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需要奖励的
2013-12-02蒋加信
蒋加信
随手翻开2012年10月份的《教师博览》,看到韩蕊兰老师写的《别用奖励扼杀孩子》时,很是震惊,被题目深深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看完全文。不过在看完后,一时真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在此之前,我一直这样想:面对娇生惯养的一代,骂不得更打不得。我们作为教师的,要教育他们,更多的要靠鼓励与奖励。一直以来我都是这么做的。可韩老师在《别用奖励扼杀孩子》一文中却说奖励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顿感方寸大乱,自觉罪孽深重。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教育孩子需不需要奖励呢?苦思冥想了好几天后,我觉得对孩子来说,是需要奖励的。
先从韩老师举的两个例子说起吧。在一开始,韩老师以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生物学家孟得尔的事例引开,说明“成功来自兴趣”,兴趣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最大推动力。“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这话我深信不疑。但一个非常的现实问题是我们的学生中有多少个人在学习上有兴趣?有多少个学生能像爱因斯坦和孟得尔那样坚持自己的兴趣并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探究呢?以特殊性来说明普遍性,这是很不合理的。因我在农村初中教书,恕我孤陋寡闻、见识浅薄,就我教的这几年来看,发现每班最多有三分之一的人对学习有兴趣,而更多的是对上网玩游戏、看电视、打球有兴趣。我们对那些在学习上没兴趣的孩子怎么办呢?批评吗?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耐心劝说吗?收效甚微。现在韩老说又奖励不得,怎么办呢?难道放任不管,让他们自生自灭吗?显然我们不能这样,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所以我认为,在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发的内部学习动机时,教师不得不从外界施与激励,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很有必要的。
再说说韩老师的观点吧。在文中,韩老师这样写道:“孩子因为吃光他们所有的食物,完成家庭作业或整理好卧室而得到奖励。……所以当我们做了某事而得到报酬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假定该任务是无趣的、痛苦的——即便任务本身并不是这样的。”看到这里,我一直在想:韩老师是做什么工作的呢?你在每月领到工资时是否也事先假定你所从事的工作是无趣痛苦的呢?那些因工作成就突出而受到表彰奖励的人是不是也是因为完成了无趣的工作呢?如果他们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怎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我也不知道韩老师你在受到表彰时,是否会因它破坏了你的兴趣而痛哭流涕?还是觉得兴趣油然而生,甚至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呢?
在文中,韩老师还写到:“……但是,当任务本身是我们兴趣所在的时候,奖励却会破坏我们的内在动机而降低我们工作的积极性。”接着,韩老师亮出了她最重要的观点:“奖励带来的更大恶果是,它还会扼杀创造性。……”看到这里,我觉得更加费解。按照这种逻辑,是否可以肯定那些在家里或是在学校里受到过各种奖励的孩子就对原先所感兴趣的事就兴趣全无、创造力贫乏了呢?显然不是这样的。照这种逻辑说来,居里夫人在第一次得到诺贝尔奖之后,她的科研兴趣就遭破坏了,就不可能得到第二次诺贝尔奖了;袁隆平在受到国家表彰奖励之后,他的创造性就没了,就不可能有亩产超过900公斤的超级稻诞生了。这显然是违背事实的。由此可见,奖励与扼杀人的想象力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对待奖励。对孩子来说,关键在于我们引导得怎么样。居里夫人把各种奖章拿给孩子当玩具,我想这是我们引导孩子对待奖励的正确态度。
最后,谈一谈奖励本身吧。奖励是对人的一种肯定与鼓励,这是许多人(包括孩子)所渴望的。人有多种需要,获得他人与社会的肯定和赞许,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心理学常识。在中国这样一个对面子有着特殊喜好的国度里,孩子在学校里受到奖励,哪个父母不觉得脸上有光呀?他们可能因此更加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这未尝不是件好事。相反,当孩子表现有进步,甚至有了较大进步时,我们还是无动于衷、一声不吭,那孩子会不会觉得我们对他们太冷漠、太不关心了呢?会不会因此而伤及孩子的学习兴趣呢?当然,奖励有多种形式,主要有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孩子来说,我们应以精神奖励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但对农村一些家庭贫困的孩子来说,有时物质奖励显得更为迫切。面对日渐高涨的高中、大学学费及校园消费,如果我们能对他们当中一些品学兼优的人,实行物质奖励,如免去他们的学杂费,是不是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意志呢?是不是更能使其心无旁骛专心学习呢?所以我觉得人光有兴趣也是难以活下去的。
奖励与惩罚,对教育来说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我们能在孩子需要奖励时给予恰当的奖励,就能给孩子插上一双更大的想象的翅膀,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地址:江西省广丰县社后学校 邮编:334616)
责编:徐艳兰
欢迎订阅 欢迎赐稿
《教师博览》(原创版)
2013年第4期要目
【博览人语】
别让成功忽悠了你 茅卫东
【叙事】
老师,你是那么重要 侯登强
留住童心叶书权
“离经叛道”三十年凌宗伟
因势利导当“后娘”李 迪
让每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胡 兰
【人物志】
十年,我的朝圣路 赵学东
【征文】
冷笑话,热转身 刘会然
那些个“第一次” 廖纪元
蜕变李月荣
一封匿名信邢成云
【征文】
把根留住
——聚焦汉字教学 刘 方
寻找汉字之母 刘发建
发现汉字之美
——听课手记杨 斌
寻汉字之根 觅华夏之魂 王洪顺
识字教学:让学生触摸文化的根基 冒继承
心中有故事 眼中有儿童
——我对“寻找汉字之母”的思考 唐 婉
与时俱进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 庄华涛
观点与争鸣 史 峰等
【视点】
教育走向三思李振村
当原创成为赝品周世恩
校园里的家长义工张 斌
【专栏】
你是你自己的解放者谢 云
环境教育:珍惜生命的另一半江卫社
我也是“雷夫”蔡兴蓉
【课堂】
“一课一得”的台湾阅读教学课宋运来
【书话】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 一切医学总是面向阳光梁卫星
一盏不灭的心灯
——读谢云《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
王蓉芳
【文苑】
另一条河流梅玉荣
大山女儿(小小说)雪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