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书院制为平台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研究和探索
2013-12-04王剑敏蒋星红
龚 政,王剑敏,钟 慧,蒋星红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7)
书院制建设是近年来在我国内地一流高校悄然兴起的一种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新机制,其基本理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个性培养,全面发展”。从实践情况看,在高校引进书院制不失为一个务实的方向,能丰满学生的人格教育和个性教育,为社会输送具有更高素质的人才。
一、书院制基本情况
1.书院制介绍。书院制是实现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1]。书院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非形式教育,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实现学生医理文渗透、专业互补、个性拓展,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学习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国外(境外)书院发展情况。在国外,书院被称为住宿学院,源于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后来为美国哈佛、耶鲁大学效仿,并延续至今。目前大致有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英国书院模式、以哈佛、耶鲁为代表的美国书院模式和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代表的融西方学院制与中国传统书院制文化特色于一体的书院模式,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国外(境外)书院制建设情况比较
3.我国书院发展现状。在我国,书院是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机构。它萌芽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明,普及于清代,在清末被改为学堂。古代书院不仅是师授生学的教学机构,也是研究学术、传承文化的重要基地。目前,国内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大学等重点高校已开展书院制建设的实践探索,其基本情况见表2。
二、书院制建设必要性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的深刻变化,医学教育也应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2]。现代医学人才必须具备全方位的知识智能构架,即除了注重医学专业知识,还要融入文学、艺术、伦理、法律、心理、社会学科的知识,着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3]。审视我国传统医学人才培养实际,在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而构建以书院制为平台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改革正是解决这些不足的内在需要。
1.是高校回归大学本位,提高办学水平的本源要求。建设以面向医学类学生为主的书院,既是回归大学本位,提高办学质量指导思想的要求,也是坚持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培养模范公民办学理念的体现。实施书院制,实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育人思想,这种根植于学子内在的潜质培育必将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育人的本源要求。
表2 国内高校书院制建设情况一览
2.是我国当前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现实需要。实施书院制,接受国际医学教育先进理念,改革与完善高校内医学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是我国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如何从目标到模式进行设计的一项重要改革。
3.是改革与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重要途径。实施书院制,加强医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是适应新型医学教育模式和现代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它有利于构建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的“三早”医学教育新模式,有利于学生早期感受医生、感受病人、感受医院、感受社区,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使我们培养的医生能肩负起中国未来的健康责任。
三、书院制建设方案
在医学类学生中探索实施书院制管理模式,可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的“住宿学院制”经验的管理模式,将医科类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汇聚在一个小型社区,共建师生亲密互动的学习生活共同体,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建设目标。书院的建设,是通过丰富与完善医学生第二课堂,建立系统的医学人文素质课外载体,形成多维度、全过程、多方位医学人文素养培养体系。其建设指标、相关设施配套应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高校书院标准。
2.建设原则。书院作为一个住宿学院,应重点建设好相应的基础设施与软性配套条件,使书院不仅是学生住宿的地方,更是学习、交流的场所,让书院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家。书院定位于本科生教育的第二课堂,每一个被选拔进书院的学生都有双重身份,既隶属于书院,同时也是原所在学科专业学院的学生。
书院要拥有独立的行政机构、教师和教辅人员,负责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生活,对每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个性化关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建设内容。(1)书院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学生与导师宿舍、图书资料室、电子阅览室、学生讨论室、学生多功能活动中心。(2)导师队伍建设。书院需为学生指派学业导师,导师负责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问题,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入口,指导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时调整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使导师与学生建立密切的“亦师亦友”关系,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向导。(3)素质教育平台建设。书院需建设多维度全方位的人文素养课外载体,通过建设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人文服务特色基地、医学人文馆等,开发一批由知名专家讲授的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人文情怀。(4)科研素质与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书院需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以达到提早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素质与能力,提早培养批判性思维,提早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实施书院制,将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方面得到较大的突破:一是打破传统的行政班级和专业界限,彰显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的育人功能;二是通过改革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实现学生管理由班级管理向社区管理的实质性转变;三是转变传统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培训、轻培养的格局,彰显书院教育重思想、重人文、重心智的特色;四是改变目前传统教育中渐行渐远的师生关系,重构亲密互动、教学相长、和谐相融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与示范作用。
[1]http://baike.baidu.com/view/9300699.htm.
[2]张大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9.
[3]凌保东.现代医学发展趋势与高等医学教育的应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2011(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