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

2013-12-08李世平

中外医疗 2013年6期
关键词:骶椎源性脊髓

李世平

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 629200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患者中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膀胱的生理功能受到损害,包括尿潴留、尿失禁等排尿功能的减弱,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可导致泌尿系统严重的不良后果,包括膀胱输尿管反流、膀胱结石、尿路感染,甚至可发生肾积水等症状[1-2],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也阻碍了患者的康复。究其原因,由于周围神经系统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导致其控制的尿道或膀胱的排尿功能紊乱,引发神经源性膀胱[3]。目前, 对于该并发症的干预及康复手段一直是神经内科医务人员研究的热点, 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该研究分析该院2009年3月—2012年4月该院收治的84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因脊髓损伤后而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84例,其中男52 例,女30 例,年龄为28~62 岁,平均年龄为43.6岁,颈椎损伤23 例,胸椎损伤36 例,腰骶椎损伤25 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人卫版第7 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 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 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 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膀胱功能训练:①排尿意识的训练:根据不同的脊髓损伤平面寻找引起排尿的扳机点,再对此进行意识训练,若损伤平面为颈椎和胸椎,患者一旦感觉膀胱区表现涨麻感时,应于会阴区、肛门部及大腿内侧进行扣拍,可诱使排尿冲动,对于T12以下损伤患者,可运用Grede 进行排尿,用手部触及胀大的膀胱,深吸气放松盆腔底部的肌肉,从底部向体部轻轻环形按摩,持续3 min,再从体部逐渐向耻骨处轻轻推挤,直到见尿液排除为止;②物理疗法: 采用GM2000 的中频治疗仪于患者的下腹部及腰骶部相应的穴位进行电刺激处方疗法,每次持续30 min。 间歇导尿:间歇导尿需要在患者病情平稳后进行,应选择14 号超薄单腔导尿管,注意在操作中遵守无菌原则。 在治疗期间,患者的饮水量需要根据病情的改善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般一天不可超过1 200 mL,其中在早上10:00 和中午14:00 点时饮水量不可超过200 mL,在晚上时可根据需求适当增加饮水。间歇导尿在白天需间隔5 h 进行1 次导尿,夜间可采取保留导尿,若夜间饮水量增多,可开放导尿管以排尿。 但是在每天的导尿过程中,需要记录患者自行排尿后残余尿量,若残余尿量>200 mL,则导尿每日需保持4~5 次, 若150~200 mL, 需保持在3 次/d, 若100~150 mL,需保持在2 次/d,若<100 mL,可调整为1 次/d 或隔日1 次进行。间歇导尿停止的指标如下:若每日的残余尿量在100 mL 以下,且持续1 周,则说明膀胱已经达到正常的生理功能。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进行观察并给予记录,即两组患者自给予治疗起, 到患者的残余尿量维持在100 mL 以下为止,作为患者建立规律性自行排尿的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 检验。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自行排尿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行排尿时间对比

3 讨论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神经系统受损而诱发排尿系统障碍的临床症状, 患者因括约肌或膀胱逼尿肌失去控制所致膀胱区无法正常排尿,但是不同平面的脊髓损伤,造成所对应部位的反射性膀胱,故在临床干预护理中,需针对不同的损伤部位给予不同的训练疗法,能够有的放矢地达到康复效果[4]。 以腰骶椎损伤为界面,若损伤在该界面以上,虽然中枢神经系统对骶椎的排尿中枢的传导中断, 但在骶椎部位还存在一个低级排尿反射弧,通过在患者下腹或者下肢寻找“扳机点”,并对其加以训练,患者可建立反射性膀胱。 不过若患者的骶神经根受到破坏,导致低级排尿反射弧的完整性破坏, 支配膀胱排尿的相应肌肉无法痉挛收缩,使膀胱排尿功能尚失,对于这种情况,患者需自行锻炼腹肌以增加腹内压,Crede 手法就是运用这一原理将尿液挤压出体外。 从研究结果也可知,颈椎损伤的患者比腰骶椎损伤的患者更易建立自主排尿[5]。 间歇性排尿可以使膀胱在人为干预下维持在一个生理空虚状况, 避免因膀胱过度充盈导致局部黏膜充血、坏死而诱发感染,同时还可刺激逼尿肌反射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是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1] 井永敏, 丁俊琴, 曹志坤,等.个体化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923-924.

[2] 白雪莲, 罗秋菊.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 2008,16(4):95-96.

[3] 周谋望.关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处理的几个问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26(11):997.

[4] 黄苑芬, 赖文娟, 袁群兰.电子脉冲并排尿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 2011,10(4):4-6.

[5] 李小梅.个性化护理对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8):36-37.

猜你喜欢

骶椎源性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CT 图像和重组技术在骶椎临床影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SPECT/CT 骨显像骶椎“H”征及其变异对衰竭骨折的诊断价值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骶椎神经鞘瘤MRI征象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