21.6×70%=15.12m2。某市(县)若吃商品菜人口为100万人,则需规划淡季蔬菜生产面积为100×15.12=1 512 万 m2。
2.3 积极引进与推广耐湿热的渡淡蔬菜品种
海南夏秋淡季正是高温、湿热的季节,因此渡淡品种的选择首先要考虑耐湿热性;在目前情况下,本省耐湿热品种较少,必须加强引进与示范推广。而根据本省夏秋季的气候特点,渡淡品种应以耐湿热的速生叶菜为主,主要有菜心、生菜、空心菜、小白菜、芥菜等;同时还要适当安排一些耐湿热的瓜果豆类蔬菜,主要种类有黄瓜、粉皮冬瓜、丝瓜、苦瓜、茄子、豆角(豇豆)等;为考虑合理轮作及品种搭配的需要,对于规模化基地而言,速生叶菜应保证70%~80%面积。其他瓜果豆类安排20%~30%。
2.4 设计与应用抗风、降温型大棚
为减少夏秋渡淡蔬菜生产中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设计与应用抗风、降温型大棚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但热区设施大棚的建造决不能照搬北方大棚的设计理念,而要充分考虑抗风、降温的要求。主要是通过改变棚型结构与合理配置覆盖材料促进棚内空气流动,使热空气从高处排出,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对于抗风问题,要通过加强基础,重视材料质量,增设抗风支撑,确保覆盖效果,提高抗风等级。
根据我们近年开展的广泛调查及关于热区棚型结构的研究,适宜夏秋淡季蔬菜生产的设施大棚主要有倾斜式平网棚(坐北朝南、东西向、蓝网),单斜式屋脊行、拱圆形或凸形塑料大棚(可单栋或连栋,但连栋以3~4连栋为宜,2栋间连接处设置网状通风道)和双斜式抗风降温型中高档大棚。
2.5 重视速生叶菜的均衡生产
要抓好本地蔬菜均衡供应,关键是抓好菜园子的均衡生产。而均衡生产的前提是均衡播种。海南夏秋淡季蔬菜的骨干蔬菜是菜心、生菜、空心菜、小白菜、芥菜等速生叶菜;因此,淡季蔬菜的均衡播种关键是要抓好速生叶菜的均衡播种。
在速生叶菜的均衡播种中,涉及下列因素,A为某作物采收期天数即播种间隔天数,B为该作物从播种到始收的天数,C为2茬之间的土壤休闲与备耕天数,W为基地生产面积,Y为该作物种植面积占基地生产总面积的比例,X为该作物每次应播种的面积。
以上因素经数学推导与实践经验总结,速生叶菜的均衡播种应遵循如下均衡播种数学公式:X=A/(B+C)×W×Y。
例如,某淡季蔬菜生产基地为6.7 hm2,主要栽培菜心、生菜、空心菜、小白菜,其中空心菜的栽培比例为30%,因空心菜在海南的平均生育期是25天左右,采收期一般为5天,2茬之间的土壤休闲与备耕天数至少应确保3天,则每次播种面积X=5/(25+3)×6.7×30%=0.36 hm2。 即在 6.7 hm2基地中,空心菜每隔5天播种一次,每次播种0.36 hm2,就能基本保证全年的日上市量相对均衡。
2.6 适度发展水生蔬菜生产基地
海南大多数城镇周边都有一部分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尤其是东部的琼海、万宁、定安、文昌等市县,这些市县的低洼地相对较多,正好可以适度发展一些耐湿热的水生蔬菜,以作为淡季供应的调节基地。可发展的水生蔬菜种类有水芹、水生空心菜、西洋菜(豆瓣菜)、荸荠、田藕等。其中,水芹在定安、文昌、琼海等地的冬春季已有规模化种植;但在夏秋高温季节的生产难度较大,如果从栽培上,能较好地解决灌溉技术,并采取遮阳网覆盖栽培,就能使其在夏秋高温季节正常生长。
2.7 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土壤连作障碍
为了有效克服土壤退化与连作障碍,在淡季蔬菜生产管理中,要注意采取以下技术措施。①品种不能太单一,要保持合理的品种结构,坚持采取轮作制。②尽管淡季蔬菜的茬口次数多,但一定要重视茬间的土壤休闲与消毒处理。③重施优质有机肥,尽可能少施或不施城市垃圾肥,及时清除白色污染,注意调节土壤pH值。④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壤改良剂或修复剂,逐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8 重视绿色防控措施的综合运用
为减轻夏秋渡淡蔬菜的病虫为害,确保蔬菜产品食用安全,必须贯彻“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为重点,化学防治为补充”的新型防治战略。在生产实践中,要将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贯穿到健康栽培的全过程;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要有机结合,既要考虑生产成本,更要考虑实际防效;化学防治以预防性的保护药剂为主,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且一定要注意安全间隔期。
2.9 积极发展冷链贮运技术
海南夏秋渡淡蔬菜从产地到市场虽然运输距离较短,但为了减少损耗,保持蔬菜新鲜度,必须重视冷链贮运技术,逐步建成从田头预冷库,到运输冷藏车,再到销售终端冷藏库配冷货架的产后冷链系统。并根据不同蔬菜种类的特征特性,从节本增效的角度,研究集成配套的预冷、贮运、贮藏等环节的技术参数;不仅要使贮运、货架期延长,还要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现阶段可先从五指山高山蔬菜的冷链系统建设抓起,再逐步推广到其他规模化种植的淡季蔬菜生产基地。
[1]肖日新,陈贻诵,周曼.海南安全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09(23):1-3.
[2]吴海梅,叶冰冰.海口市夏秋淡季蔬菜市场销售价格变化与原因分析及其建议[J].中国果菜,2009(3):56-57.
[3]张真和,肖日新.海南和广西秋冬季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蔬菜,2012(3):7-10.
[4]肖日新.蔬菜新品种及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M].海南:海南出版社,2010:57-87.
[5]马云桥.浅谈黑龙江省淡季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J].北方园艺,2009(6):137-138.
[6]肖日新,陈贻诵,吴海云.海南蔬菜种业科研现状及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2(1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