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伐他汀缓释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2013-12-04马彬邓美娟
马彬 邓美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急性综合症,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笔者采用氟伐他汀缓释片联合氟吡格雷对58例UAP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12月本院治疗的UAP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入选患者均符合UAP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和其他心脏病等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ACEI、阿斯匹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次,口服,1次/d;氯比格雷(波立维),首次口服300 mg/次,以后75 mg/次,口服,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
1.3 评价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为:(1)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80%以上;(2)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以上;(3)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低于50%[3]。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HDL-C、hs-CRP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 hs-CRP(mg/L)对照组(n=29) 治疗前 6.16±1.35 3.12±1.24 4.41±0.85 0.86±0.36 8.75±1.41治疗后 4.45±1.07* 2.58±0.59* 3.42±0.98* 1.12±0.48* 3.45±1.35*治疗组(n=29) 治疗前 6.11±1.48 3.13±1.38 4.35±0.97 0.83±0.38 8.71±1.48治疗后 3.41±0.67*△ 1.71±0.67*△ 2.76±0.78*△ 1.42±0.55*△ 1.31±0.85*△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UAP具有发作不规律性,一旦出现不稳定性发作则往往说明病情的加重。UAP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血管内粥样斑块内出血及纤维帽裂隙使血小板大量聚集和血栓形成进而影响心肌供血,导致心肌氧供需失调而引发心绞痛的发作。UAP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有不稳定斑块,斑块破裂使血小板聚集和凝血作用增强,形成血栓使冠状动脉痉挛引发心急性血管疾病[4]。
UAP的治疗应该用调脂类药物和血小板抑制剂类药物。对患者进行调脂可以很好的防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激活和聚集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控制血小板聚集能防止血栓的形成[5]。hs-CRP可促进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斑块结构,使斑块破裂,患者hs-CR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6],降低患者hs-CRP水平也是预防和治疗UAP的重要部分。
氟伐他汀作为第二代人工合成的他汀类药物,它除了调脂作用外,还可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易损斑块,缓解心肌缺血症状[7]。氟伐他汀缓释剂具有释放平稳、均衡,接近零级释放,缓慢释放时间可长达8 h,从而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药效更持久。它在肠道吸收缓慢,延长了肝脏对药物的接触时间,能够避免肝脏对药物摄取的饱和作用,减少了系统的不良反应。研究显示,氟伐他汀缓释片除了具有显著的降血脂能力外,还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能够降低动脉内膜的厚度,并降低斑块破裂,从而达到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目的[8-10]。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强效抑制剂,它能有选择的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抑制纤维蛋白和糖蛋白的结合,同时它还能阻断其他激动剂释放ADP引起的血小板的聚集,从而抑制血栓形成[11]。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的有效率高,其治疗后TC、TG、LDL-C、HDL-C、hs-CRP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氟伐他汀缓释片联合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UAP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1]殷淑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7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2):35-37.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
[3]王志,刘野.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介素6、超敏C 反应蛋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54-55,58.
[4]杨玉榕.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57-158.
[5]张亚梅.不稳定型心绞痛联合治疗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5):769-770.
[6]陈本渊,钱利华.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冠心病检测中的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0):15-17.
[7]何茂莲.氟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MMP-9的影响[J].西南军医杂志,2010,12(1):22-24.
[8]王雪萍,康怀然,王冰.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调脂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77-79.
[9]Rinaldi B,Donniacuo M,Esposito E,et al.PPARαmediates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simvastatin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zymosan-in-duced multiple organ failure[J].Br J Pharmacol,2011,163(3):609-623.
[10]Parizadeh S M,Azarpazhooh M R,Moohebati M,et al.Simvastatin therapy reduces prooxidant-antioxidant balance; results of a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J].Lipids,2011,46(4):333-340.
[11]李茹萍.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05-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