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2013-12-06邓宇杰胡文杰邹玮君李碧光
吴 松 邓宇杰 胡文杰 邹玮君 李碧光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医院骨二科,广东东莞 52369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随着围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学者主张手术治疗,而老年患者受其身体素质的限制,传统动力髋螺钉治疗的术后恢复效果欠佳[1]。近年来,诸多学者研究认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争议[2]。本研究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确诊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骨折以Evans分类[3],其中,ⅢA型28例,ⅢB型24例,Ⅳ型18例。所有患者术前并无髋部疼痛,且经X线及CT检查后证实未发生股骨头缺血型坏死或髋臼发育欠佳。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 22 例,年龄 65~82 岁,平均(66.82±5.03)岁;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23例,年龄64~81岁,平均(66.05±4.9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肢股骨大转子向远侧作侧方直切口,切开阔筋膜及股外侧肌膜,暴露大转子及其下方10 cm长股骨的外侧骨面,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牵引、撬拔复位,复位满意后,在大转子顶点下方2.0~2.5 cm水平,用130°股骨颈干角定位器,选外侧皮质前后位的中点,前倾角15°打入2.5 mm的克氏针作导引针,C型臂X线机定位,再次确定导针方位及准备固定之滑动钉长度,经滑动钉组合绞刀扩孔和攻丝后,置入滑动螺钉,外接接骨板置于股骨的正外侧,分别打入皮质骨螺钉固定于股骨干。
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医护人员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心电图、X线片及B超等检查,监测血压和血糖,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以确定是否可耐受手术。患者取健侧卧位,以Moore法切开,显露股骨颈及相应骨折部位,切开关节囊。取出患者股骨头,清除其窝内的软组织,将小转子复位后,再恢复好患肢的长度。扩大髓腔后注进骨水泥并排气。粉碎粗隆骨碎块以骨水泥黏合,修复外旋肌群。术后抗感染处理,于次日指导患者实施股四头肌及踝关节性功能锻炼。对患者做好随访及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定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两组的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4]。髋关节的功能恢复以Harris评分进行判定,60~100分范围内以10分作1个等级,优秀:90~100 分,良好:80~89 分,可以:70~79 分,差评:60~69 分[5]。症状改善率=(优秀+良好)例数/总例数×100%。随访时间为 12~48 个月,平均(15.5±2.8)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手术出血量(ml)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35 35 75.3±3.8 76.4±4.1 0.020>0.05 659.5±26.4 661.1±25.6 0.129>0.05
2.2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的改善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假体松动1例,异位骨化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骨不愈合2例,髋内翻1例,拉力性螺钉切割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临床上发现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老年人因身体功能下降,实施手术的耐受能力以及活动量均降低,且极易出现跌倒等意外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6]。据有关资料报道,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可有效促进其在早期阶段实施功能锻炼,降低因长时间卧病在床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质量,可有效控制死亡率。动力髋螺钉术式治疗该病骨折愈合差,术后并发症较多,需再次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7]。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关节类材料不断完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该病的效果显著[8],获得诸多患者和研究专家的关注,对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据有关研究表明[9],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操作简单,且术中出血少、术程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朱书涛等[10]对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术式实施对比分析及研究,结果发现,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该病与动力髋螺钉术式相比,手术后期的并发症状较少,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可得到更好的恢复,特别是针对发生在高龄老年人且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较易发生螺钉松动、螺钉断裂及髋内翻等多类并发症,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而通过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式后,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更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付江,郭超,张亚民,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6):521-522.
[2]陈戎波,范少地,胡万华,等.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髋关节置换:先置入假体再行骨折内固定[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3):2341-2344.
[3]许伟国.非骨水泥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28 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6):1007-1008.
[4]潘昊鹏.半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2012,33(33):7209.
[5]张阳,彭城,刘智,等.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空心钉内固定围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198-200.
[6]陈志兵,王光林,林佳生,等.空心螺钉与动力髋螺钉加防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26-29.
[7]徐锋,吕建元,洪嵘,等.动力髋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7):1093-1095.
[8]周林军,谭均,许冰,等.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3):275-277.
[9]廖涛,张绍伟,倪卫东,等.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J].重庆医学,2011,40(14):1427-1428.
[10]朱书涛,刘洋,张明辉,等.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4):1272-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