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3-12-02陈晓丹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同堂跨学科双师

陈晓丹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001)

高校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陈晓丹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福州 350001)

双师同堂教学是协同教学的一个分支。这种模式不仅能解决某些课程的师资问题,还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间的良性竞争。双师同堂教学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实践证明,双师同堂教学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双师同堂;协同教学;跨学科课程

一、协同教学与双师同堂

协同教学是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并在教学中相互学习的过程。合作教师共同计划、教授、评估课程,配合对方完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协同教学(co-teaching)虽然已经存在多年,但国内教学界对它的文献记载并不多。

从广义上讲,协同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双师同堂教学(two-teacher teaching mode)就是其中的一种很特别的教学模式。双师同堂教学是一种由一对教师共同对同一学生群体的教学负责,开展合作教学的教学形式。参与的教师可以来自相同或相近的学科,也可以来自完全不同的学科。他们不仅协作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备课、组织学生活动和评价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他们共同走进课堂协作完成课堂教学。

二、在高校构建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首先,双师同堂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某些课程的师资问题,特别是跨学科课程。由于跨学科课程的跨学科性,不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来自相关学科的教师都无法很好地独立完成跨学科课程的教学。双师同堂让只有两名教师一起才能做的事如情景示范、跨专业分工等,在课堂上成为可能。同时师生比的提高也使教师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其次,双师同堂教学为开课老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发展平台。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培训机会。对于新老师来说,同堂授课更是获取正确教学资源的最好途径。同时,教师互相督促,良性竞争,也带动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高校教师在教学上倾向于独立工作,由此带来的缺陷无形地制约着现代学校教学和教师的发展。双师同堂教学提供的合作平台能有效促进教师的合作,优化学校的群体文化。

三、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双师同堂教学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各有特色。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 支持式同堂教学

支持式同堂教学指的是课堂上一位教师主讲,一位教师辅助,面向同一学生群体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主讲教师负责传授主要教学内容与发出课堂指令,辅助教师配合主讲内容,进行演示、操作、示例,或对学生进行引导、观察、巡视、检查、评估、评价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支持式同堂教学模式

支持式是双师同堂教学模式中相对高效的一种,辅助教师只须配合主讲的内容提供相应的支持,课前需要两位教师投入的准备时间与精力相对较少。但这也要求两位合作教师能高度信任对方的业务水平、相互尊重、配合默契。

2. 平行式同堂教学

平行式同堂教学指的是课堂上两位老师分别对一个学生群体中的两组学生进行内容平行的教学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能被分为两组或几组,两位教师面向各自小组教授、指导平行内容,参与、引导小组活动,或巡视、帮助学生操作,往往最后还伴有评价、比较小组学习成果。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平行式同堂教学模式

平行式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师生比的提高。将同一学生群体分为两大平行的教学组,提高了师生比,使每个平行的教学组里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在实践操练过程中也能获得来自于教师的更为个人化的反馈。

3. 互补式同堂教学

互补式同堂教学指的是课堂上两位老师交替对同一学生群体进行内容相关互补的教学的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两名教师或以对话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或根据教学内容,相互配合,教授个人专长的部分;或面向同一群体内的两组学生,先后交替教授个人专长部分。如表3所示。

表3 互补式同堂教学模式

在互补式同堂教学模式下,两名教师都是主讲老师,在课堂上都起到主导作用。两名教师将各自的专业专长结合在一起,服务于同一授课主题,让学生可以从两位老师的智慧中汲取精华。讨论或对话式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多面性的认识,也锻炼学生的批评性思维,讨论或对话的轻松氛围能有效地降低部分学生上课的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适用课程

1.跨学科课程

师资问题一直以来是跨学科课程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课程的跨学科性,教师无法很好地独立完成跨学科课程的教学,影响了跨学科课程的教学的效果。

双师同堂教学能使跨学科课程的教学效果最大化。这种跨学科合作教学由专业教师和相关学科教师共同完成,最常用的模式是互补式同堂教学模式。当然,也可采用支持式同堂教学模式:专业课教师主讲,相关学科教师配合主讲、从相关学科角度启发引导学生、组织思考与讨论,或以专家或嘉宾的身份出席课堂,提供建议,答疑解惑,讲解难点,示例说明。

2.实践类课程

实践类的课程对师生比有较高的要求,实践课上老师要负责内容讲解、演示操作、发出指令,并巡视帮助学生操作。这样的安排往往让实践课老师应接不暇。

将双师同堂引进实践课,由两名教师共同配合分担课堂工作,就有可能使两名教师有精力顾及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两名教师可以采用一主一辅的支持式同堂教学模式。也可采用平行式同堂教学模式。

3.双语课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以外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讲授专业知识,并使用原版外语教材。因此,任课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相关知识,而且要具有流畅的外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异同。因此,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从近几年各高校对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看,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满意度不高。师资问题仍是推行双语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难题。

双师同堂可以较好地缓解双语教学的师资难题。在双语课上,两位老师可采用支持式同堂教学模式,专业教师负责指挥课堂、安排课堂教学;外语老师则配合专业教师用英文讲解,诠释和指令。双语课在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的跨学科合作下,让学生不论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语言上都能得到更专业的指导。

四、高校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2012年3月我们成立了双师同堂教学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由福建省内三所高校的老师组成。2012年10月,我们的项目经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小组批准,被正式列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规划课题。

(一)实践原则

1. 合作教师的组建原则

合作教师的组建是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在组建搭档教师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合作教师自愿参与、自主选择、相互尊重、个性匹配。

2. 实施过程总原则

双师同堂是一种高度默契的合作,因此保证交流与沟通贯穿于实践的全过程是我们项目实施的总原则。

3. 评价评估原则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设计在先、记录在后。设计并记录实践每一个步骤。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问卷跟踪分析。

(二)实践主要内容

通过借鉴国内外双师同堂教学的经验,我们选择了对师生比要求相对高,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作为试点课程,选择了学生水平差距相对大的班级作为试点班级,开展双师同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参与项目的课程有:旅游英语(跨学科课程)、英语口语(实践类课程)、秘书学(双语课)。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对上述各种同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并观察记录实际教学效果。

(三)评估与评价

为了正确客观地评估双师同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参与教师进行了采访,对参与学生进行了问卷跟踪与随机采访。

1. 教师反馈

参与本项目的三门课程的6位合作教师均认为双师同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师生交流、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与沟通、并增强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参与英语口语课的两位教师认为,这一教学方式特别有助于实践课上因材施教。参与本项目的青年教师对双师同堂教学的评价很高,认为这一教学方式能够帮助青年教师自信地走上讲台,通过与有经验教师的合作与真实的课堂实践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并在合作过程中促进了新老教师间的交流,有益于形成良好的群体文化。

但参与教师都认为双师同堂若要推广与长期执行,还存在工作量大、教学成本高等现实问题。

2. 学生反馈

我们对参与三门课程的学生的整体反应进行了调查,调查结如表5所示:

表5 参与学生问卷调查汇总表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项目的三个班的学生普遍认为双师同堂教学课堂组织新颖有趣、教师的合作为课堂注入活力。大多数学生在双师同堂课上能更积极地参与思考,并认为双师同堂课的课堂活动更丰富、课堂信息量更大。绝大多数参与的学生认为双师同堂有助于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加了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增进了同学与老师的关系,在课堂上也获得了更专业的指导。

(四)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 耗时多

双师同堂教学对教师的配合提出较高的要求,为了上好双师同堂课,参与教师需要在共同备课、交流、反馈信息等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缺少时间是参与双师课的老师反应最普遍的问题之一。

解决方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鼓励参与项目的合作教师充分利用时间,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使交流渠道最大化。除了在办公室,合作教师还利用课间时间、吃饭时间、同共往返学校的坐车时间进行交流与反馈。除了面对面的对话,合作教师还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工具、电话等多种现代通讯方式进行沟通。同时,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教学日志是交流沟通的又一高效通道。通过交换教学日志,并对日志发表评论,合作教师快速有效地交换了意见,传递了信息,加深了了解。

2. 配合难

双师同堂教学是一种合作教学,合作的成功与两名教师的默契配合密切相关。没有长期持续的交流沟通,这种默契就不可能形成。没有默契的双师同堂课呆板、不流畅、教学过程缺乏连贯性,严重的还会使学生迷惑不解。

解决方案:针对这一难题,我们要求合作教师不论是在教学准备阶段、或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在教学评价阶段,保持持续的沟通。上每一堂课前,为避免配合上的不协调,合作教师有时还需要进行课前的排练和模拟教学。当然,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任何教学计划都不可能刻板地按计划加以实施。尽管制定计划时已经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境做出了预见,但预料之外的事件仍有可能出现。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双师同堂教学的难度。因此,在备课时必须留有一定的机动空间,搭档双方在行使角色职责时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四、结语

实践证明,双师同堂教学能解决目前高校教学中师资困难,并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在国内高校推行、普及这一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困难。总体说来, 这一模式是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发展都极为有利的创新之举,因此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Colette Murphy, Kathryn Scantlebury. Co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Contexts: Research and Practice[M]. Springer, 2010:1.

[2]Gately, S, Gately, F. Understanding Co-teaching Components[J].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33(4):40-47.

[3]Andrea Honingsfeld, Maria G. Dove, Collaboration and Co-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nglish Learners[M]. Crowin, 2010.

[4]李曦.综合课程协同教学模式研究[D]. 西南大学, 2012.

(责任编辑:谭淑娟)

OnConstructionandPracticeofTwo-teacherTeachingMode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CHEN Xiao-dan

(Foreign Language Dept., Fuzhou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rade, Fuzhou Fujian 350001, China)

Two-teacher teaching mode is a branch of co-teaching. It is two teachers teaching together, sharing responsibility for meeting the learning needs of a group of students.This mode not only can solve the problem in lack of qualified teachers for some courses, but also have good effects and promote healthy competition among teachers. There are various approaches to two-teacher teaching. We identify three approaches: supportive, parallel, and complementary two-teacher teaching, and apply these three approaches to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practical course and bilingual course. Our reseach shows that two-teacher teaching mode has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promising prospects.

Two-teacher teaching mode; co-teaching;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practical course; bilingual course

1673-2103(2013)06-0130-05

2013-11-10

陈晓丹(1982-),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

G642

A

猜你喜欢

同堂跨学科双师
李政成:集名家名剧同堂,聚五湖四海之友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多师同堂面对硕士研究生授课研究——基于我校多师同堂授课教改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