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

2013-12-04胡柏翠

成人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胡柏翠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提出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设教学团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后分析了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最后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途径进行了探讨,旨在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一、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设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指的是以先进的职教理念为指导,以开发、设计和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1]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高职教育办学方针内涵的新变化,使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有了更高的目标。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由此可见,在高职教育办学方针中增加了一个“研”字,赋予了新的重大意义。职业教育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相应领域的科研水平,如果没有产学研结合,那么,“以服务为宗旨”的要求就难以落到实处。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就是要鼓励教师开展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协助或牵头解决企业技术上的难题,提高教师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高职院校统筹协调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四大功能,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也要围绕如何更好地提升这四大功能来开展。

二是以校企合作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大大拓宽了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即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要围绕一个核心,突出一个重点,抓住一条主线。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要适应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就必须广泛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等方面将会有更广泛更深度的合作。

三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教学团队成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高职院校将继续推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将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及时引入教学内容,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便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必须以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为第一要务,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1.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难以突破

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但是专兼结合教师队伍的建设,依然存在难以突破的瓶颈。

一是教师结构不合理现象十分明显。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出现在校生人数急剧膨胀,师生比拉大,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虽然职业院校也在不断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大批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但他们实际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并不多,造成师资结构严重不合理。面对师资短缺,高职院校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教师。短短几年时间,致使有些学校青年教师比例过半,甚至已超过了60%。[2]特别是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或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相对缺乏,造成了师资队伍中“双师”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现象,这就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是在兼职教师的选聘与管理方面,出现诸多困难与问题。在选聘问题上,由于企业高职称、技能强的专业人才本来就不多,而有生产技能的不一定就能胜任教师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往往会遇到一师难求的情况。不少学校总瞄准企业老总,而他们真正来学校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由于企业与学校工作日完全重合,所要聘请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不可能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有大段的时间集中授课,这就给兼职教师的聘请增加了困难。在管理问题上,受限于当前体制与人事制度,兼职教师与学校没有人事上的隶属关系,仅仅是被聘与聘任的关系,因而学校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也就比较松散,学校规范的管理措施难以落到实处。这些给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挑战。

2.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平台难以搭建

目前,高职院校正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双师型”教师,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

一是教师下企业锻炼实效不佳。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虽有所改善,但专业教师大多缺乏企业一线实践经验,很难与生产一线技术改进与创新形成无缝链接。虽然开展了部分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联合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活动,但由于参与面不广,时间上缺乏连续性,不少教师下企业锻炼流于形式,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很有限。

二是专任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意义不大。目前对职业资格书的认定不规范,制度也不健全,为拿证而考证,无益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是针对专任教师技能培训的机构或研修基地匮乏。为了让专任教师及时了解社会用人需求,了解新行业、新工种,出现了一些职业培训机构或素质提高的研修基地,但这类机构或研修基地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达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实效。

四是缺乏对兼职教师岗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的高素质人才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教育方法与技巧的培训,因此他们的教育教学素养难以达到要求,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教学团队的产学研结合难谋校企双方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

职业院校往往强调政府以及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还很少思考如何用自身的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等,特别是没有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建立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职业院校无法协调好与企业、行业的关系,尚不能真正建立起合作的长效机制;从政府层面上看,虽然政府和职业教育学界想方设法解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问题,但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仍然缺乏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缺乏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根本措施;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虽然希望相关学校为自己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合作主体难谋校企双方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在这种状况下,校企合作中的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同开展师生技能大赛、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工作也就难以真正实现,教学团队的产学研结合就难以落到实处。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

1.共享校企合作资源,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一是加大校内专任教师的培养力度。根据教师个人实际情况与教学的需要,通过采用定期与不定期实践相结合、中长期与短期实践相结合、综合性与单项性实践相结合、脱产与不脱产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分期分批地将专任教师派遣到企业“挂职”实习,顶岗锻炼,参与企业生产管理、项目论证、技术改造、产品营销和职工培训等。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等内容,以提高本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能力,从而改变理论知识过硬、实践技能缺乏的现状。同时,进一步完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标准,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重视兼职教师的选聘,要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选聘一批精通本专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从事兼职教学工作,建立“兼职教师动态资源库”。另一方面要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明确兼职教师的责任、义务、权利,对他们进行定量考核与动态管理。针对兼职教师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对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了解不多的状况,就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相关培训,培养其教育意识,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鼓励和支持兼职教师申请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将兼职教师管理纳入专任教师管理范畴,摆脱原有单纯聘任管理模式,使受聘兼职教师全方位参与学校各项教学建设工作,享受学校相关的福利待遇,树立其主人翁意识,增强兼职教师的积极性。[3]

2.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优化教学团队双师结构

一个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一般应具有三个梯队层次:第一梯队是专业带头人,他们是专业开发和建设的领军人物,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和灵魂,是确保团队共同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他们既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创新的教学思想,又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良好合作精神与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第二梯队是专业骨干,他们是专业领军人物的接班人,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培养他们的“双师”素质,而且要培养他们传承团队精神能力和领导、组织才能,调动年轻教师参与团队建设的积极性。第三梯队是专业发展的后续力量,主要是刚毕业的优秀硕士研究生、青年教师。

为达到优化教学团队结构的目标,我们就必须依托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一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作用,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基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并通过校企联合进行项目或产品技术开发,提高专业教师科研能力。二要进一步完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标准,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三要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要在学校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老中青三结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3.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教学团队水平、影响与辐射能力

一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高职院校应主动与企业探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问题,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职业岗位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保证毕业生顶岗实习和优先就业。利用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与企业共同创立集科研、生产、应用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经济实体,利用经济杠杆把双方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师生共同参加合作企业的生产、设计、改造、研发等环节,促进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二要积极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高等职业学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高职院校应优先向企业转让科研成果和专利,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研究所等,共同开发和完成合作项目,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企业兼职教师可以参与学校的课题申报,参与教研教改和职称评审等。高职院校还要积极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器,为企业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等支持。此外,针对企业需求,高职院校要发挥教育培训的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量身定制的继续教育和在岗培训等服务,[4]以此来发挥教学团队的服务功能,提升教学团队的影响辐射能力。

[1]胡柏翠,周良才.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79.

[2]张德昕,吴昕慧.关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10):66.

[3]翟斌,汤晓伟.示范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57.

[4]张科丽,张志成,刘世美.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理论基点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3):8.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