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乐克工艺处理城市废水同步脱氮运行效果的研究

2013-12-06李广柱张竹清武中波艾胜书边德军

关键词:百乐硝化水温

李广柱,张竹清,武中波,艾胜书,边德军*

(1.吉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长春130011;2.长春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3.吉林省城市污水处理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12)

百乐克(Biolak)工艺是德国冯·诺顿西公司的专利技术,其主要特点有:(1)污泥质量浓度较高,水力停留时间长,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较低,所以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1-2],对低温等环境条件也有较强的适应性[3]。(2)污泥泥龄较长,剩余污泥量较少且稳定[1,4],并且有利于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菌的生长繁殖。(3)悬挂链式曝气系统能耗低、维护方便。(4)采用多池合建的一体化设计,减少了占地面积。因此,百乐克系统具有占地紧凑,投资低廉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小型市政污水处理厂。

目前,百乐克工艺已经在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广泛被应用,其设计和污水处理效果也多见报道[5-6],但对其脱氮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吉林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1年的跟踪监测,对百乐克工艺同步脱氮的过程、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为其优化工艺运行、提高脱氮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某污水处理厂百乐克工艺概况

吉林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百乐克工艺,2010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按一级B标准设计,处理规模30 000m3/d,设百乐克综合生化池2座,单座总容积16 443m3。

1.2 工艺流程和研究方法

百乐克工艺流程和监测点位的设置见图1。在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1年时间里,对进、出水水质进行跟踪检测,每月不少于6次,每次检测在1天内对进水、出水采样检测2~4次,结果取平均值,同时测定生化池平均水温、污泥质量浓度(MLSS)和出水水量。生化池全程水质检测在工艺运行条件稳定,进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小的时段内进行,在1天时间内对全部7个采样点分别采样检测4次,结果取平均值,同时测定生化池沿程DO变化情况。

图1 工艺流程与检测点位示意图

1.3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COD:重铬酸钾法;TN: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NH+4—N: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NO-3—N、NO-2—N:离子色谱法;BOD5:稀释接种法;MLSS:重量法;DO、PH、水温:YSI Proplus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流量:YSI FlowTracker流量流速测定仪。

1.4 工艺运行参数

研究期间,污水厂工艺运行状况良好,实际运行各参数值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运行参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污水处理效果

进出水水质和去除率情况见表2。研究期间,进水COD、NH+4—N、TN质量浓度均波动较大。系统对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8%和86%,出水COD、NH+4—N全部达标。但TN处理效果不稳定,TN去除率在34%~73%之间,平均去除率56%。出水中氮元素主要以NO-3—N形式存在,反硝化不完全是影响脱氮效果的主要原因。

表2 进、出水水质和去除率

2.2 脱氮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反硝化脱氮的因素主要包括:TN负荷、COD/TN、水温、污泥回流比、缺氧区容积等。研究期间该厂污泥回流比和曝气池曝气量相对稳定,因此本研究重点分析了水温、TN负荷、COD/TN对百乐克工艺同步脱氮效果的影响。各次检测工艺运行条件和TN处理效果见图2。

研究期间,系统水温在7.1~26.6℃之间,平均水温仅为13.4℃。从图2可以看出,TN去除率与水温变化的相关性比较明显。取进水TN负荷为0.045~0.055kg(m3·d)-1、COD/TN 在7.0~9.0之间,生化池平均水温分别为7.8℃、12.6℃、17.2℃和23.5℃条件下的4次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见图3),各水温条件下,TN的去除率分别为43%、48%、58%和71%,水温由23.5℃降低到7.8℃,TN去除率降低了近40%,水温是影响脱氮效果的重要因素。

另外研究期间,系统TN负荷、COD/TN均波动较大。但在水温≥15℃时出水TN质量浓度全部达标。水温<15℃时,对出水TN达标和未达标时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出水TN达标的64次检测数据中,平均TN负荷0.045kg·(m3·d)-1,平均COD/TN为8.44;而出水TN未达标的11次检测数据中,平均TN负荷0.057kg·(m3·d)-1,平均COD/TN为6.61。这表明,系统在低温、高负荷条件下运行,或在低温条件下处理低COD/TN废水时,都易导致出水TN不达标。

2.3 生化池全程水质监测分析

生化池全程水质监测数据见图4~5。废水进入厌氧区前,首先与回流污泥混合,混合后COD、TN、NH+4—N质量浓度分别由319mg/L、39.6mg/L、30.5mg/L 下降到 208mg/L、28.2mg/L、14.6mg/L,NO-3—N质量浓度由1.34mg/L上升到7.89mg/L。

厌氧区前段受进水和回流污泥中DO的影响,DO质量浓度较高,之后迅速降低,COD、TN去除率分别为47%、32%。曝气区各监测点DO波动较大,DO平均质量浓度沿水流方向逐渐上升。曝气区前半段,DO质量浓度上升速度较慢,系统逐渐由交替好氧、缺氧转变为好氧环境,COD、NH+4—N、TN去除率分别为49%、74%、16%。曝气区后半段,DO质量浓度上升速度较快,COD、NH+4—N、TN去除率分别为42%、67%、7%。

图2 各次检测工艺运行条件与TN处理效果

图3 水温对TN去除效果的影响

百乐克生化池厌氧区和曝气区均具有同步脱氮的功能,但对TN去除的贡献差别明显。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RT)2.5h,TN去除量占去除总量的66%;曝气区水力停留时间(HRT)15h,TN去除量占总去除量的34%;特别是在曝气区后半段,仅占8%。

百乐克生化池内严格的厌氧环境容积所占比例极小,系统主要通过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SND)。近年来的研究表明[7-11],将DO控制在较低水平,反硝化作用将得到促进;同时COD/TN也是影响SND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碳源越充足,TN去除率越高。上述监测数据也表明,由厌氧区到曝气区后半段,随着DO质量浓度的升高,以及可利用碳源的减少,TN去除率显著降低。

因此,当进水TN负荷较高或C/N较低时,在不外加碳源或提高回流比,增加运行费用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调节曝气量,适当降低曝气区DO质量浓度,来提高曝气区同步反硝化脱氮效率。但是,降低DO质量浓度也存在着NH+4—N的硝化效率下降的风险,所以曝气量的调节应综合考虑曝气区进水C/N、TN负荷、有机负荷等多方面因素,具体的调控方法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去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图4 沿程各监测点位COD、TN、NH+4—N、NO-3—N、NO-2—N变化

图5 沿程DO变化

3 结语

(1)吉林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年进、出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该厂百乐克工艺对COD和NH+4—N的处理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8%和86%,出水COD、NH+4—N全部达标。但TN处理效果不稳定,TN去除率在34%~73%之间,平均去除率56%,反硝化不完全是影响同步脱氮效果的主要原因。

(2)水温是影响系统脱氮效果的重要因素,水温由23.5℃降低到7.8℃,TN去除率降低了近40%。系统在低温、高负荷条件下运行,或在低温条件下处理低COD/TN废水时,都极易导致出水TN不达标。

(3)百乐克生化池厌氧区和曝气区均具有同步脱氮的功能。厌氧区同步反硝化脱氮效率较高,而曝气区(尤其是曝气区后半段)受DO环境和反硝化碳源不足的影响同步反硝化效率较低。

(4)通过调节曝气量,降低曝气区整体的DO水平,是提高同步反硝化脱氮效率的重要途径,但必须权衡其与NH+4—N的硝化效率的关系,综合考虑进水C/N、TN负荷、有机负荷等多方面因素,具体的调控方法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去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1]陈克玲,罗继武.百乐克(BIOLAK)工艺优化设计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22):55-57.

[2]赵美姿,孙嘉禾,肖羽堂.百乐克工艺介绍及与其他工艺的对比分析[J].天津化工,2008,22(1):35-37.

[3]刘炳林.寒冷地区百乐克(BIOLAK)工艺脱氮除磷的去除效果[J].水工业市场,2007(4):52-56.

[4]王涛.Biolak工艺及其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0):79-80.

[5]孔宇,沈巍.百乐克工艺在宝应县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9,25(20):44-46.

[6]张晓杰,苏宏.强化百乐克污水处理工艺除磷的工程实践研究[J].环境工程,2010,28(5):51-53.

[7]王建龙,王淑莹,彭永臻,等.复合生物反应器低溶解氧同步脱氮除磷[J].环境科学,2008,29(3):655-659.

[8]吕锡武,李峰,稻森悠平,等.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好氧反硝化研究[J].给水排水,2000,26(4):17-20.

[9]王冬波,李小明,曾光明,等.内循环SBR反应器无厌氧段实现同步脱氮除磷[J].环境科学,2007,28(3):534-539.

[10]吕锡武.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理论和实践[J].环境化学,2002,21(6):499-503.

[11]胡林林,王建龙,文湘华,等.低溶解氧条件下生物脱氮研究中的新现象[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4):444-447.

猜你喜欢

百乐硝化水温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基于PLC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18B20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夏天 呼叫西瓜
MBBR中进水有机负荷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脱氮菌Flavobacterium SP.FL211T的筛选与硝化特性研究
水之上
垃圾,垃圾,不围城
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脱氮除碳研究Ⅰ:
穿越“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