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2013-11-30湛灵芝周凤霞
湛灵芝 周凤霞 胡 君 刘 丽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410004)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源自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建立在对职业工作岗位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开发出来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它充分体现了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高职教育特征,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做合一的现代职业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院于2008 年底对环保类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培训”, 于2009 年在各系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于2006 年首次开设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环评一线工作人员。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我们率先就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
课程开发的思路
要进行新的高职课程开发,就要对原有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模式进行重新思考,对原有的学科内容解构与新的行动体系进行重构。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为:岗位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
岗位调研 通过对大量的科研院所、 大中专院校、环保咨询公司、设计院的环评机构进行调研,了解到环评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本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明确了从事工作的岗位群主要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开发人员、环境规划技术员、清洁生产审核员等,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占70%以上。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具有系统的完整性和职业的代表性,所完成的任务具有综合性, 并能反映职业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通过大量的调研及课题组成员多年的环评实践,得出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方向)对应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
表1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
行动领域的确定 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并对多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得出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方向)的行动领域(见表2)。
行动领域能力分析 能力分析是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笔者主要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分析该行动领域所对应的能力(见表3)。
表2 行动领域表
表3 行动领域能力分析表
构建学习领域 在对行动领域分析的基础上,聘请行业专家、 教育专家与课程开发组全体教师一起,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构建了本专业的学习领域(见表4)。
表4 资源环境城市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表
学习情境设计 以环评技术人员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典型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上岗标准选取教学内容,依托学院环评中心具体项目设计学习情境。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教学与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真实的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为案例,组织学生开展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进行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告书的编制。
课程的组织实施
笔者拟以《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课程学习领域为例,说明课程的组织实施。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树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应该有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针对具体项目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达到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国家职业资格)的要求,具备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职业技能。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职业技能和要求,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系统地介绍应如何开展具体项目的环境评价工作,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各环境要素如水、大气、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风险等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理,技术方法,标准和案例实践。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岗位、企业及各行业环境保护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 课程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整合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和知识结构为目标,设计了6 个学习情境,分别为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及环评文件编制,在循序渐进的6 个学习情境中,完成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与职业角色转化。 具体学习情境的设计及对应的学时、培养目标(见表5)。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应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 本课程学习情境的教学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进行。(1)资讯。 对于每个情境的教学, 教师提供各类学习资料和参考资料,或告诉学生资料来源,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标准、产业政策指导目录、项目资料等)。 引导学生获得完成任务的资讯。 学生以4~5人分成小组,通过通读、讨论、查阅等方式学习相关资料,锻炼学生自我获取信息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2)计划。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讨论,制定实施任务的计划,在理解相关知识、掌握相应技能的基础上,激发分析、 推理等高级思维活动, 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3)决策。 分小组讨论,分析阐述各自制定的资料清单和工作计划,教师指导学生确定最终的资料清单和工作计划,每组选派一名成员阐述工作计划和资料清单准备情况。 (4)实施。 按照工作计划分组实施,每个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扮演项目建设方、 环评技术人员、环评文件的审批人、项目涉及的公众等多个角色,并进行角色互换。(5)检查。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采用自查、小组互查、教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 (6)评估。模拟环评评审会的要求,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咨询者、引导者、指导者,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边做边学,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将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表5 学习情境一览表
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突破了传统的知识点考核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团队对每一个学习情境工作任务的完成状况及学生本人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突出能力目标,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勤、平时课堂学习和实践过程也纳入职业能力训练的质量考核中(见表6)。
表6 考核体系结构表
课程改革的实现条件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 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本课程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建设。
环评实训室的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必须对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环境进行模拟,为学生提供现场的操作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其顺利开展必须有相关实训环境的支撑。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认真分析每个工作任务的现场工作环境,完成相应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院在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独立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训室,配备了必要的环评软件、绘图软件、计算机、投影仪、GPS、数码相机、DV、资料柜等器材,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教学资源的开发 国家环境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与更新,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与标准更新得非常快,而目前的教材内容更新比较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的更新及时修订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时性。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根据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训条件,结合项目内容与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重新编排,开发出符合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式教材。
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全方位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目前, 我院该课程有专任教师8人,兼职教师5 人,兼课教师5 人。 专任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有注册环评工程师1 人,具备环评岗位证书的3 人,具备清洁生产审核证书的8 人;兼职教师中有注册环评工程师3 人,具备环评岗位证书的1 人;兼课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有环评工程师3 人,具备环评岗位证书的2 人。课程组教师都接受了国内良好的高等教育,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学识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专业理论研究和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有较强的教研和科研能力,可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1]范珍,管亚风,黄志平.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货物储存与配送》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10(23).
[2]邱梅,付正祥,段琼.基于工作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3]周凤霞,张朝阳,刘辉,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