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2013-12-08李桂芬

中外医疗 2013年6期
关键词:外感合剂灌肠

李桂芬

云南省罗平县中医院儿科,云南罗平 655800

小儿外感发热是因上呼吸道受到感染而引发,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主要以退热解毒为主要治疗方式,采用西药治疗,会起到较快的退热效果,但同时也会对患儿产生较大的副作用,鉴于患儿各脏器相对比较敏感,易受到药物影响,临床采用中药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考虑患儿自身服药较为困难,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方式成为临床验证的适宜于患儿, 效果明显的一种治疗方式[1]。 为探讨分析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式与效果,2010年5月—2012年5月该院采用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方式对小儿外感发热患儿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共收治80 例小儿外感发热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其中,观察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在3~34 个月,平均18.7 个月;病程在3~70 h 之间,平均25.4 h。 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在4~36 个月,平均19.3 个月;病程在4~69 h 之间,平均24.8 h。

1.2 诊断标准

①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参照2002年中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有关中药西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使用中药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病症的相关标准进行诊断[2]。 所有患儿临床均表现出如下主要症状:身痛或头痛、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且呈现黄或白色、口干舌燥、咽红、指纹为紫色或红色、脉滑、大便干结、小便泛黄。 ②排除标准:治疗中途换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儿;重要脏器存在重大功能障碍的患儿;具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常规进行治疗,并对发热达到38.5 ℃以上的患儿使用乙酰氨基酚液进行口服方式治疗。均以治疗3 d 作为1 个疗程。 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退热合剂进行保留灌肠治疗。 退热合剂成分:葛根、板蓝根、山楂、薄荷、甘草、僵蚕、蝉蜕、石膏和滑石。 灌肠前需要大小便排净,患儿取侧卧姿势,高位进行保留灌肠,5 mL/(kg·次),1~2 次/d, 并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病情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3]。

1.4 观察指标

从用药30 min 后起,定时患儿的呼吸、体温、流涕、咽红、咳嗽、脉象、指纹以及精神状态等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1.5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2002年中药西药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使用中药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病症临床研究和指导原则的相关评定标准,对小儿治疗情况进行评定:有效:用药2~3 d 内,临床主要病症减轻,体温下降0.5~1.5 ℃;显效:用药1~2 d 内,临床主要病症减轻明显,体温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5 ℃;治愈:用药1~2 d内,临床主要病症消失,体温恢复至正常状态。无效:用药3 d 内,临床主要病症未见好转,体温未降低或者出现上升。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比较

观察组40 例患儿退热情况:1 d 内30 例,1~2 d 7 例,2~3 d 2例,3 d 内未退热1 例;对照组40 例患儿退热情况:1d 内12 例,1~2 d 18 例,2~3 d 6 例,另有4 例患儿3 d 内未退热。 观察组退热时间明显要快,且退热情况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比较[n(%)]

2.2 两组整体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效5 例,占12.5%;显效19 例,占47.5%;治愈15例,占37.5%;无效1 例,占2.5%;总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有效13 例,占32.5%;显效13 例,占32.5%;治愈9 例,占12.5%;无效5 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整体疗效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 一般护理

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病情程度分别进行差异性护理,对发热症状比较严重、体温超过38.5 度的患儿,应使用相关药物重点进行降温处理。 另外,在进行灌肠时,要保证灌肠插入深度适宜,保证药物的疗效,要缓慢注入,1 次灌肠后若排出,可进行2 次灌肠。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4]。

3.2 饮食护理

患儿一旦出现发热现象,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能量以及水分。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4]。 同时,还会出现胃肠蠕动减缓的现象。因此,在饮食中,应在保证能量足够摄取以及体内营养均衡的同时,注意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应食用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食物,以水果汁、牛奶、青菜汤、米汤为主,并补充水分以及无机盐、维生素等。

3.3 口腔护理

患儿体热口干,食物进入口腔后容易因唾液分泌少而黏留在口腔。 口腔内如果残留的食物残渣过多,容易出现发酵,滋生细菌,引发患儿口腔炎症,因此,应在饭后及时为患儿清洁口腔,可使用盐水进行漱洗。

3.4 睡眠护理

小儿相对正常需要的睡眠时间较长,加之发热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能量,使得患儿的身体比较虚弱,如果发热严重,还可能影响到患儿的神经系统。 增加患儿的睡眠量, 对改善患儿的状态,并增强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帮助。 应让患儿多休息,同时,要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休息室内空气新鲜,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3.5 皮肤卫生护理

患儿发热中会出大量的汗,使皮肤与衣服容易出现黏贴,患儿的皮肤比较敏感,应保证患儿所着衣服舒适透气,避免对皮肤造成炎症。 同时,应勤换衣服,并对患儿的皮肤及时做好清洁,可使用温水进行擦拭,保证患儿皮肤的卫生,并利于患儿治疗中情绪的稳定。

3.6 该组患儿均采用以上方式进行了护理

对患儿顺利接受治疗, 并取得临床更好的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护理中对患儿进行充分的人文化关怀,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强了护理效果,提升了治疗效果。

4 讨论

外感发热具有发病急,病程进展快的特点,且常常体温明显较高,对于小儿而言,由于其自身的腑脏比较娇弱,容易对外感发热的感受更加敏锐,一旦不能及时有效治疗,易对患儿身体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对于体温超过38.5°的患儿,如果持续高温,且不能有效治疗,病情严重后可导致患儿出现生命危险。

临床西药对小儿外感发热症状的治疗虽然见效较快, 但由于不良反应比较明显,对于小儿而言容易增加额外的痛苦,甚至可能对正常的身体机能造成影响。 中药方式治疗临床验证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对患儿的身体影响不大,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其中,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方式是临床效果比较明显的中药物治疗方式,其主要成分为葛根、板蓝根、山楂、薄荷、甘草、僵蚕、蝉蜕、石膏和滑石,是比较常见的中药成分,对患儿身体机能的正常保持比较安全,且去热效果明显,易吸收,效果产生较快。 如果同时结合有效的护理,则整体治疗效果更佳。

研究表明,在结合护理的同时,采用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方式较之常规中药处理方式,退热时间明显更快,且退热情况更佳, 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组退热1 d 内30 例,1~2 d 7 例,2~3 d 2 例,3 d 内未退热1 例; 常规组退热1 d 内12 例,1~2 d 18例,2~3 d 6 例,4 例患儿3 d 内未退热。 另外,在整体疗效上,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无效1 例,占2.5%;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7.5%,无效5 例,占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充分表明,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方式结合有效护理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病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王妍炜.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8(8):435-437.

[2] 郑群林.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0(5):241-243.

[3] 周华堂,赵翔.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5):147-149.

[4] 李俊明.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5):56-58.

猜你喜欢

外感合剂灌肠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桑菊饮治猪外感咳嗽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宣痹祛风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100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