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在路上,是一种状态
2013-12-05姜磊
姜磊
“阳光”是意料之外
光影路上,不知不觉,夏雨一走就是二十年。
1993年7月,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演员初步选定,17岁的青岛男孩夏雨被选中出演男主角马小军。姜文导演亲自把小演员们送到了京郊良乡的一个部队汽车团,切断了一切的对外联系,要求他们天天听那个时代的歌曲,看那个时代的报纸,还找来杂技团的老师教他们骑自行车。当年8月23日,电影正式开拍,这是夏雨作为演员,有生以来的第一部电影。1994年9月15 日,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奖揭晓,获得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的人是夏雨,这也是中国影史百年以来第一位威尼斯影帝。
在夏雨看来,拍电影像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事情,好多事都是被动的。就像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全国海选,父亲没有和儿子打招呼,就把夏雨的照片寄给了剧组;而作为剧组方面最有发言权的人、姜文的母亲,一眼就从千万人中选中了由夏雨来出演“小姜文”,一切就是这么简单。就这样,正在青岛二十四中读书的高中生夏雨连夜坐着火车来到北京,演了电影,成了影帝,合情合理又顺其自然。
“说真的,这事儿毕竟不是我铆足了劲儿,耗费了巨大努力才得到的,所以那会儿说的话,有时多多少少会有点随意,在别人眼里,就会觉得我不太懂得感恩。我从小到大得过很多奖,画画、滑板,从区里到县级、市级、国家级我都得过,当时以为这也就是个国际级的奖而已,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那时候真的还不知道那个奖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有多大的分量。”
“上路”是情理之中
到了2003年,夏雨主演影片《电影往事》,饰演送水工毛大兵。这个毛大兵经常去看周末通宵场,一口气就能看上四个片,好像做了一晚上梦。影片温馨又怀旧,唤醒了一代人对于那个年代露天电影的美好记忆;夏雨的表演松弛质朴,平实纯真,他为角色设计的那口夹生普通话更是深入人心。
二十几岁的夏雨已经在自己的履历上添写了《西洋镜》、《天下第一丑》等多部优秀影视作品,可他反而变得谦逊了许多,不再说那些别人听来年少轻狂的话,像是完成了男孩到男人的转变。“二十来岁的时候,我因为觉得自己运气好,对很多事都没有要求,但是别人给我了,我会更谦卑,不是谦虚是真的谦卑,因为我觉得能力确实没达到,但被大家捧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所以自信心就变得特别弱,又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去承载这个位置。我当时就觉得,我得为了这个名声啊,我是影帝啊,我得演好啊,我得让人信服啊,我得一说话就让人觉得这人真有才华啊。”
“后来发现,我变得不是我自己,装。”夏雨微笑着,带着几许自嘲,“我从小到大就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学生,没必要为了这么个名头去改变自己。作为一个人来说,享受自由就是我能得到的最大的开心。”
夏雨“上路”了。碧海、雪山、荒原、大漠……旅途,对于夏雨的意义,是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景色风光,同时又可归结为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在路上。人这一生,究竟要走多远的路?身在路上,心又在何处?夏雨的做法是,他总是亲自去看身处的这个世界,而不是依靠道听途说。
“人来到世上,就是来经历和体验的,所有的风景都带给你一些感受和感悟,然后让你慢慢地改变你自己,慢慢地去领悟生活。”
这无疑正是旅途给予夏雨的一种豁达心境。这些年来,他听从内心的召唤,率性而为,洒脱自由。拍戏就认认真真地拍,从零开始,金鸡影帝、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相继收入囊中,从容拍戏,平淡拿奖;玩也痛痛快快地玩,2006年,他在瑞士铁力士山杯中国滑雪赛上拿到单板冠军,这代表了中国业余选手的最高水平;他玩滑板、学冲浪,担任中国极限运动形象大使,他还能够变几十种近景类魔术,是剧组拍戏之余全场聚焦的“大魔术师”。
2013年,杨采妮执导的悬疑影片《圣诞玫瑰》全国公映,演员阵容祭出了全明星“大阵仗”,夏雨再度与好友杨采妮合作,出演律师薛肇文,为张震饰演的性侵案嫌疑人激情辩护……
时光留不住,倏忽一个十年,转眼又是一个十年。青涩少年“万里请缨歌出塞,十年磨剑笑封侯”,在这前后20年间,夏雨不急不躁,步履沉实,无论大银幕、电视荧屏还是话剧舞台,全面出击多点绽放,一个个鲜活坦荡的角色破空而来,一串串脚印镌刻在了星光路上。
黄金时代就是现在
如果把夏雨的电影作品放到一起,我们容易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与他合作的众多电影导演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执导影片,通过夏雨的演绎,将心中的角色由剧本上的方块文字变成了光影中的鲜活人物,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比如: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胡安(《西洋镜》)、高晓松(《那时花开》)、俞钟(《我的兄弟姐妹》)、小江(《电影往事》)、杨采妮(《圣诞玫瑰》)等等。
处女作,缺少的也许是经验和世故,但拥有的一定是激情与认真。因此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些影片中,夏雨塑造的人物个个可圈可点,浪漫与现实兼具,富有魅力和情怀;也可以说,角色就是他自己。
20年来,夏雨完成了很多的影视作品,当中有不少重量级的精品,自然也有些连他本人也不太满意的。问他其中哪个阶段是最好的,是属于他的黄金时代,他很认真地回答:“其实你所说的‘最好,也看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很多人会认为,是不是拍《阳光灿烂》的时候最好啊,因为大家往往愿意拿结果作比较,你这个戏拿了多大的票房或者你这个戏得了多少奖,大家都会拿这种结果作为一个评估标准。而对于我来说,我觉得人生有没有进步,才是我的一个评定标准。拍电影以来,我慢慢在经历更多的东西,现在的阶段,和《阳光灿烂》、和前阶段比较的话,我觉得我是在进步的。一个好的作品出来,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不是说你一个人的能力到了你就可以出更好的作品,也不意味着你的能力没到你就出不了更好的作品。所有表象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现在不更多地关注这个,我会去关注自身的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从我自身成长的角度,我觉得现在就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进而谈到中国电影,夏雨则认为属于中国电影真正的黄金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如果比较的话,我觉得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的那种创作气氛我可能更赞同吧。而现阶段,从商业角度、从经济层面大家可能会觉得非常繁荣,整个电影市场也非常繁荣,但是我觉得从意识角度从创作角度来讲,都还没有达到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
并不刻意规划方向
在夏雨近年来的作品中,合作者不乏大牌——与娜奥米·沃茨、爱德华·诺顿、黄秋生合作《面纱》,与Maggie Q、洪金宝合作《猛龙》,与郭富城、张震、桂纶镁合作《圣诞玫瑰》,与赵文瑄、伊能静合作《大瓷商》……一度给人感觉,夏雨更加倾向于国际化的阵容。对此夏雨倒并不这么认为。
“这个印象我觉得还是外界总结的吧,因为从我个人来说,我并没有刻意地去规划,要往哪个方向走。我觉得自己就是顺其自然地在工作、接戏。如果有精力的话就去拍,没有精力的话就自己调整,比如我从去年到现在就一直在休息,可能没有什么想拍的,也不想像之前那样把拍戏作为一种体验。作为演员,我觉得就算你碰不到你自己特别满意的戏,但你总还要去接戏,毕竟对于演员而言,表演是需要实践的。如果只是想等到你自己百分之百满意的一个角色你再去演的话,那恐怕等到猴年马月你也等不到,所以你还是得适当从这些有可能的角色里面选出一个你可以去接的。这样看起来,整个电影的团队对我来说就显得比较重要了,要看你合作的人是谁,即便从剧本上你没有太多可学习的东西,但你仍可以从周边的人身上去学习。所以,其实拍每一部戏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并不是说每一部戏我自己都很喜欢、都很满意,并不代表这个。拍戏拍这么多年下来,在我把该学习的或者该看到的都了解差不多了的时候,我希望能够接到真的是自己特别喜欢的角色、特别喜欢的剧本,那我现在就会花时间来等。”
或许正是这份从容的心态,让夏雨变得越来越沉稳平和。他并不能保证自己所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能像《西洋镜》里的小伙计小刘、《北风那个吹》里的知青帅子、《师傅》里的电焊工许风那样,让人感觉看得特别过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他至少做到了让每个角色身上都流露出一点点人情味,哪怕这个角色本身是比较单薄的。
人生始终走在路上
夏雨近期没有给自己安排太具体的规划,空闲的时候要么去上上英语课,要么邀上三两好友去滑雪、健身、滑水,也跟朋友聊一些故事,看看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朋友戏言,不爱滑雪的魔术师不是好影帝,可十分难得的是,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个行当,在夏雨这里偏偏得到了完美统一,他把这句玩笑话成功地变成了铁一样的事实,这可并不容易做到。
好的故事永远不会平铺直叙,人生亦如是。在夏雨的人生体验中,沿途的风景很美,生机勃勃,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又蕴含着丰富的可能性。夏夜星河长,雨霁气象新,他很享受这个过程,他在旅途中的跋涉就如同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求索。他塑造的一系列角色,有如雨过天晴,花开遍地,无不承载了他最醇厚、最纯粹的情感;他的行走绝不仅仅只针对地域概念,同样也包括精神层面上的寻求。
夏雨选择了用一份宁静的心境去继续他的电影旅程。他的人生,始终走在路上,沿着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那条风景线,被时光的大手指引前行,去体验感悟那不可预知、不可掌控、不可言说的美妙与幸福。
“走在路上,代表的是一个状态,人生本身,从生到死,其实一直是一个走在路上的状态,在路上经历各种事情,欣赏各种风光。从微观来讲,你出去旅游,你每天都是在路上,都是在体验每天的时光、每天的生活,体验生命对于你的意义。所以我觉得,在路上就是我的一个人生状态,我也非常喜欢这种状态。”
【责编/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