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蔬菜病毒病的有效药剂
2013-12-04李翠英
一、83增抗剂。该产品是我国生产的第一种植物抗病毒诱导剂。它根据植物诱导性原理,采用人工免疫的方法,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防止被病毒侵染,降低病毒在植株体内的增殖扩散速度,具有明显的防病增产效果。使用时,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用原液0.5公斤,兑水5公斤,分别在幼苗2~3叶期、移栽前7天、定植缓苗后7天各喷1次,防效可达85%以上。
二、抗病毒可溶性粉剂。为广谱性抗病毒制剂,能抑制和杀灭病毒,避免其繁殖。使用方法:每667平方米用药100~130克,兑水稀释成400~60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洒,一般防治2~3次,间隔期5~7天。
三、高脂膜。该产品是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一种无公害保护类药剂,能在植株表面生成一层膜,有效地防止病毒侵入,对西红柿、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使用方法:发病前在植株叶面喷洒其200~5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可连续喷3~4次。
四、植物病毒钝化剂“912”。该产品主要用于防治辣椒、西瓜花叶病,西红柿蕨叶病,菜豆、西葫芦病毒病。使用方法:每667平方米用75克(1袋)药粉,加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1公斤开水,浸泡12小时,充分搅匀,待凉后兑水15公斤,分别在蔬菜定植后、生长初期、盛果期的早上和傍晚各喷洒1次。
五、植病灵乳剂。该产品对蔬菜以及小麦、玉米、烟草的花叶病、蕨叶病、矮化病有特效。使用方法:每667平方米用药83~125克,兑水稀释成800~1200倍液喷洒。防治大白菜病毒病,可在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600~800倍液喷洒,在定植前7天喷1次,定植后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六、病毒A。该产品由盐酸吗啉双胍和醋酸铜复配而成。盐酸吗啉双胍是一种广谱病毒防治剂,经释放后喷洒到植株表面,药物便可通过水孔和气孔进入植株体内,抑制或破坏病毒的核酸和脂蛋白的形成,阻止病毒的复制过程;醋酸铜可保护植物及预防其他菌类引起的病害,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使用方法:一般在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粉剂100~200克,兑水稀释成400~500倍液喷洒,每隔7天喷1次,连喷2~4次。防治番茄花叶病和蕨叶病、辣椒病毒病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控制病毒病的扩展。
七、弱毒疫苗N14。将该产品接种到西红柿、辣椒体内,可防止花叶病毒感染。一般每667平方米用该制剂1毫升,在西红柿1~2片真叶分苗时,洗净西红柿根部的泥土,将根部浸入该制剂100倍液中,30分钟后栽植。也可将该制剂用无毒水稀释50倍,在西红柿、辣椒2~3片真叶时喷洒接种。
八、卫星核糖核酸(卫星病毒)S52。该产品可用于防治黄瓜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使用方法与弱毒疫苗N14相同。如果将其与弱毒疫苗N14等量混合使用,则防效更佳。
九、抗毒剂1号。该产品可有效地抑制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对豇豆、西红柿、辣椒和白菜的病毒病有较好的防效。可用该产品300~400倍液,从植物苗期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十、病毒灵。可在蔬菜苗期或发病初期,用病毒灵500倍液喷洒,结合病情可隔7~8天喷1次,连喷3~4次。
此外,还有抗病毒可湿性粉剂、病毒净、病毒清、高锰酸钾、小叶敌抗病毒营养液、菌克毒清等,均可用于蔬菜作物病毒病的防治。
(湖南省沅江市农业局 李翠英 邮编:4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